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的慢性疾病,它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两种。在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平时刷牙出血,口腔异味,因为不影响生活,无关乎性命,所以,很少有人会因为这而就诊,大部分牙周病人就诊的原因,是牙齿松动的不能咬东西了,可是,牙周到这个时候,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牙周病的病因包括局部促进因素,和全身易感因素。而影响牙周病流行的因素包括4个。 一、口腔卫生 口腔卫生是指我们口腔清洁度的好坏,虽然全身状况也会影响牙周病发病但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病有直接的关系。口腔卫生好,也就是菌斑清除彻底牙龈炎滴低,牙周状况就好;反之,口腔内菌斑很多牙石堆积,牙龈炎则不可避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就会引起牙周炎。 二、吸烟 吸烟是牙周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吸烟者牙周病患病危险高于不吸烟者。烟瘾不大者,牙周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两倍,烟瘾大者其危险性高7倍尤其是严重牙周炎,吸烟者牙菌斑、牙石堆积增多,牙槽骨吸收加速快,牙龈炎症、牙周炎症加重。其中吸烟次数越多、时间越长,牙周病越严重。有研究报道,当人们吸烟史在10年以下时,患牙周病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3倍,当吸烟史为16到20年时,患牙周病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8倍,这是由于牙周组织受到的破坏具有累积作用,吸烟史越长,牙周组织的患病情况越严重。 三、营养 口腔卫生状况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然而也有一些人虽然长期口腔卫生差,但其牙周组织却并没有明显破坏,相反,有些患者口腔卫生保持的相当好,非常注意自我口腔保健,却患有严重的牙周病,这说明除了口腔卫生状况之外,还有营养状况也是影响牙周组织对致病因素抵抗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系统性疾病 一些全身的系统性疾病也是牙周疾病的重要的影响因素。系统性疾病常伴有组织缺损和某些功能下降,或机体免疫调节能力减退。使牙周组织或易于发生炎症,或伤口难于修复,最终产生牙周疾病。在系统性疾病中比较得到公认的影响牙周组织的疾病是糖尿病,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内一些炎症细胞活跃,炎症介质增多,使牙周组织受到破坏;同时牙周组织的修复功能也有所减退,易于产生牙周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所吃的食物也越来越精细,因为下颌骨得不到充分的锻炼,所以现在我们的“智齿”,阻生不能正常萌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从预防的角度看,早期拔除可预防很多由其引发的并发症,拔除的最好时机,是在16岁到18岁时,此时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拔出较易,病人的耐受力好,愈后迅速,对邻牙造成的破坏也小,那么拔除阻生牙到底有哪些益处呢! 一、预防第二磨牙牙周破坏 下颌阻生齿,特别是“躺着长”的,容易使其前面一颗牙的远中骨质丧失,导致牙周炎。 二、预防龋病 因阻生牙处于牙弓的最远端,清洁度无法达到,其本身既即容易龋坏。 三、预防冠周炎 当阻生牙部分萌出时,其未萌出部分常被软组织覆盖,形成盲袋,我们的食物容易藏在其中,未及时清理干净,容易发炎引起疼痛,如不拔除,在您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反复发作,且有逐渐加重趋势。 四、预防邻牙牙根吸收 有些“躺着长”的阻生牙的压力,会引起其前面一颗牙的牙根吸收。 五、预防牙源性囊肿及肿瘤发生。 六,预防发生疼痛 完全骨阻生有时会引起某些不明原因的疼痛。 七、预防牙列拥挤 八、预防颞下颌关节紊乱。 九、预防颌关系紊乱。 所以,对于您的阻生牙本身已经龋坏,无对颌牙,有反复发炎病史,进食时会咬到颊粘膜或者摩擦颊粘膜,有囊肿形成等情况,您还在犹豫该不该拔吗?
对于准备拔牙或刚拔完牙的患者,拔牙后有一些事项必须注意。 一,拔完牙后,医生放在您拔牙创上压迫止血的棉球或纱布,需要紧咬半小时方可去除。 二,拔牙两小时后方可进食,食物以温、软食物为主,避免用拔牙侧咀嚼。 三、拔牙后勿用舌舔创口,更不宜反复吸吮,以便保持拔牙创内已凝结的血块,利于创口的愈合,防止术后出血和感染。 四、拔牙当日,口水量会增多,24小时内口腔痰中带血属正常现象,不需过分担心。 五、对于创伤较大,拔除时间较长的牙齿,术后给予冰袋冰敷患侧12小时到24小时,能有效缓解患侧肿胀程度。 六,拔牙后相继出现的症状(以拔除下颌阻生牙为例) a.术后两小时麻醉药物基本代谢后,会出现术区疼痛,疼痛多不严重,3到5天内消失。若拔牙2到3天后仍有剧烈疼痛,拔牙创内有腐败坏死并具恶臭物质分解物,您需及时就诊,让我们给您及时处理。 b、术后12小时到24小时,面颊部肿胀明显,继而会引起吞咽不适,甚至吞咽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此种症状3天到5天内渐渐消退。但肿胀与个人体质明显有关,与您的牙齿拔除的难易程度亦关系密切。 对已经发生肿胀者,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主要以青霉素类或头孢类加甲硝唑一起使用,使用时间一般为3天到5天。 一般牙齿拔除7天到10天后,以上症状基本消失,您可正常进食。拔牙创口在您进食后,洞内会有食物残渣,您只需漱口清理干净即可,3个月后牙床即可完全平复,这时您就可选择修复您缺失的牙齿,当然阻生牙是不需要修复的。
总访问量 1,235,654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24位
科普文章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