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期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持续腹部隐痛,消化道症状表现为:表现为腹胀、不适或、消化不良样症状。多为腹痛不适或隐痛。开始时可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 2、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3、粪便稀带有血液和黏液,出血量小且由于结肠的蠕动使之与粪便充分混合,导致肉眼并不易看出。 4、腹部可扪及包块。50%左右的患者可发现腹部包块,系癌肿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某些包块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而晚期结肠癌由于癌肿浸润较甚致使包块可固定。 5、中毒症状: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体重减轻、浮肿等症状。 预防结肠癌的三个要点 1、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平时积极锻炼身体,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可有效预防结肠癌的发生。结肠癌的预防其中对于肠道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更应及早处理,有研究发现腺瘤性息肉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对结肠癌的预防亦有很大的帮助。 2、改进饮食习惯。结肠癌的发生与饮食因素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因素是结肠癌的危险因素。结肠癌的预防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以及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对结肠癌的预防有很大的帮助。 3、定期检查。结肠癌的预防对结肠癌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者行定期检查,警惕结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这些都是有效预防结肠癌发生的方法。
甲状腺被称为“人体的生命腺”具有维持人热量平衡的作用,对人体影响巨大,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随着甲状腺疾病检出率的上升,大家会发现一个规律,在患甲状腺疾病的患者中,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甲状腺疾病女性发病率更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带大家详细了解更多。 1、女性发病率更高与女性生理特征有巨大关系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因素主要与遗传、环境射线、高碘饮食、情绪、心理有关,而甲状腺疾病是女性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女性一生中需要经这几个重要时期:生长发育期(青春期和月经初潮)、怀孕期间、分娩后的6个月内、更年期(绝经期)女性的经、孕、产、乳等生理特点与肝经气血紧密相连,很容易出现心绪不畅的情况,同这几个时期会导致你女性雌激素水平影响受到巨大的影响,因此会导致女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2、女性更加感性,更易受情绪困扰一般的女性都比较感性,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易出现情绪上的大起大落,时而开心,时而难过,但是“喜怒、悲伤、惊恐等情绪,都会对人体释放有害物质使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造成紊乱和损害,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出现。 3、女性自身免疫力较差和男性相比,女性的自身免疫力和承受力会相对弱一些,因此在高压的职场竞争和生活中会更加吃力,很多女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中,体内激素容易发生改变,因此导致女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会比男性更高。 4、孕期雌性激素需求较大导致甲状腺疾病孕育下一代是上天赋予女性最神圣的使命,每一位女性都要经历孕育宝宝的过程,而胎宝宝的一切营养都来自于母亲,因此这一时期,女性机体会增加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如果达不到机体所需求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会导致女性出现甲状腺疾病。 5、遗传因素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遗传因素中,遗传女性的几率要远远大于男性。这也是女性甲状腺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总结:甲状腺疾病不但对女性工作、生活影响巨大,甚至导致很多患者会出现不孕不育的情况,影响一生,因此面对该病,一旦发现患者需科学治疗,以便早日从疾病的漩涡中解脱出现,重获健康。
我国成人脂肪性肝病患病率为15%~25%,与西方国家持平,男女皆可发病,且中年人发病率更高。 那么关于如此“大众化”的脂肪性肝病,你到底了解多少? 1、什么是脂肪肝? 正常的肝脏所包含的脂肪约占肝重的5%,如脂肪含量超过5%~10%,即可诊断脂肪肝,超过25%就是重度脂肪肝。其病因主要与酒精、药物、饮食、化学因素等相关。临床上根据病因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初期即表现为脂肪肝,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作用。此外,肝病和营养不良也能增加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风险。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伤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公认的易感因素包括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所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在西方及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已逐年提高,中国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已达到15%。 脂肪肝患者多数临床上无任何表现,病情进展时可能会有食欲不振、疲乏、腹胀、恶心、体重减轻等不适,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肝掌、蜘蛛痣。化验检查可有肝酶异常升高,腹部B超能帮助早期发现脂肪肝。脂肪肝是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治疗可恢复至正常。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腹部超声是很有必要的。 2、脂肪肝是病,得治! 脂肪肝作为一种病理现象,是肝脏出现问题的警报,肝内脂肪堆积会损害肝功能,如不及时控制,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细胞逐渐变性、坏死,这种病理改变不可逆转,约30%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 此外,脂肪肝患者常并发有高脂血症,它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一旦引发其他器官的疾病,治疗会代价更多,难度更大,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大部分脂肪肝经过治疗都是可以恢复的,这也恰恰是很多人忽略脂肪肝的原因,觉得它“不痛不痒”,不存在威胁,以至于不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加重了肝脏的负荷,造成进一步的恶化。因此,当发现自己有脂肪肝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3、得了脂肪肝,怎么办? 对于脂肪肝的治疗,重要的是找出病因,针对其病因及危险因素找到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酗酒者应尽快戒酒,肥胖者应选择低脂饮食,加强锻炼,减轻体重。营养不良者增加营养支持,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去除病因,是治疗的关键一步。 脂肪肝患者应注意调整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及补充各种维生素,减少动物脂肪、糖类的食用,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浆果类)、鱼类、坚果,食用油最好选择橄榄油或植物油。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再辅以适当运动,消耗体内脂肪,对于老年人,快步走及仰卧起坐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部分需要药物辅助治疗的患者,可遵医嘱选择口服药物。一般临床常用还原性谷胱甘肽减少脂质过氧化或降脂药物,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可加用二甲双胍,美他罗辛有助于改善酒精中毒。总之,药物只是一方面,患者的自我监督更重要。 脂肪肝并不可怕,积极治疗都可恢复。健康人群也应注意预防脂肪肝,除了上面所说的戒酒、减脂、调整饮食结构,定期的体检,监测自身的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等很有必要,每年检查肝功能、腹部超声能保证及早发现自身的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肝脏疾病遏制在“摇篮”里。
总访问量 15,316次
在线服务患者 7位
科普文章 7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