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超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科主任
口腔科陈小军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2
口腔科蔡苏青
主治医师
3.1
口腔科葛康康
副主任医师
3.1
口腔科袁辉
副主任医师
3.0
口腔科卢玉旺
主治医师
3.0
口腔科陈莉丽
医师
3.0
口腔科程美萍
副主任医师
3.0
口腔科黄晓君
主治医师
3.0
口腔科周丽娟
医师
3.0
吴备子
副主任医师
2.9
口腔科任香英
主治医师
2.9
口腔科赵斌斌
主治医师
2.9
口腔科张凯
主治医师
2.9
口腔科刘成勇
医师
2.9
口腔科权海明
医师
2.9
口腔科林颂
医师
2.9
口腔科陈云卿
医师
2.9
口腔科卢琳
医师
2.9
口腔科郑冰冰
医师
2.9
蒋志强
主管技师
2.8
口腔科周丽丽
2.8
口腔科杨宁宇
2.8
口腔科李磊
医师
2.8
口腔科乔盼
医师
2.8
什么是智齿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第三颗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 然而,由于演化及食物精化,人类的颌骨,因为不再需要强大的咀嚼力而有逐渐变小的趋势,在这变小的颌骨上如要容纳跟以往相同数目及大小的牙齿,则牙跟牙之间往往会有空间不足的问题,于是拥挤,长倒,长弯,或长不出来的情形便发生,这就是阻生。就统计上而言,长不出来的情形最常发生在智齿,所以习惯上常称这种长不出来的智齿为阻生智齿。你长智齿了吗? 好多人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长了智齿,其实很简单,数一数自己有多少颗牙齿就知道了。 一般来说,正常牙齿是28颗,加上4颗智齿,一共32颗。从门牙中缝往后数第8颗就是了,从大牙开始数第3颗(第三磨牙)。 在临床上看起来,大多数的人应该都有智齿,所以可以自己照镜子看看由中线算起的上下左右是不是都有第八颗牙?长的好不好?正不正?是不是常常会发炎疼痛?而且算完之后,不管有没有第八颗牙,在定期检查时都应请牙医师确认一下,如果是天生缺牙时倒还值得庆贺,因为一切没事,如果不幸发生了长不出来的情形,那只好请牙医师尽早将它拔除,因为长不出来的智齿位于口腔最后方不易清洁的位置,残留的食物残渣容易被细菌所利用来侵害人体。智齿要不要拔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除。如果牙齿能正常萌出,并且智齿的生长的位置和方向正常,可以正常咬合,那么是不需要拔除的。 很多人常问:该不该拔掉智齿呢?通常,牙医会基于下列几点理由,建议拔掉智齿: 1.蛀牙:如果智齿蛀牙,除了很简单的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之外,那些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的技术,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疗的,我们一律建议拔除,杜绝后患。 2.侵犯邻牙:通常患者不自知,而由牙医以X光诊断得知。通常智齿萌发的空间不足,而会倒在第二大臼齿上,因而造成第二大臼齿清洁不易,甚至是牙齿部分吸收的现象,造成患者不舒适或牙疼。 3.空间不足:智齿在人类的演化史上,是属于消逝状态。因此牙弓也越来越小,空间不足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以萌发的时候最能感觉到肿胀、疼痛感。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忍受这种疼痛感,而决定拔掉智齿。 4.清洁不易: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常长得歪七扭八,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以致发生蛀牙现象。 5.没有对咬牙:前面提过,不是每个人四个智齿都会长齐的。所以,智齿的对面,如果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 6.