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应重视您的脚-糖尿病足的防治1、什么是糖尿病足?早在1956年国外学者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一词,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通俗来说,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足部的不适,甚至溃破和坏死等症状,就可以认为出现了糖尿病足。2、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糖尿病足么?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确切的关于糖尿病足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国外,欧美对于糖尿病足的大规模调查资料比较确切, 超过15%的糖尿病人,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会出现足部的溃疡或坏疽。糖尿病足的终身发病率高达15-20%。现在由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糖尿病发生率也不断上升,糖尿病足病人也不会少于这个比例。3、患糖尿病多久会发生糖尿病足? 一般来说在发生糖尿病大约5年以上,就会发生糖尿病足,为什么说发生糖尿病不说诊断糖尿病呢,因为目前我国糖尿病病人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但患者认知程度还不足,对于糖尿病足的认知更是比较少。临床好多是已经符合糖尿病诊断的病人好多年有症状以后才就诊,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在就诊诊断为糖尿病时其实已经患糖尿病好多年了。4、是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足最终都要截肢呢?在美国每年有6.5%的糖尿病足患者需要截肢,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0倍以上。每年的截肢患者中约50%是糖尿病患者,而后者85%以上是因下肢缺血病变溃疡恶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所致。进行糖尿病足相关的下肢截肢患者在两年内进行对侧截肢的概率为40-50%。在我国目前一些资料显示,糖尿病足患病率门诊为2.3%,病房为8.6%,截肢率高达17.3%,50岁以上者多于较年轻者。在美国,每年有86000例患者因为糖尿病而截肢致残;在我国,数量会更多。有研究表明,62%的足部难愈性溃疡与血管病变有关,46%的截肢与血管病变有关。但并不是所有糖尿病足患者都会截肢的,积极早期有效的治疗是防止截肢的最好办法! 5、糖尿病足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究其原因来说不外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所引起的,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就是既有神经病变又有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病人的血管病变,就是由于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人的血管管腔逐渐狭窄甚至闭塞,下肢足部缺血缺氧,得不到足够的养分,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早期病人可以表现为下肢足部的发凉、麻木、刺痛、小腿酸痛、疼痛、行走一段时间后出现小腿足部发凉、麻木、刺痛、酸痛、明显加重,休息一段时间后有所好转,再次行走又出现上述症状,我们叫做间歇性跛行。中晚期病人血管病变严重,下肢足部缺血严重,即使不动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的情况疼痛,我们叫静息痛,严重的病人亦可出现破溃不愈合、坏疽等症状。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会产生足部刺痛、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下踩棉花感等。同时合并有神经血管病变的患者,一般上述表现都会有,下肢足部的发凉、麻木、刺痛、小腿酸痛、疼痛、感觉迟钝或丧失、间歇性跛行。中晚期病人有静息痛、破溃不愈合、坏疽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部分糖尿病足病人神经亦有病变,其神经感觉较差,所以当出现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时往往症状较轻不予重视,错过了最佳就诊治疗时机。6、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足和神经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足有什么区别呢?血管病变为主的糖尿病足一般是足部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足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神经病变为主糖尿病足通常是温暖的,痛觉不明显,足部动脉搏动良好。7、怎样检查我是否有糖尿病足呢?发生糖尿病5年以上的病人,一定要重视可能发生的糖尿病足,患者最好到医院就诊,以后最好每半年到医院检查一次,同时做下肢血管的检查。8、糖尿病人足部出现破溃怎么办?许多糖尿病足都起因于足部的外伤,如果伤口出现感染或久染不愈合的症状,应及时就诊,进行专业的处理。平时生活中,如果下肢出现水疱、割伤、发红、变硬、破溃、局部发热、局部发凉等症状,患者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尽快到医院就诊,千万不要自己在家里消消毒什么的就好了。糖尿病人的一个足部小破溃都可能引起截肢致残的风险。