有一个29岁小伙子,厨师,既往身体健康。2014年春节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尿中泡沫增多,双下肢水肿,当时未予以重视,也未进行任何诊治。到5月初右下肢肿胀明显,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血管外科,诊断为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给抗凝治疗。为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脑栓塞等并发症,在下腔静脉置入一个滤网。出院后间断服用利尿剂,水肿未消除。 2015年8月份,左下肢又出现明显肿胀,再次就诊那家医院,诊断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溶栓治疗,未进行其它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此后双下肢水肿一直存在,均以利尿剂处理。 2016年初,双下肢水肿明显加重,并且出现少尿,全身水肿,体重在1月内增加15公斤左右,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查尿发现尿蛋白3+,遂辗转来我院就诊。 入院后检查发现尿蛋白定量19克/24小时(正常<0.15),血白蛋白12克(正常>30),胆固醇9.76mmol/L(正常<5.2),低密度脂蛋白7.44mmol/L(正常<3.1),肌酐139umol/L(正常<100)。诊断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因其严重水肿,少尿,遂予以激素冲击治疗,3天后改为激素口服,尿量逐渐增加至3000ml/日,一周时间体重减轻14公斤,血肌酐恢复正常,尿蛋白定量降至5克/24小时。肾活检病理结果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 他两次在当地医院外科住院,共花去3万多元,其中下腔静脉滤网就1万多元。这对一个山区农家孩子来说已经是个巨额数字。因2年久治不愈,工作也丢了,老婆还跟他离了婚。这一次住院,还是他在滨海新区的姑姑资助的费用。 回到正题。他先是两次下肢静脉血栓,后又肾病综合征,他的下肢静脉血栓跟肾病有关系吗?如果有,肾病综合征怎么会引起静脉血栓? 我们都知道,滤过功能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肾脏的滤过膜是一个“筛子”,每天如同筛粮食,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滤掉而将精华保留。肾病综合征就是各种原因导致肾脏的滤过膜损伤,体内的蛋白质等精华随尿液一起漏掉,所以就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蛋白越漏越多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又引起水肿。此外,白蛋白和脂蛋白1:1制造,白蛋白的分子量小随尿漏掉了,脂蛋白的分子量大就留下,这样脂蛋白越来越蓄积最后形成高脂血症。所以,肾病综合征的四个表现是: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24h),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30g/L),高脂血症和水肿。 人体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抗凝因子的分子量小而凝血因子的分子量大,肾病综合征时抗凝因子最先丢失,而且丢失的更严重,此时凝血因子就相对占优势。此外,严重的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的血脂比普通的高脂血症要高的多)引起血液粘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身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特别容易发生血栓。严重的肾病综合征不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还会出现肾静脉血栓,并可能引起肺栓塞和脑栓塞。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肾病综合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甚至可致死。 这个患者后来取来了他在当地医院第一次住院时的病历,我们发现当时的尿常规就是尿蛋白3+,也就是说,第一次住院时他就有严重的肾病了,可惜当时没有重视。根据这个情况分析,他最开始的水肿是肾病性水肿,两下肢先后肿胀时发生了静脉血栓,这就是当时住在血管外科的原因。 绝大部分肾病综合征需要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此外,还需要使用沙坦类降压药等治疗。此外,还要常规使用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如果血浆白蛋白低于20g/L,无论有没有血栓形成都要使用肝素抗凝。 健康提示: 1、尿中泡沫增多有可能是蛋白尿,发现这种情况最好做尿常规检测; 2、尿蛋白3+有可能是肾病综合征,一定做尿蛋白定量确诊; 3、肾病综合征易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有时非常严重,应及时治疗; 4、对年轻人莫名其妙的下肢静脉血栓,除及时处理外,一定要追查原因,对因治疗,防止复发。