阻生齿:通常这是最讨厌的一种,牙医会觉得很难搞掂,但病人却不一定有感觉,因此忽略了。 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会痛,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需要拔除了。拔智齿会影响智力吗?---完全不会影响智力!!说拔智齿会影响智力的这种说法,完全是毫无根据的。它虽然被称作“智齿”,但是它和其他牙齿一样,牙髓中间除了血管、结缔组织之外,也只有来自牙槽神经的分支。下牙槽神经来自下颌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三叉神经虽然是颅神经的一支,但它的主要功能是掌管面部痛温触觉的感觉以及控制咀嚼运动,跟智力和记忆没有关系。拔智齿能瘦脸吗?---你想多了,智齿跟脸型没有丝毫关系!!与那些不愿拔智齿的人不同,很多女生居然抱着瘦脸的目的去拔智齿! 但事实是,智齿和脸型没有任何关系。脸的形状主要由颌骨特别是下颔骨支撑,下颌角的大小,才是脸型的决定因素。智齿是在下颌骨完全成型后才萌出,是否拔除对下颌角的角度没有影响。智齿拔除后发生肿胀,脸部会有浮肿这倒是真的。拔智齿有危害吗?正规、规范的拔除智齿操作是没有任何危害的,拔智齿的危害主要是由于牙科医师的技术水平不到位,消毒等方面的不规范所引起的。由于非正规机构的牙医技术水平不到位、消毒不规范,拔智齿可导致对邻牙组织及牙周牙龈的破坏,甚至引发拔智齿后出血不止、疼痛、感染等严重后果的发生。看了以上的介绍,有没有解决大家对智齿的疑惑呢?小小智齿学问也不少呢,正在被智齿折磨的你不要再犹豫赶快去拔掉可恶的智齿吧!编辑整理:东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袁辉
“今天你去整牙了吗?”,随着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秀牙套,现如今“整牙”已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对于牙齿不齐的你是否也正想加入“整牙”大军呢?关于“整牙”的种种,你是否充满了疑惑?“整牙”,医学上称之为“正畸”,是对牙、颌、面畸形的综合矫正。选择正畸,就是在选择健康和美。一、 整牙前的“为什么”1、医生,可不可以不拔牙?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医生既是设计师,也是施工者。是否拔牙,是综合考虑病人牙列结构重建完成后牙槽骨能容纳多少颗牙齿而决定的。 “医生,我可不可以不拔牙?”这是很多初诊病人在寻求正畸治疗时最常见的提问。其实,提出这个问题,观念本身就是错位的。为了使牙齿和颌骨相匹配,达到健康、功能与美观的最佳平衡效果,对于空间不够的,往往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拔除数量不等的牙齿。因此,在医生明确提出需要拔牙后,如果患者还坚持不拔牙的话,相当于从医生手中拿过了“设计权”,仅仅将医生当作施工者,是一种角色错位。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听从医生的专业意见。如果为了迎合部分患者“不想拔牙”的心理,对病人提出的治疗方案“言听计从”,表面上看是对患者的“尊重”,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2、为什么不同医生提供不同方案? 找正畸医生,好比挑选装修公司。同一套房子,不同的装修公司,会给出不一样的装修方案。整牙也一样。有些人会疑惑,同一个人矫正牙齿,为什么找不同的医生,会得到不同的治疗方案?正畸治疗方案是医生专业综合评估的结果。一方面与医生对病人牙齿状况的评判能力和治疗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医生对调整后的牙齿结构健康度评判结果有关。在综合评估过程中,需要权衡利弊,做出取舍,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考量,所以制定出的方案也就不完全一样。3、为什么有些人“整牙”要做手术? 单纯通过正畸来矫正牙齿是有一定限度的,正畸无法改变骨头的长短。对于一些颌骨骨性畸形的患者,只能通过手术来改变骨头的长短,进而调整其功能位置。 对于整牙的效果,除了外观,还需要考虑牙齿的咬合关系及咀嚼功能。最好的咬合关系是上下牙直立对咬,此时牙齿承受力最大,咀嚼力也最大。