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按疾病推荐专家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诊断方面的一些误区
我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开设以来,接诊了大量来自西南片区甚至更远一些地方的孩子来就诊,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情绪问题,尤其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问题呈现井喷式爆发,根据来就诊一些孩子给我反馈的来看,在学校里患“抑郁症”仿佛是一场流行病,很多的家长也会问“张医生,为什么我的孩子会的抑郁症?”,关于这个问题,后续的科普文中会呈现给大家,大家有什么思考呢?首先谈一下抑郁症,关于抑郁症的诊断一直以来老百姓有个很大的误区:“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或“症状自评量表”提示了“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家长和孩子们就认为自己患了“抑郁症”,甚至一些孩子自己悄悄的在网络上做相关测试,结果提示“重度抑郁”等,便认为自己患有“抑郁症”,从此可能一蹶不振。事实上,心理测试是一种辅助诊断的工具,不能代替诊断!!!不能代替诊断!!!(重要的事情说2遍)上面提及的自评量表均是“根据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情况”而测评出来的,如果近期家里遇到很糟糕的事情、学习成绩考的不理想或者被老板骂扣了奖金等等,这种情况下来做测试,结果可能都是“重度焦虑抑郁情绪”,所以所有人都有可能在不同阶段测出来“重度抑郁焦虑”,就算自测出来时“重度抑郁”也不要慌,去正规医院,需要专科医生的进一步评估。那最终的诊断是怎么得来的呢?答案是,需要医生专业的面对面精神检查评估(所以,如果有家长不带孩子去医院面诊,医生是不会也不能够做出进一步的评估的),精神检查一般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会从一般情况、感觉、知觉、情绪、情感、意志行为、智力、记忆力、专注力、学习及社会功能等多维度评估后,再参考一下测评结果,心中大概有个初步诊断。最终写在病例本本(5毛钱一本的小本子)里,便是初步诊断。(经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就诊于各大医院,来到我这里的时候只有测评结果,医生的就诊病例说是没用,都给丢了,真的很无奈,大家的就诊病例一定要保留,对于后续的治疗有极大的参考意义。)最后,做测评还有什么意义呢?很多时候,测评起着提示的作用,当我们面临压力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而焦虑和抑郁很多没有专业知识的人难以区分,而且长期的焦虑情绪会引发抑郁,所以,如果测评结果提示有“焦虑抑郁”,很大的程度上提示需要让心灵稍作休息了,可以吃顿好吃的、适量的运动出出汗、全家一起外出爬爬山等等,尽量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放松方式。经过放松后大部分人情绪自然会缓解,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如果情绪还是提不起来,甚至越来越严重,需要尽快就医。总结:①单看自评量表上的结果是不能确定诊断,最终的诊断需要精神专科医生专业、全面的评估再结合量表,方可能明确。②如果近期整个人状态不好做出来的结果提示不佳,那也提醒我们需要放松放松了。
1317人已读 -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识别与诊治
这几年工作以来最大的感触是,来心理科看病的孩子越来越多了,门诊平均每天接待1/3的都是孩子,有的是父母、老师要求来的,还有一些是自己独自来的。儿童青少年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问题是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在儿童的发病率约为2%,男女比例相当;在青少年约为4%-8%,男女比例约为1:2.国外研究显示,18岁以下社区人群青少年的抑郁累积发病率可达20%。抑郁障碍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多数患者存在复发倾向,一些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可持续到成年。儿童和青少年尚不具备充分描述自身情绪及感受的语言能力,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抑郁心情,表现为厌烦、孤僻、自残、自虐甚至愤怒。这时候家长千万别想着“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更别想着“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早发现问题、早寻求专业人士解决问题,毕竟没有哪些问题是可以拖过去的吧。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主要临床特征如下:(1)情绪症状:感到心情压抑、不愉快。不活跃,对日常娱乐活动和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部分患儿表现为反复的脾气爆发,易烦躁、易激惹,情绪爆发之间的心境呈持续性消极状态。(2)思维症状: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常表现为发呆或走神。静坐困难,不能完成相关任务/作业。但自卑和自责、自罪并不多见。(3)意志行为:行为被动、迟缓,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不愿外出,不愿上幼儿园/上学。部分患者表现为不听管教、对抗父母、离家出走,严重的可出现言语暴力和/或冲动行为(例如,以肢体攻击他人或财物)。(4)躯体症状:可能出现躯体不适症状,如头昏、头痛、疲乏、气促、胸闷、胸痛等。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增多或人睡困难。