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控制 天津市泰达医院??李青 今天是第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原名世界糖尿病日),我今天说说糖尿病肾病的营养治疗,也就是糖尿病肾病怎么吃?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难缠的并发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通过专门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才能确诊,此时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可能阴性。可见,糖尿病肾病发生之早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也因此要尽早开始。 首先,糖尿病肾病的营养治疗要树立“控”的概念而不是“补”的概念,不是靠补什么东西来治疗;其次,糖尿病肾病的控制饮食是平衡膳食而非饥饿疗法,什么都不敢吃也是错误的。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饮食控制也不完全相同。 一、早期糖尿病肾病 这个阶段与普通糖尿病的饮食基本相同,包括: 1、放宽对主食的限制。主食类食品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粗制米、全麦面、杂粮(荞麦面、燕麦面、玉米、薯类等),这些食物不仅不会使血糖急剧增加,而且膳食纤维含量高,饱腹感强,有利于控制食量。忌食单糖(葡萄糖、果糖)、双糖(蔗糖、乳糖)及其制品,包括糖果、点心、饼干、饮料、冰激凌、巧克力等,这些食品可使血糖快速、明显升高。 以前认为,主食的主要成分碳水化合物就是医学上的“糖”,所以应严格限制,现在认为这是误区。首先,只要心脏跳动、大脑活动就要消耗热量,而碳水化合物是最经济实惠的热量来源;其次,如果靠蛋白质来获得热量,就如同“南水北调”、“西气东送”一样,本身会在肝脏消耗许多热量,而且蛋白质的代谢废物还给肾脏增加负担。所以,用肉食代替主食是非常错误的。 2、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要0.8~1.2g/日/Kg体重。应首选纯牛奶、瘦肉、鱼虾、禽蛋类,其次为豆类及各种豆制品,前者应保证至少1/3。 3、限制脂肪摄入,脂肪不易产生饱腹感,因此常容易超量食用。目前美国对糖尿病患者脂肪摄入量的限制与心脏病患者一致,即每日脂肪数量不能超过每日总热量的30%,以不饱和脂肪酸(茶籽油、橄榄油、亚麻油、鱼油等)为主,室温下为固体的油(牛、猪、羊油)含饱和脂肪酸多,应少吃,尽量不食用动物内脏。 4、多吃蔬菜,选择水果。水果口感好,还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因此血糖控制平稳时(餐后2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可以选用水果。其中西瓜、苹果、梨、桔子等含糖量相对较低,可以放心食用,而香蕉、红枣、荔枝、柿子、红果含糖量相对较高,应减少食用。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 5、多饮水,限制饮酒。限盐6g/天,如并发高血压应
二甲双胍,不朽的经典 ——医院纪事92 天津市泰达医院??李青 给大家分享一个二甲双胍老药奇效的病例,不一定有普遍意义,但可供参考。 前一段时间我治疗了一个糖尿病患者,男性,60多岁。13年前几乎同时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一直规律口服ARB+CB等降压药治疗,血压控制的比较稳定。糖尿病开始曾用拜糖平、二甲双胍、亚莫利、艾可拓等药物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也曾几次住院治疗调血糖,但每一次治疗方案,开始血糖控制尚可,过一段时间后就不稳定。 他5年前因肾肿瘤行右肾切除,术后血肌酐正常。当时的医生因他只剩下单肾,以二甲双胍损害肾脏为由给他停用二甲双胍,改为门冬胰岛素30每日两次皮下注射治疗,开始每次8单位,逐渐加量至每次25单位,血糖仍控制不佳。后加用拜糖平、诺和龙等口服药,血糖时高时低,以餐后2小时血糖高为主。