9、什么是下肢血管检查呢?下肢血管检查包括很多,要经过专业的血管科医生做下肢血管的查体,筛查以后做下肢血管压力测量、B超、增强CT等。10、怎样早期发现糖尿病足呢?首先要在认识上重视,不要觉得脚麻凉、无力不是什么大问题,一定要重视可能发生的糖尿病足,如果出现足部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一定早期及时到医院就诊。11、得了糖尿病足怎样治疗呢?对于糖尿病足溃疡,以前的治疗仅局限于控制血糖、应用抗生素、活血化瘀,清创换药。由于根本的血运问题上没有解决足部组织仍处于负营养状态,疗效不佳。而且治疗时间长、花费大。25%的跛行未行任何有创治疗的患者将不可避免的在4-7年内发展为慢性严重的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未进行血运重建的CLI患者每年行截肢术的发生率约为10%。糖尿病足的根本病因是下肢动脉病变引起的组织缺血,动脉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神经病变和感染的原因同样是缺血;所以治疗糖尿病足应从血运重建着手。目前应用的药物一般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停用药物后症状还会再次复发。治病求本,积极的对发生病变的血管进行介入治疗,使其重新通畅为治疗之根本。缺血肢体成功的血运重建,可使足部缺血组织营养改善,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包括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糖尿病足(DF)局部组织修复和抗感染的能力,感染易于控制,使足部溃疡愈合,提高保肢率;研究表明感染缺血并存,截肢率增加近90倍。针对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治疗有血管搭桥、干细胞移植、介入治疗等。而血管搭桥术适用范围较窄,创伤和风险较大。但糖尿病足(DF)的血管病变多累及下肢的小动脉,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无流出道,大多不能行旁路移植术;或由于病变血管较细,手术后移植血管极易血栓形成,致手术失败;另外因为手术适应症、合并症、并发症、搭桥失败和保留大隐静脉备用于冠脉搭桥等使得外科搭桥最终只能应用于少数病人。因此,手术的限制可能将最能受益的患者拒之门外。因而适合旁路手术的病人非常少,成功率极低。糖尿病足介入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安全性最高、疗效最确切的治疗。12、什么是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呢?早在1912年Carrell就有过“在血管内插管”的想法。1953年,瑞典医师Seldinger创造了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因不必切开血管,使腔内手术更加便捷、安全。血管外科医生Thomas Fogarty在1963年首先发明了血管内球囊导管,1964年1月16日,美国Oregon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Charles Dotter 采用同轴导管系统为一八旬老妪成功复通了动脉硬化所致的下肢动脉闭塞,实施了世界上首例PTA。1974年Grunzing发明了双腔带囊导管用以作腔内血管成型术,使这种治疗更为普及。 1969年,Dotter提出了血管内支架的概念,首次发表了一系列的有关 “金属内膜切除置入管”的猪的动物实验。并在犬实验研究中证实了血管内支架能够嵌入血管壁,保持血管腔通畅达两年半之久。1983年,Dotter 和Cragg分别报道了用镍钛合金丝制成热记忆合金内支架的实验结果,标志着内支架的系统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85年Palmaz采用无缝不锈钢管用激光镂空雕刻雕刻结合球囊扩张导入体内。此后,球囊扩张导管(balloon)及各种支架(Stent)的相继研制,使技术更加成熟。血管腔内治疗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是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上的一大突破。血管腔内治疗在某些国家已经占到周围血管疾病的50-80%,正在快速的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治疗。针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腔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支架植入术和斑块切除术等。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血管腔内移植(修复/隔绝)等;该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对传统的治疗模式的丰富与完善,正日益造福于血管疾病患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新的有效治疗措施。具体来说,糖尿病足介入治疗就是在很小创伤的情况下,用一根细小的导丝通过闭塞的血管后,应用小的球囊对血管闭塞或狭窄的地方进行扩张,使血管重新通畅,使缺血的组织血流恢复供应,达到治疗根本的目的。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开展较长时间了,我科开展这项技术后,目前已经成功的为许多糖尿病足患者解除了病痛,使其避免截肢。13、糖尿病足介入治疗优势有那些呢?创伤小,风险小,安全性高患者几乎没有痛苦感受; 疗效明显,立竿见影,常常是介入治疗刚完成,患者还未下台,就报喜――脚暖和了,不疼了! 恢复快,术后24小时就可下床活动;即使病情不幸加重,仍可二次治疗; 降低了截肢率及截肢水平,为后期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机。介入血管腔内治疗能明显的改善下肢缺血病人的血流。现在有一个 “直接血流”概念的提出。