也有少数患儿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儿童青少年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抑郁症状可影响到患儿正常的学习活动,可能会有如下影响:(1)上学态度变化:最初流露出对上学不感兴趣、不想上学的愿望,但在家长的敦促下仍可勉强继续上学,但不如过去勤奋努力。以后逐渐发展到以各种理由或借口逃学,如头痛、身体不舒服、与同学关系不好、老师对待自己不公平、在家自学等。虽然家长和教师反复劝说也无济于事。在这段时间,患儿很少外出玩耍,也不与同学来往。(2)学习能力下降:很多患儿感到记忆力不如以前好,感觉脑子变笨了,思考问题困难,做作业花费的时间比过去多,以致不能完成作业。上课、看书或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注意力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自己虽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尽到了最大努力,也达不到过去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明显下降。(3)学习自信心不足:过去有自信心的儿童,现在每当考试临近前便开始担心自己没有充分复习、考试成绩很差甚至临到考试时不敢应考,在再三鼓励和敦促下才勉强参加考试,考试结果往往比他们自己预料的要好。如果孩子出现上诉的情况先不要着急,作为家长先进行一次自查,了解是否存在家庭不和,是否存在曾被欺侮、躯体和性虐待,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如居丧、父母离异或分居、重大的失望、情感伤害等),父母有抑郁病史或共患精神疾病(如酒、药依赖)。作为没有心理学知识的家长,做到收集信息可能比较困难,建议最快的办法是陪同孩子一起到正规医院的心理科就诊。从工作这5年来的经验看,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通常都是有明确的诱因,治疗方面评估病情后,如果达到用药指针,药物结合心理治疗或者家庭治疗,医生和家庭的积极努力下,效果通常较好。重点: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如果对此内容感兴趣,我将后续更新儿童青少年抑郁心理治疗方面的内容!
1569人已读 - “现在认知行为治疗”角度之一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何谓欺凌?实则强势一方将自己的霸道行为强行销售给弱小一方,以此获得满足和一时的自信,作为弱小一方的买家则耗费掉自己的勇气和自信。由此一来,霸道的卖方愈发骄横,弱小的买方不停的耗竭为数不多的勇气,日渐低至尘埃。我姑且也把欺凌称作销售,一直以来人们对销售的理解,既包括卖房子、车子等有形物品,也包括卖感情、诚意、勇气等无形资产。销售过程中卖方起劲吆喝,察言观色,步步紧逼,买方心存疑虑,旁敲侧击,捂紧钱袋,正所谓一买一卖大有乾坤。销售的成败沟通起着关键意义,如何在沟通中取胜?调查发现一项有效沟通中言语仅占7%的功劳,音调和表情、体态、手势等非言语行为则分别贡献38%及55%,是不是很失望?言语信息指言语内容,非言语信息主要分为脖子以上的面部习惯表情、眼神目光、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脖子以下的身体姿势(手势、姿势、动作等)以及发型、服装服饰、爱好、专业职业等等。曾经在跆拳道馆中认识的一个孩子,长得瘦瘦小小的,身高及体重低于同龄儿童,由妈妈带领他去学习跆拳道,原因是在学校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就连比他矮小的女同学都可以打骂他。看见他我脑海里跳出一个声音“为什么被欺负的总是他?”,仔细观察发现那个孩子自进门后将半边身子躲在妈妈身后,穿着一件盖住屁股的T恤,与人几乎无目光对视,偶有触碰也如小鹿般快速躲闪,说话声音微小,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兴趣爱好,因为经常被欺负学习也收到较大影响。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么造孽怎么不转学啊,怎么不找学校老师啊!”是的,也许上诉的解决方案可以暂时解决问题但长期来看需要孩子自己的力量长出来,长起来,才可以长长久久的安稳。内在力量非朝夕之间可长出,但我们可以通过言语及非言语行为改变目前格局。首先告诉孩子家长,给孩子穿适合他身材的衣服,做父母的会给自己穿得体漂亮的衣服增加自信,同样孩子也是,尤其内在较弱的孩子需要暂时借助外在的力量将自己撑起来,孩子的衣服无需名牌,合身、大方得体即可。其次,教会孩子坚定的目光,父母家人们,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自信的,不被欺负的,那么请收回总是带有质疑和批判的眼神,给予认可和坚定。我一直相信身教的力量在某时候大大的高于言传。最后,当孩子再次被欺负时,教会孩子坚定的看着对方,清晰的表达出“你是坏人,你不能欺负我!”的言语。当孩子们敢这样大声的表达时他就已经不再是总是被欺负的那一个了。现在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多,作为老师工作任务繁重顾及不暇,作为家长痛心疾首却也无可奈何。我们相信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理解,没有哪个孩子生下来就是坏孩子的,TA在攻击别人是在表达,也许是表达自己的不被爱,也许是表达自己的愤怒,等等。作为被欺负的孩子,我相信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争取自己的权利,捍卫自己的尊严,使用言语及非言语行为教会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祝所有孩子都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2017-4-9夜张艳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及个人微信平台。本文系张艳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661人已读
关注度 重庆市 第187名
总访问量 6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6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