轻度骨性畸形患者,医生会采用牙列的代偿进行掩饰性矫正,通过使下牙内倾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但是,对于一些重度骨性畸形患者,如果仅仅进行掩饰性矫正,牙齿倾斜角度往往很大,甚至造成牙根暴露,严重影响牙齿的正常功能。此类患者通常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也就是通过正颌手术纠正骨性畸形,再通过正畸恢复牙列的正常咬合关系。4、“七天”矫正牙齿靠谱吗? 所谓的“七天”甚至“一天”快速矫正牙齿,很多时候是偷换了正畸的概念,采用了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客气地说,有些其实就是真牙变假牙,建立在对牙齿不可逆的损害之上——比如通过将参差不齐的牙齿磨小,再安装烤瓷牙,恢复表面上的整齐。美是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但是不要忘了,正畸学本质是医学的分支,医学首要的目标是健康,而真正的美观是建立在健康和功能上的。5、年级大了还能整牙吗?多数情况下矫正牙齿的最佳时机是12岁左右。不过这只是一个最佳时机。牙齿矫正并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定。随着人们审美观加强,越来越多成年人走进了正畸诊室。他们主要是中青年人群,在少年时代没有机会得到治疗,成年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攻善,社会地位的变化或者职业工作的需要而提出矫正牙齿。6、现在都有什么类型的矫治器? 大部分牙齿矫正是要通过固定矫治器来完成的。固定矫治器包括托槽和弓丝。托槽是用粘接剂固定粘在牙齿上,直到治疗结束。弓丝将上下牙齿的托槽连在一起,通过托槽对牙齿施加力量,引导牙齿移动。现在临床上常用的托槽根据材质不同可以分为金属托槽,陶瓷托槽;根据粘接的位置不同分为唇侧托槽和舌侧托槽。根据结扎方式不同分为自锁托槽和非自锁托槽。一般金属和陶瓷这两种托槽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患者。但是对于演员等外表对工作十分重要的患者迫切的需要一种完全隐形的矫治器。现在有两种矫治器能够做到,分别是舌侧矫治器和隐形牙托矫治器(如Invisalign)。各种不同的矫治器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患者在选择这些矫治器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的选择。二、整牙中的“为什么”好了,相信现在你已经消除了不少有关“整牙”的疑惑了。那么,当你戴上“牙箍”后,还有什么误区需要注意呢?1、复诊周期越短越好? 牙槽骨的成骨破骨细胞代谢周期至少需要4周时间,通常复诊周期应在4周以上。一般的医生会把复诊间隔定在4周左右,以便观察患者牙齿的移动速度和方向,对于不合适的地方进行及时调整。越是专业的医生,复诊间隔时间也会长一些,一般6-8周复诊一次。因此,复诊周期不是越短越好,4-8周都是正常的,这是由牙槽骨的成骨破骨细胞代谢周期决定的,可不要怪医生“偷懒”啦!2、牙齿越痛矫正越有效果? 是否出现酸软和牙齿移动速度没有必然联系。酸软不代表牙齿移动速度快,不酸软也不意味着牙齿没有移动。刚戴上“牙套”,或每次复诊加力之后,牙齿会出现不适。确切地说,这种不适应该是一种酸软,而不是通常所说的疼痛。酸软程度和医生的专业水平有关。经验丰富的医生,他的病人戴上“牙套”后,酸软3-4天就恢复如常了。对于多数病人来说,酸软一周左右都是比较正常的。酸软程度还和患者个人的敏感程度有关,每个人戴上“牙套”之后的感觉会不同。一般来说,少年儿童正处于颌骨和牙槽骨的生长改建活跃期,戴上“牙套”之后的反应没有成人那么强烈。3、托槽掉落后等到下次复诊再说?一旦托槽掉落,应立即联系主诊医生,及时处理。有些患者在矫正器托槽掉落之后,因为时间安排不过来,通常拖到下次复诊才重新粘贴托槽。正畸医生建议,一旦托槽掉落,应立即联系主诊医生,及时处理。医生通过托槽和钢丝等正畸装置,在整副牙齿施加一定强度和方向的力,此时每颗牙齿受力较为均衡。托槽掉落后,原本合适的力可能会变成阻碍和破坏的力,影响整个正畸治疗进程。如果出现问题后,人在外地无法赶回,可在当地正规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应急处理,返回后立即复诊。 