所谓“直接血流”是指能直达足部的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血流,而腓动脉仅能达到踝部,须靠侧支与足背和足底弓血管网相交通。1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有那些呢?存在血管病变的糖尿病足为主要治疗适应症,临床早中晚期的患者都可以行介入治疗。我们建议患者早期治疗,即出现间歇性跛行或存在症状前就进行积极治疗,可以避免病情严重时导致其他脏器病变或血管闭塞及其严重失去治疗机会。糖尿病为全身影响性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脑血管病变,如:心梗、心绞痛、脑梗等,这些对于介入治疗是适合的因为其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很低的风险性。15、什么样的病人不适合于介入治疗呢?单纯神经病变的糖尿病足病人不适合,但大多数糖尿病足都是合并血管病变的,建议到医院具体检查一下。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很高,适用面很广泛,基本所有的血管病变或神经血管病变混合的糖尿病足病人都适合于介入治疗。对于一些早期认为的介入禁忌病人例如:做过下肢外科手术的病人,也是可以进行治疗的,肾衰病人,我们结合术前,术后透析,这些病例我们治疗很多例,临床效果良好。16、为什么要早期治疗呢?糖尿病是影响全身各个脏器的一种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脏、脑血管病变,如:心梗、心绞痛、脑梗等,加上糖尿病足的溃疡、感染、疼痛,睡眠饮食障碍等,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长此以往会加重其他脏器的病变,严重时是致命的。国外的治疗大多数都是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度的跛行患者早期患者,我国往往是病情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进行,增加了治疗费用,增大了痛苦,有的患者甚至没有来得及治疗就截肢或发生猝死。17、治疗糖尿病足需要多少费用呢?介入治疗要多少费用呢?糖尿病足治疗花费巨大,平均单个溃疡的治疗费用在美国为4600美元,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1/3花在糖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美国平均费用为2.5万美元,瑞典4.3万美元。中国14家三甲医院调查结果糖尿病足平均住院日26天,平均住院费1.5万元,约为糖尿病平均住院费用的4倍,门诊病人单个足部溃疡治疗2年的平均费用28.000 USD。18、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一定要严格的把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好,因为这些都可以引起糖尿病足或糖尿病足的进一步加重。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到医院就诊,定期检查,每半年要检查一次下肢血管。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足部的保护,从生活的细节、小处入手,包括每天的洗脚、剪指甲、选鞋、选袜子、鞋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做这些。要特别重视足部的保养(1)坚持每天用温水泡脚,温度应低于37度,并适当用双脚按摩互搓,促进足底血液循环。(2)洗脚擦干后用剪刀小心地修整趾甲,并把边缘磨光滑。 (3)脚上长了鸡眼、老茧或尤子,千万不要自己处理,一定要去医院找医生处理。(4)不要打赤脚,以防被地面的异物刺伤。(5)尽量选择棉布袜,袜边不要太紧,避免袜口勒出印痕 (6)天气冷时,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以防烫伤。可用厚袜及毛毯保温。(7)避免穿小鞋,硬底鞋、高跟鞋,以防足部运动受到限制,对于运动,要穿运动鞋。(8)保持鞋内卫生,勤洗鞋底和袜子。 (9)保持鞋内干燥,积极预防脚气。(10)对于干燥的皮肤,应该使用润滑剂或护肤软膏,但不能用在脚趾之间。(11)绝对不能用化学物质或膏药来除去角化组织或胼胝。19、这种介入治疗解决下肢缺血的手术只是适用于糖尿病足吗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代表的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eripheralarteryobstructiondisease,PAOD)是临床常见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间歇性跛行和重症肢体缺血(criticallimbischemia,CLI)两大症侯群。PAOD的发病率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之势,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杀手。 介入腔内治疗可以治疗各种血管硬化闭塞引起的血流障碍。同时对于急性动脉血栓也可以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进行溶栓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早期进行介入治疗放置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介入置管溶栓可以早期开通栓塞的血管,防止后期深静脉血栓综合征的发生。
如果您是医务工作者,看看下面链接的这篇凤凰网的图片,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境界,面对同一个主题。http://news.ifeng.com/photo/tekan/detail_2013_04/26/24705637_0.shtml#p=1
