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和网上经常会遇到很多患者会出现眩晕、头晕,反复发作,就近处理后不晕了,也就不太关心了;有的即使去医院检查,做了脑ct或核磁共振,也找不到原因,经常被诊断为“颈椎病”、“脑供血不足”或“脑缺血”甚至“脑梗塞后遗症”等等。出院后好转一段时间又会发病,反复发作,伴有恶心呕吐,心慌、胸闷等,造成很大的痛苦。像这种反复眩晕头晕记得一定要去检查耳朵。因为耳朵是负责人体平衡的主要器官,特别是当人体运动时,内耳的前庭功能更加重要。耳朵和眼睛、本体感觉被称为人体平衡三联,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三者的平衡功能不同,和运动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前庭系统了,深藏在内耳中,仅约2-3mm,因此普通的检查是无法明确眩晕头晕的,需要进行特殊的前庭功能检查,才能找到眩晕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内耳解剖图-前庭和耳蜗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和资料统计,门诊眩晕头晕就诊中因为耳朵原因造成的大约占到70%左右,所以大部分眩晕头晕还是在外周部分,而不是脑子原因造成的,排在前三位的引起头晕眩晕的疾病分别是: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叫耳石症。2.前庭性偏头痛,不一定所有人都有头痛症状的。3.梅尼埃病,以前也叫美尼尔综合征。当然还有其他眩晕疾病也是内耳原因造成的。所以一旦反复发作眩晕、头晕,特别合并有耳鸣的,建议先去耳鼻喉科检查一下,当然是专科的眩晕门诊最好,我院有听力眩晕门诊,专科治专病,让您能少走弯路。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进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听力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了听力筛查和诊断工作,但是和经济及人口增长的速度相比,国内专业的听力学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的听力筛查、诊断工作的需要,所以很多从事护理或医疗的人员开始接受听力学培训,并在基层从事听力筛查工作。一定程度了缓解了人员短缺情况,但是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最主要表现为对听力学专业的掌握程度不够,遇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向家长解释,也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治疗或康复,导致大量的孩子四处求医,耽误了孩子语言发育非常宝贵的黄金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孩子,并早期确诊,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社会意义。目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下面就耳声发射做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978年Kemp首次发现,当向耳内输入一短声或短纯音,经5~15ms的潜伏期后,在外耳道内可记录到一微弱的声波,即耳声发射(OAE)。耳声发射不是简单的声反射物理现象,而是生理过程,因为在外毛细胞缺失或损害以及人的听力损失大于40~50dB的情况下,不会出现OAE。这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声音能量称耳声发射。它的声能非常小,只有3-20分贝左右,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和传导过程的影响。根据刺激声的有无可分为自发性耳声发射(SOAE)和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诱发性耳声发射按刺激声的种类可进一步分为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刺激频率性耳声发射(SFOAE)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由于几乎所有正常耳都能引出TEOAE和DPOAE,因此临床上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是TEOAE和DPOAE。听力筛查的结果通常以通过(PASS)或者不通过(refer)来表示,这是设计上的一种结果表示,而不是百分百的确定性。首先因为耳声发射的声能非常小,另外它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一次检查结果不能说明孩子的听力问题,还需要二次复筛。影响筛查结果的主要因素有:1.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等,因此筛查前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2.新生儿中耳积液或者发育不良。