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的丁先生身体一向很好,只是十年前患了白内障,多年来一直坚持点用白内障眼液,不痛不痒,但视物日渐模糊。去年初他曾来我专科门诊就诊,双眼视力只有0.2,白内障较为明显。我建议其接受手术,丁先生非要等“熟”了以后才能手术。上周的一天,一年未见的丁先生捂着右眼闯进诊室,连连喊痛,说昨晚右眼突然胀痛、视力骤降,还伴有恶心呕吐。经检查视力只剩眼前手动,眼压很高,诊断为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在给予药物控制眼压后,我为其进行手术,很可惜,由于老丁的白内障过熟,已经无法施行最先进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改为大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术后眼压下降,视力有所恢复,勉强看见0.1。反思这个病例,其实完全是老丁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所致。之后我和老丁详细谈了谈白内障治疗中的几大误区:误区1:一定等到白内障成熟了才能手术,否则开不干净,要复发。传统的白内障手术受技术限制,只能在白内障发展到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病人几近失明)才能做。另外在白内障成熟过程中,存在并发症可能。在未熟期,由于晶状体膨胀,使前房变浅,可引发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过熟期白内障,会引起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或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轻者影响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重者还会导致不可逆盲。而今,随着显微手术的发展和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只要视力低于正常,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就可以做手术,从而大大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误区2:药物可以治疗白内障。有的病人常年点用白内障眼药水,有的患者甚至听信无根据的广告,认定某些中成药能让白内障治愈。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还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引起其他眼部疾病。至今全世界还没有真正有效的白内障药物问世。对白内障的有效治疗仍是手术。误区3:年龄大了,没有必要做手术了。先进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已经突破了年龄的限制,从3个月的婴儿到百岁老人都可以接受手术。因为手术过程短(十分钟),基本无痛苦。笔者施行的众多白内障病人大多为80岁左右的老人,都能承受手术,术后看清了美丽的世界和熟悉的家人,提高了生活质量。误区4:眼底坏了,手术没效果。有些高度近视、糖尿病或黄斑变性的病人自认眼底坏了,手术无效,因而拒绝手术,任由白内障发展。但事实上多数患者的眼底仍有部分功能,白内障手术完全可以提高其视力,此外,白内障会干扰眼底的观察,贻误对眼底病变的观察和治疗。误区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做手术危险。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持续时间短、切口小,属于微创手术,术前只要将血压、血糖、心功能控制在相对正常范围内,完全可以手术。丁先生在右眼手术后一月又回到我院接受了左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右眼相比,左眼的视力有很大提高,达到0.8,术后反应也很轻微。以上几大误区是目前在老年白内障患者中普遍存在的,只有避开误区,适时正确地治疗白内障,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本文系马晓昀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这天一大早,诊室外就坐了一位戴着墨镜的老先生等开诊。这位陈伯伯告诉医生,他诊断了干眼病已经10多年来,看了各大医院高级专家门诊,用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人工泪液,但是也只能让眼睛“过得去”而已。今年过年期间眼睛疼痛难忍,看了两次急诊也没有解决问题,想问问我们这边专科门诊有没有什么好药,或者吃吃中药能不能改善下。摘下了墨镜,医生发现陈伯伯双眼眼睑略红肿,睑缘有不少分泌物,眼内不少细小泡沫,检查下来确实有严重的干眼病,同时伴有睑板腺功能障碍。我们对陈伯伯进行睑板腺清洁和按摩,叮嘱他停用抗生素眼液。回家使用不含防腐剂人工泪液,配合每日进行眼部热敷2次。三天后来复诊,眼睑红肿及分泌物均有改善,陈伯伯很高兴觉得终于治疗有了希望。由于视频终端应用广泛,干眼病已经为大家熟知。大家也能理解,眼干就是眼睛里眼泪减少要多补充眼泪(多滴眼药水)。其实这只是干眼病中的一类水液缺乏型干眼,还有一大类蒸发过强型干眼可能治疗上更为复杂。而后者的发生的一大病因就是睑板腺功能障碍。睑板腺是一种在眼皮周围的特殊皮脂腺。我们眼科医生常常把泪液比作鸡汤,而这“鸡汤”上的一层油脂就是睑板腺分泌的产物,用途在于延缓水液层的蒸发及增加泪液膜的表面张力,并可润滑眼睑及眼球的接触面。睑板腺堵塞、萎缩、炎症均会导致泪液蒸发增加,导致轻重不等的干眼病。研究表明,泪液中脂质层缺乏,需要比正常多4-5倍水液才能维持正常眼表功能。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很重要的眼睑的物理清洁和热敷。热敷一般推荐温度在42℃左右,一次20分钟为宜,可用任何热的物体(如微波炉加热的湿毛巾、电热宝、装热水的瓶子等等)热敷眼睑处,如果觉得温度和时间比较难控制,也可以使用医院配的专门的治疗贴,方便卫生。另外睑板腺堵塞时可定期清洁眼睑,然后将手指放于眼睑皮肤面相对睑板腺的位置,边旋转边向睑缘方向推压,以帮助排出分泌物。当然如果堵塞比较严重或自己掌握不好,也只能求助眼科医师了。陈伯伯近来每周要来门诊2-3次做眼睑清洁加按摩,他自己觉得眼睛里“眼屎”基本没有了,眼睛轻松多了,不用在室内戴墨镜了。最近又为他增加了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滴眼,配合中药茶饮调理,希望陈伯伯早日摆脱困扰。
大年初五一上班,不少病人乘着休息来眼科检查。一早便来了一对母女,罗女士最近出现眼前黑影,由于听说“高度近视容易视网膜脱离”非常担心想详细检查一下。女儿欣欣今年四年级,最近觉得看东西有重影,罗女士想看看是否需要配眼镜。两人的症状都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做了眼部的基本检查后,建议两人先散瞳。什么是散瞳呢?很多患者并不理解甚至排斥散瞳,认为对眼睛会有损伤。其实散瞳非常简单,在门诊使用散瞳眼药水(目前常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麻痹睫状肌放松、使瞳孔放大为后续进一步检查、治疗做准备,药物作用一般为4-5小时,期间主要会有目糊畏光表现。当然散瞳之前要先排除有无药物过敏以及青光眼(包括潜在青光眼),避免出现副作用,检查后只需注意避光、减少用眼,等待自行恢复即可。儿童由于眼部肌肉柔软调节力特别强,散瞳能使调节麻痹,去除假性近视从而了解眼睛的真实度数。10岁以下儿童,还需要使用阿托品散瞳,散瞳时间会持续大约2周。如果不散瞳盲目配镜,往往是度数偏高,不合适的眼镜更易加深度数。可以说近视发生连年升高,不少也是因此引起。当然成年人了若用眼过度,部分也需要散瞳验光使结果更精确。至于成年人,特别是需要监测眼底改变的慢性病人(如糖尿病人)往往需要定期散瞳查眼底。很多人会说,体检时查眼底并不需要散瞳,但是这样很容易遗漏周边视网膜情况,或者对一些细小病变无法及时发现。罗女士和欣欣接受了散瞳检查后,很幸运并无大碍,只需注意用眼时间,定期随访即可。幸好室外阳光并不强,两人回家也无碍。散瞳检查在眼科医师看来仅仅是常规检查,当然会引起一时的不适及用眼不便,但在医师监督下进行对绝大多数的患者是无碍的,不需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