2011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有关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的特别指南本指南制定依据是由该指南工作委员会完成的两篇相伴的文章:“糖尿病足感染处理的专家意见”和“糖尿病足感染干预措施有效性的系统综述”。根据已公开发表的证据得出的建议以宋体形式,根据专家意见的建议以斜体字形式。诊断应对每名糖尿病足患者进行有无感染的评价。糖尿病足感染的诊断应根据炎症的临床表现,而不是仅仅依靠培养的结果。创面细菌培养有助于大多数感染,但在仅有蜂窝织炎的情况下难以获得并对于临床无感染的创面则没有必要进行。虽然通过表浅拭子获得的培养通常可以获得生长的细菌,但深部组织标本最可能获得真正的致病细菌从而有助于选择最适合的抗生素。应在去除胼胝和坏死组织后,根据创面的范围和深度以及全身情况评价感染的严重程度。所有严重感染患者均需要住院治疗,而大多数轻度或中度感染可以门诊治疗。不配合或不能坚持所需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特定外科处理或诊断措施的患者也可能需要住院治疗。共识诊断骨髓炎的标准是通过无菌措施获得的骨标本组织病理学发现炎症且培养发现微生物。其它有助于骨髓炎的检查是探针探及骨、血沉、连续X片检查以及特定情况下MRI。核素扫描和CT检查的诊断价值相对较小。外科措施应对所有全身状况差的患者进行坏死性筋膜炎、坏疽或深部脓肿的评估,这些通常需要紧急外科干预。对中度或严重感染的患者进行早期外科干预可以降低下肢截肢的风险。应由技术上能胜任的医生实施外科手术,包括去除坏死组织。软组织坏死、足失去功能时也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其他需要手术的情况如骨受累的程度可能威胁生命;缺血的肢体进行血管重建;患者不希望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某些糖尿病足骨髓炎病例可以通过抗生素有效治疗而不需要手术去除感染的骨,但还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如何选择这些患者。抗生素方案临床无感染的皮肤创面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对于临床感染的创面,尽量选择窄谱的针对最可能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因为表浅拭子培养的结果经常产生污染,因此深部组织标本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对于骨髓炎的患者,抗生素治疗应根据骨培养的结果,而不是创面拭子培养的结果,这样才能使治疗效果更好。现有资料不支持任何一种特别抗生素治疗方案:抗生素的种类或特定的药物、特定的治疗途径或治疗疗程。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通常是经验性的,因此治疗方案应包括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需氧链球菌。当患者存在感染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可能或当地这类感染率较高时,治疗方案还应针对MRSA。严重感染或当地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较高时采用针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药物也是恰当的。当有培养和药敏结果时,可以更换为针对所分离的病原微生物的更特异的治疗方案,但同时要考虑对经验性治疗的反应性。严重感染需要胃肠外给药治疗(至少在前几天),但轻度和大多数中度感染可以采用口服生物活性较高抗生素治疗。不能耐受口服药物或对现有口服药物耐药的患者也需要胃肠外给药。轻度和中度感染,1-2周治疗通常有效。更严重的软组织感染可能需要长达4周的治疗。当感染的症状和体征缓解后,即使创面尚未愈合,也可以停用抗生素。对于治疗骨髓炎,现有资料不支持任何一种特定途径给药或疗程更好。手术后可以根据剩余软组织、骨感染或死骨的情况决定治疗疗程。几乎没有资料对不同抗生素方案的成本效益做出定论。辅助治疗有限的证据支持使用局部抗生素治疗感染创面。针对不同糖尿病足感染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没有证据支持使用其他辅助措施治疗糖尿病足感染。2011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有关糖尿病足与周围动脉病变特别指南概述本指南制定依据是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完成的两篇与此指南配套的文献复习“糖尿病足合并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血管重建有效性的系统综述”和“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周围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报告”筛查和诊断周围动脉疾病(PAD)是重要的预测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结局的因素。由于50%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存在PAD,因此接诊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医生应评估下肢的血管状态,尤其是寻找缺血的体征。大截肢前通常应考虑血管重建并首先应该与多学科的团队一起讨论。应在所有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中排除PAD。对所有患者应进行以下检查:PAD症状的病史回顾触诊足部动脉搏动(包括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为明确PAD,必须进行以下检查:便携式多普勒评估双足动脉血流信号(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测定踝肱指数(ABI)如果ABI诊断存在不确定因素,测定趾肱动脉指数有特别诊断价值。