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吃奶或者口腔运动多。另外如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4.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5.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除了以上的外界影响因素以外,耳声发射筛查仪本身就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阳性,这是所有筛查设备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即使通过了也不能大意,因为有可能是假阴性;而没有通过,不一定听力有问题,称为假阳性。避免这两种结果的方法就是要再次复筛或者换成ABBR测试,可以极大减少假阳性和假阳性。下面几张图是国内常用一些筛查设备的报告。不管哪种报告方式,只是第一次的筛查结果,作为家长一定不要紧张,按照时间去定期复筛,即使通过的孩子半年到一年内也应该复筛一次。一旦两次复筛不通过,建议三个月进行诊断性诱发电位检查,明确孩子听阈多少。六个月进行二次检查,基本上可以明确有无听力损失,实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康复。关于诱发电位请参考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pingliu01_6162800875.htm本文系刘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最近2年来,有不少家长因为孩子听力筛查没有通过而进行了脑干诱发电位检查或其他听力学检查,常常反应看不懂脑干诱发电位的结果而带来一定的紧张或恐慌情绪,也不明白报告里的潜伏期和反应阈值是什么意思,即使阈值正常而潜伏期延长时也比较担心,下面就脑干诱发电位在婴幼儿中的应用做一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帮助。首先讲讲什么是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活动。最为常见的波为Ⅰ、Ⅲ、Ⅴ。当然也有其他波,但是不作为主要判断指标。常见诱发电位波形如下图:ABR是一种涉及全部脑干听系结构并代表多层次相互影响的电活动更为合适,而且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仅反映外周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能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只能协助定位,不能做病因的诊断。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听觉通路发育不成熟,因此在检查脑干诱发电位阈值时只观察Ⅴ波最后出现的那个声音强度,认定为是反应阈,但这个反应阈并不是孩子 的真实听力,和孩子的真实听力有一定的差距,每个医院的测听室标准不同,大约会相差5-10分贝,比如孩子做出来反应阈是55分贝,那么真实听力大概为45-50分贝左右。由于脑干诱发电位常用的刺激声为短声,频率较宽,因此普通的ABR反应阈只代表了高频段的听阈,范围在2-3kHz,所以诱发电位的结果只能反应高频段的听力,不能代表孩子全部的听力情况,还需要根据分频ABR来确定低频和中高频的听力阈值。如图:我们看一个ABR报告,主要看三个特点,一是趋势,即随着声音越来越小,abr的潜伏期会越来越长,直至V波消失。二是稳定性,即低强度的声音如果可以引出波形,那高强度的一定也会引出。三是重复性,即相同的声音刺激,其引出的波形重复性非常好,波的潜伏期几乎不会有明显差距。那么对于婴幼儿或者儿童,要检查反应阈值,一般只看V波(当然如果V波没有,也可以看III波),不会观察其他波的阈值情况,因为本身婴幼儿外周听觉没有发育成熟,潜伏期相比正常儿童可能会延长,对于找听觉阈值来讲,只要V波就足够了,而不是把所有的波潜伏期都记录下来,计算所谓的波间期和V波差值(这些用于神经诊断可以,用于阈值就不恰当了)。所以家长们可以看看你们的ABR报告,只看阈值那个就够了。当然能做出像上面那个图形就是很标准的,你们自己都可以判断阈值是多少分贝,上面那个abr的阈值是5dBnHL, 你看对了吗? 很多家长拿到的报告是是下面这种报告形式:其实最重要的是最下面一行,左侧听阈70dB,右侧90dB。其他都可以不用管它。对于第一次检查ABR反应阈提高的孩子,一定要进行第二次复查,一般复查时间间隔3个月左右,通常选择孩子3个月和六个月大进行两次检查,检查主要看阈值有没有变小,当然也要观察V波潜伏期的变化情况,看潜伏期有没有缩短。如果真正是发育的问题,阈值和潜伏期都会改变,向好的方向发展。综合以上几点,1.ABR结果不是孩子的真实听力,只是反应阈,只反应了孩子高频段的听力 2.看结果只要看V波阈值就可以了 3.阈值提高的孩子一定要再次复查看看阈值的变化情况。4.家长可以对照标准图形看看孩子的ABR检查结果,差别在哪里,如果没有上述那三个特点,就需要重新检查了。希望这篇科普对大家有一定帮助,包括从事听力筛查诊断的听力工作人员。本文系刘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总访问量 7,341,626次
在线服务患者 5,590位
科普文章 1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