三、整牙后的“为什么”1、矫正不是完成了吗?为什么还要戴保持器 经过正畸医生的精心治疗和病人的密切配合,牙齿最终排列的很整齐,建立了良好的咬合关系,有了美丽的容颜,患者都希望尽快去除矫治器.但是去除固定矫治器并不意味着治疗的最终结束,还有一个需要病人密切配合的工作未完成,那就是戴保持器. 牙齿周围组织中有许多纤维和韧带,他们按一定的方向排列.在矫治中这些纤维和韧带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矫治结束时,牙齿虽然移动到了理想的位置,但是纤维与韧带的变化还没有结束,需要一的时间来保持稳定这种改变.牙根位于牙槽中,牙槽骨内部的细小结构(骨小梁)的排列也有一定的方向,正畸结束后骨小梁也需要一段时间,这样矫治的效果才能稳定. 当然,有些患者治疗前存在长时间的不良习惯,如吮拇指,吐舌,咬唇,咬笔,咬指甲等.矫治结束后,如果不良习惯仍然存在,矫治结果将变的不稳定,原来的错颌畸形有可能出现.因此,不良习惯的彻底去除是十分重要的.2、保持器要戴多长时间?一般两年左右,也因人而异,有的病人保持所需要的时间短一些,而对于有些极易复发病例,如牙齿严重扭转,牙齿间隙,则需要更长的保持期,甚至终身保持.一般而言,牙齿周围的组织恢复稳定至少需要一年,矫治好的最初三个月特别容易复发.目前,拆除矫治器的最初一年,白天晚上都要认真佩带矫治器。以后改为夜间佩带保持器6个月。若感觉佩带轻松,以后可以进一步逐渐减少保持器的戴用时间:隔天戴一个晚上,一周戴一个晚上,直至完全停戴。
治疗初期很多矫正牙齿的小伙伴,在开始佩戴矫治器时,都会感到牙齿酸痛,这是由牙齿受到矫治器的力量引起的。酸痛不适感在最开始的几天尤其明显,这段时间,可以尝试吃些稀饭、炒蛋、燕麦粥、面条等软食,直到酸痛感逐渐消失。治疗过程中 治疗中由于矫治器的原因,口腔卫生往往较平时更加不易清洁。这时若不注意卫生清洁,往往容易造成牙齿脱矿、牙菌斑堆积、牙龈炎症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龋齿、牙周炎症等就会出现,因此,坚持正确的刷牙及使用牙线方法,保持口腔卫生与牙齿矫正效果密切相关。矫治期间,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牙齿的移动和矫治效果。但是,由于矫治器贴在牙齿表面,而且较细的弓丝不可能承受过重的咬合力,所以在牙齿矫正期间要保证均衡的饮食外,还有些特别的注意事项。牙齿矫正过程中应该避免的食物 1、过硬的食物,如坚果、硬糖果、爆米花、硬饼干、硬糖果、贝壳虾壳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咬笔和咬指甲等不良习惯,这些都会导致矫正器松脱、变形,影响牙齿矫正。 2、过粘的食物,如牛奶糖、麦芽糖和饼干类的食品,口香糖则应咀嚼无糖成分的。因为这些会将矫正器及矫正线黏起而造成移位。 3、过大的食物,对于整个苹果和胡萝卜等大块食物,等应切成小块后再进食。4、过甜的食物,如糖果、饼干、可乐、果汁等可能会引起龋齿的高糖分食物要尽量避免,可以选择水果、蔬菜等替代。假如实在忍不住吃了,也一定要及时正确刷牙及使用牙线。此外,对于口香糖也要尽量避免,这是由于口香糖粘性很强,不仅容易附着在牙齿上,更容易附着在矫正器上,造成不易清理牙齿和矫正器。牙齿矫正过程中要多摄取的食物1、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可占到每天食物总量的1/2(如果太大应注意切成小块),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的维生素,可以减轻进行矫正者可能常患的口腔溃疡、口角炎。葡萄、草莓、番茄、菠菜等都富含维生素C,可以适量摄入; 2、谷物、奶制品、蛋白质。这些食物对均衡营养至关重要,有助于牙齿的矫正。但要注意咀嚼避免过硬、过黏、过大的食物,且在进食后要坚持正确刷牙及使用牙线,保持口腔卫生。牙齿矫正过程中的咀嚼原则 矫治器贴在牙齿表面,任谁都很难自在地吃东西,所以不管吃什么食物,都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咬到自己或使矫治器松脱。此外,还应注意一定要保持两侧交替咀嚼,这有助于保持口腔清洁及牙齿矫正效果。
总访问量 321,661次
在线服务患者 188位
科普文章 8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