出现以下情况时可能存在PAD:患者有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双足动脉不能触及单足或双足动脉测定正常的多普勒图像特征缺失或呈现单峰ABI<0.9温暖环境下足肱指数<0.7,强烈提示PAD。这些诊断方法对于糖尿病患者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没有缺血症状的患者,可触及的足部脉搏或血流灌注提示患者仅有轻度PAD,专家建议在创面治疗6周后评估疗效。如果创面愈合较差,应重新评估周围血液灌注。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下肢血管动脉造影应该被首先考虑。评估严重性一旦确定PAD的诊断,应评估周围血液灌注不足的严重程度。ABI<0.6提示严重缺血且创面预后不良。ABI>0.6的预测价值较低,对于这些患者应测定足趾压力和/或经皮氧分压(tcpO2)。无论采用各种方法,根据灌注实验预测创面愈合均为抛物线。如果足趾压力>55mmHg且tcpO2>50mmHg,糖尿病足溃疡通常可以愈合。如果足趾压力<30mmHg且tcpO2<30mmHg,愈合十分困难。治疗如果明确PAD影响创面愈合,必须考虑血管重建(血管腔内治疗或旁路手术)。除非有以下情况:严重衰弱的患者或患者预期寿命短(<6-12月);患者既往有严重功能受损,截肢不会加重其病情;以及大面积软组织坏死而不能对足进行功能保留的患者。大多数研究报告血管重建术后的肢体保留率约80%-85%,而且12个月内溃疡愈合>60%。应评估整个下肢动脉循环,尤其详细评估膝下和足部动脉。可以采用以下技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多源多排CT血管造影(MD-CTA)、造影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或动脉内素质剪影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的目的是恢复至少单足动脉的直接血流,尤其是供应创面解剖学区域的动脉。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比较在合并PAD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进行开放手术重建手术和血管腔内手术的治疗效果。总体上讲,两种技术的主要结果相似。开放和血管腔内手术的治疗结果很大程度依赖于PAD的形态学分布和手术医生的专业水平及其所有的设施条件。应由包括不同领域血管专家在内的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哪一种方法。大多数病例中这些措施的围手术期死亡率<5%,约在10%的患者中观察到主要的全身并发症。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截肢率更高。然而,即使在这些患者中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大多数研究报告1年保肢率约70%。对于感染缺血的糖尿病足溃疡“时间就是组织”。合并足感染的PAD患者大截肢的风险极高,应给予急诊治疗,最好在24小时内。PAD的治疗应作为全身治疗的一部分,包括治疗感染、经常清创、足部减压、控制血糖和治疗合并症。合并PAD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这些患者5年总死亡率约50%。所有患者均应接受严格的心血管危险干预包括戒烟、治疗高血压和口服他汀类、小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2011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有关糖尿病足溃疡处理特别指南糖尿病足溃疡处理的原则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处理的原则是(a)抗感染(b)适时和尽可能情况下血管重建(c)减压以减少溃疡部位的创伤(d)处理创面及创面床以促进愈合。创面处理最重要的原则即最简单的原则:经常检查创面、保持创面清洁、去除表面坏死组织和保护再生组织。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对促进糖尿病足慢性溃疡愈合的干预措施其有效性的证据进行了两篇系统综述。第一篇综述回顾了截止2006年公开发表的文献,第二篇回顾了2006年-2010年的文献。每篇综述都查找了公开发表的评价干预措施和对照措施反应的对照试验或队列研究。以下的指南正是基于从中获得的证据。糖尿病足溃疡的创面处理可以采用一系列简单的干预措施: 经常应对创面采用水或生理盐水进行清洁。 应控制渗出以保持创面湿润的环境,通常采用无菌的保护性辅料就足够。 用手术刀经常进行清创。结论 根据文献复习,得出以下结论: 既往的证据支持使用水凝胶,但没有更新的证据支持其有效性。 局部负压治疗可能加速术后创面的愈合,但其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新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使用全身高压氧治疗可能促使创面愈并改善长期结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双盲研究证实其成本效益并确定最可能获益的人群。 不同的早期观察血小板混悬液的上清液有效性研究已经表明其可能带来获益但没有更新的资料。 数量有限的研究表明生物工程皮肤产品可能加速创面愈合,但证明其常规使用有效的证据还不够强。 局部使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或其它生长因子对愈合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目前还没有证据支持在常规处理糖尿病足溃疡过程中使用特殊治疗或敷料(包括银离子敷料或其它抗感染产品)。
总访问量 478,892次
在线服务患者 772位
科普文章 16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