患者因此多方求医,但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理想的治疗方案。 一个多月之前他找到我,我看他虽是单肾,但血肌酐正常,肾小球滤过率80ml/min,糖化血红蛋白7%左右,所以建议他加用格华止(二甲双胍)。他有点担心肾脏问题,我告诉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就没有禁忌。并且嘱咐他,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最佳治疗剂量2g(4片)/天。他降糖心切,开始就用到每日4片,第二天血糖便降至正常,但第三天恰好在外地出差时出现了胃肠反应,也可能有饮食不习惯的缘故吧,总之上吐下泻,差点虚脱,本来安排给外地的讲座也因此取消。此后无奈停用了二甲双胍,血糖又再次升高。 半个多月前,因血糖居高不下,在别人的建议下,门冬胰岛素30的使用改为:早25u,中午15u,晚25u,甚至还有几天晚上加甘精胰岛素10u注射。同时每餐口服拜糖平、诺和龙,但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都在13~15之间,而夜间于餐后4小时又出现低血糖,最低到3.3mmol/L,心慌、大汗、双手颤抖。血糖如此大幅度的波动让他异常恐惧和烦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又找到我。 这一次,他主动提出用格华止。我分析了病情后,大胆的让他停中午的胰岛素和夜间的甘精胰岛素、停拜糖平和诺和龙,胰岛素改为早、晚各25u注射,格华止早晚各一片配合胰岛素使用。神奇的是,第二天晨起空腹血糖6.5mmol/L,晚餐后2小时8mmol/L。连续观察一周,基本维持这个水平。未出现上吐下泻,只是总感觉胃肠有些不舒服,但能耐受。按他的话说,二甲双胍真是太神奇了。 在所有的口服降糖药中,格华止的历史最长,而且充满传奇色彩。它的发现有点类似于屠呦呦的青蒿素:从植物的治疗作用中得到启发,然后人工合成为化学药物。它生不逢时,上市之初遇到了胰岛素同时上市,其能力自然被胰岛素所掩盖。后来有学者发现其降糖作用独特,有胰岛素所不具备的优势,于是又被重用。但不久发现它的“同门兄弟”苯乙双胍引起乳酸酸中毒,恨屋及乌它差一点被打入冷宫。再后来,经过长期的观察,它的这个副作用并不明显,而且许多其它类降糖药的涌现后经过对比大浪淘沙,它的优势逐渐被认可。目前,在降糖药的分类中,它自成一类(双胍类),而且该类药仅此一个。 二甲双胍能够减少肝糖元的输出,加速肝脏、肌肉等周围组织对糖的利用,以此来降血糖。不引起低血糖,减重减肥,胰岛素增敏作用,配合胰岛素使用,既可更好的发挥胰岛素的作用,又能抵抗胰岛素体重增加的副作用。此外,二甲双胍还具有心、脑保护的作用,这是其它降糖药所不具备的独特作用。最近又有报道说,二甲双胍还有抗衰老的作用,已被FDA批准用于抗衰老的临床研究,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总之,目前二甲双胍已被确定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石”——首选用药和所有治疗方案的基础用药,只要没有禁忌症就应该使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有两个副作用影响着他的使用,一是胃肠反应问题,另一个是“肾损害”的问题。 许多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胃肠道症状,有的还很严重,就像这位患者一样,有人因此而放弃使用。解决的办法有: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不要餐前,也不要餐后,而是随餐服用;同时服用胃保护药。一般连续用药2周后,该副作用就会逐渐消失。实在不能耐受,只能停用。 关于二甲双胍的肾损害问题,目前还有许多医生对其过度担忧,甚至将其“妖魔化”,致使其治疗的益处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临床上,一些医生因患者出现蛋白尿就不敢用,这个患者因一侧肾切除也被禁止使用,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但这不等于损害肾脏。至于乳酸酸中毒问题,某种意义上说,它还在替它的兄弟苯乙双胍“背黑锅”,苯乙双胍已经被淘汰。最新的指南规定,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二甲双胍应该减量;<45ml/min应该停药。蛋白尿者不一定肾功能异常,单肾切除后GFR不一定很低,因为蛋白尿、单肾切除甚至轻度肾功能不全而停用二甲双胍是不可取的。临床医生应严格的遵循指南用药,既不能“因噎废食”,又不可胆大妄为。
总访问量 433,55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077位
科普文章 10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