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的脾和西医的脾脏概念不同,中医的脾是功能官,是“后天之本”(相对于“先天之本”肾而言),脾五行属土,土是万物之母,可见脾的重要性,所谓的“后天之本”也是强调了在“后天“的成长中,人身体主要的营养来源就是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脾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运化 脾主运化,是指脾把食物和水化为营养物质,并将营养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食物进入到胃中以后靠脾将食物消化并转变成精微物质(营养物质)并输布到全身。水进入到胃以后,也是通过脾吸收、转输和布散到达全身。 (2)脾气主升 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功能是以向上升散为其特点。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脾主升清,是指营养物质经吸收后,在脾的作用下,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二是脾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内脏组织器官,存在于腹腔内,都有各自的固定位置而不下陷,主要依赖于脾气的升提作用。 (3)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出脉外。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正常,则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内,不逸出脉外。 脾的功能了解了,那脾虚会引起哪些疾病以及如何治疗呢?1.脾气虚:气虚的人可以概括为“无力”,消化无力则吃的少,饭后还腹胀,不消化;精神无力则无精打采,容易疲劳,肢体无力则酸懒倦怠,言语无力则少言懒语,甚至可以出现肥胖浮肿,现在很多的肥胖问题都是由于脾虚湿重导致的,一般来说脾虚的人舌苔淡白或胖大有齿痕,脉虚弱无力。 脾气虚的人可以服用:归脾丸,人参归脾丸(气血不足为主),补中益气丸(气虚乏力为主),参苓白术丸(大便不成形为主),人参健脾丸(消化不良为主)等。 2.脾阳虚:阳虚的人多表现为“能量不足”,俗话说就是没有热乎气。大便不成形或腹泻,食物不消化,吃的少,肚子胀,腹痛隐隐约约的,喜温喜按,畏寒肢冷,吃凉的就容易拉肚子,就喜欢热饭,喜欢热乎的地方,脸上没有光泽,眼皮或者面部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色白清晰,舌苔白滑。 脾阳虚大便不成形的人可以服用理中丸或者附子理中丸,小建中颗粒等。 3.中气下陷:自觉头晕,小便浑浊,或者久泻久痢,脘腹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以升提。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吐血、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各种由于脾虚导致的出血可以服用归脾丸,崩漏的患者可以服用固冲汤等药物。 说明:本文章为科普文章,具体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区别: 风寒感冒主要是感受风寒之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秋冬或冬春季,多为体质虚弱的时候风寒侵袭了体表,表现就是怕冷(从轻微觉得冷清到寒战程度不等) ,发热(可有可无),鼻塞,流鼻涕,头痛,全身关节酸痛,兼证有身上觉得沉重,没精神,食欲差, 恶心,呕吐,甚至有的会腹泻,或出汗,或不出汗,一般没有咽痛,口干的表现。 风热感冒是感受风热之邪,多从口鼻而入,多发生于春夏季,表现为发热,轻微的怕冷,可有头痛,多合并咽痛,咽干,小便黄或灼热等热邪伤津的表现,可有咳嗽,咳喘等症状。 药物 1.维C银翘片(方源:银翘散) 成分: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鼓、淡竹叶、牛蒡子、芦根、桔梗、甘草、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 C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说明:可有轻微的怕冷,流鼻涕,但一般都伴有口干,咽痛的表现,这是风热感冒的特征,所以采用辛凉解表的药物,需要注意的是,本药含有退烧的西药对乙酰氨基酚和抗过敏的氯苯那敏,并非单纯的中成药。 2.银翘解毒颗粒(方源:银翘散) 成分: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说明:本药也是来源于银翘散,不含西药,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常用药。 3.苦甘颗粒(三拗汤基础上加入辛凉解表药) 组成:麻黄、薄荷、蝉蜕、金银花、黄芩、苦杏仁、桔梗、浙贝母、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及风温肺热引起的恶风、发热、头痛、咽痛、咳嗽、咳痰、气喘;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说明:苦甘颗粒里面有三拗汤成分,所以除了治疗风热感冒以外对于肺热的咳嗽,咳喘症状效果较好,同时加了黄芩,可以清热解毒泄火,对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咽痛也有疗效。 4.感冒清胶囊 组成:南板蓝根、大青叶、金盏银盘、岗梅、山芝麻、对乙酰氨基酚、穿心莲叶、盐酸吗啉胍、马来酸氯苯那敏。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肿痛,全身酸痛等症。 说明:本药也是中西医结合的药物,中药主要是以清热解毒药物为主,药性多偏寒凉,因此对于风热感冒热较重的比较适合,比如咽痛,口干等症状明显可以服用此药物,并没有辛凉解表的药物,所以透邪的作用差一些。 5.桑菊感冒合剂(方源:桑菊饮) 组成:桑叶、菊花、苦杏仁、连翘、薄荷、桔梗、芦根、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适应症: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 说明:标准的风热感冒初期药物,药性平和,对于轻证的风热感冒效果不错,还能治疗风热咳嗽。 6.金青感冒颗粒 组成: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薄荷、淡豆豉、淡竹叶、陈皮、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咽喉疼痛。 说明:既有辛凉解表药物(金银花,薄荷,淡豆豉)也有清热解毒药物(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因此对于风热感冒兼有咽痛,口干症状等表现比较适合。 声明:本文仅为医学科普,具体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1.风寒感冒颗粒(方源:葛根汤) 成份: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适应症:用于风寒感冒(多为受凉或者受风后),发热,头痛,恶寒(怕冷),无汗(皮肤干燥而非湿润),咳嗽,鼻塞,流清涕(颜色不黄)。一般没有咽痛,嗓子疼,口干,口渴,咳黄痰的症状(热证)。 说明:标准的外感风寒药物,药物偏温燥,热证慎用。 2.感冒疏风胶囊(方源:桂枝麻黄各半汤) 成份:麻黄、苦杏仁、桂枝、白芍(酒炙)、紫苏叶、防风、桔梗、 谷芽(炒)、甘草、大枣、生姜、独活。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和中。 适应症: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咳嗽,头痛怕冷, 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说明:桂枝麻黄各半汤基础上加入疏风解表的药物,也是纯粹的的发散风寒药物,谷芽可以改善感冒引起的脾胃功能下降,独活为散寒祛湿药物,总体上与风寒感冒颗粒组成及注意基本相同。 3.正柴胡饮颗粒 (方源:正柴胡饮) 成份:柴胡、陈皮、防风、甘草、赤芍、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受凉,受风后):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 说明:外散风寒之药,与“风寒感冒颗粒”功效类似而力量稍弱,适合于受凉轻症,本方也无温燥之弊。 4.荆防颗粒 成份: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适应症: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痛,恶寒无汗,鼻塞清涕,咳嗽白痰。 说明:仍然是治疗风寒感冒,区别是里面加入了羌活,独活,茯苓等祛湿的药物,因此适合于风寒感冒,湿气偏盛的类型,比如肢体酸懒,沉重疼痛,有白痰。 5.通宣理肺丸 成份: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适应症: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说明:本药还是适合风寒感冒,区别是加入了前胡,桔梗,杏仁,枳壳等宣肺止咳的药物,因此更适合受凉后既有感冒症状同时又有咳嗽症状的患者。 6.都梁丸 (方源:都梁丸) 成份:白芷(酒炖),川芎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适应症:用于风寒之邪引起的鼻塞不通,偏正头痛,或伴寒热。 说明:主要祛寒药物为白芷,川芎为活血通络药物,适合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鼻塞症状。 7.感冒清热颗粒 成份: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适应症:用于风寒感冒(或入里化热),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或咽痛(热证表现)。 说明:辛温解表药为主,佐以辛凉解表药,同时加入清热解毒药物,用于受凉后出现头痛,鼻塞,流清涕,同时有嗓子疼,咽干症状。 8.感冒软胶囊 成份:麻黄、桂枝、荆芥穗、黄芩、苦杏仁、羌活、川芎、防风、白芷、石菖蒲、葛根、薄荷、当归、桔梗。 功效:散风解热。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说明:主要是外散风寒,同时加入了清热泻火的黄芩,利咽的桔梗,因此对咽喉肿痛也有一定作用,与感冒清热颗粒类似。 9.四季感冒片 成份:紫苏叶、荆芥、连翘、大青叶、防风、桔梗、陈皮、香附(炒)、炙甘草 功效:清热解表。 适应症:用于四季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流清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恶心厌食。 同 说明:外散风寒药物为主,加入少量疏散风热药物,与感冒清热颗粒类似。 10.感冒解毒灵颗粒 成份:紫苏子、前胡、防风、金银忍冬叶、连翘、麦冬、板蓝根、苦杏仁、羌活、川芎、牛蒡子、陈皮、桑白皮。 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清热解毒。 适应症:用于感冒、头痛发烧,鼻塞流涕(可为黄涕,浊涕),咳嗽咽痛,肢体酸痛,亦可作防治流感常备药。 说明:疏散风寒与疏散风热药物比例相当,且包含清热解毒利咽化痰之品,多用于流感(病毒性感冒),既能外散风寒又能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11.五积丸(方源:五积散) 组成:苍术(麸炒)、枳壳(麸炒)、厚朴(姜制)、陈皮、桔梗、麻黄、桂枝、干姜、茯苓、法半夏等 。 功效:外散风寒,温中消积。 适应症:用于外感风寒或内伤生冷(饮冷、食冷后感受风寒),症见:头痛、身痛、腹痛、胸痛、厌食、呕吐,恶心以及月经不调等症。 说明:从药物比例上来说,五积散并不是以治疗外感风寒的药物为主,而是以温中去湿消积为主,因此对于胃部有冷食,冷饮停积同时伴有外感风寒症状的比较适合。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意在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用药指导,具体病情还应当以面诊为主,请根据中医师指导意见合理用药!
总访问量 21,298次
在线服务患者 69位
科普文章 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