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可华
副主任医师
耳鼻喉科主任
中医五官科袁亚娣
副主任医师
4.0
中医五官科罗仁惠
主治医师
3.9
中医五官科耿娟娟
主治医师
3.9
中医五官科赵翠青
副主任医师
3.8
中医五官科邵军
主任医师
3.8
中医五官科段燕
主治医师
3.8
中医五官科张秋萍
副主任医师
3.7
中医五官科林彬
主治医师
3.7
中医五官科曾伟
副主任医师
3.7
毕英连
主治医师
3.7
中医五官科徐晓芳
主治医师
3.7
中医五官科武燕
医师
3.6
中医五官科丘晓阳
3.6
中医五官科黄佳
3.6
中医五官科周星赟
医师
3.6
中医五官科廖芳
医师
3.6
中医五官科陆奇胜
医师
3.6
中医五官科赵飞
医师
3.6
雾化吸入治疗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达到治疗效果。因其属于呼吸道局部用药,作用部位直接,局部药物浓度高,减少了药物全身应用带来的不良反应,因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各个年龄段的患儿,尤其是在慢性咳嗽、哮喘急性发作及急性喉炎的患儿中疗效显著。目前主要的小容量雾化吸入装置有射流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射流雾化器气雾粒子更小,约0.5-5um,能直接达到下呼吸道和肺泡,但噪声相对超声雾化器大,因而射流雾化器的依从性相对较差。 1、目前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 (1)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为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强效糖皮质激素活性和弱盐皮质激素活性的抗炎性皮质类固醇药物。可抑制多种类型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及介导因子(如组胺、类花生酸、白三烯及细胞因子类)参与的过敏性或非过敏性炎症。主要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2)支气管舒张剂:常用药物为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可选择性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扩张支气管缓解起到痉挛及狭窄。因其作用具有选择性,因而对心率影响相对较小。此外,比较常用的还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为M受体拮抗剂,局部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毒蕈碱受体,引起细胞内cGMP升高,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与β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可增强其支气管扩张的作用。 (3)黏液溶解剂:常用药物为盐酸氨溴索和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黏液的滞留,从而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乙酰半胱氨酸可使粘蛋白分子复合物间的双硫键断裂,降低痰液粘度,使痰容易咳出。 2、常用雾化药物的配伍 (1)哮喘急性发作: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混悬液 (2)毛细支气管炎:吸入用沙丁胺醇溶液+布地奈德混悬液 (3)急性喉炎:布地奈德混悬液 (4)化痰: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 3、护理 (1)室内环境: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可减少患儿不适,增加其依从性。理想的环境温度为18-20℃,相对湿度为50-60%。 (2)适当体位:下颌轻轻上抬,充分打开气道,可减少药物在口咽部存留,促进药物粒子更好进入下呼吸道而起作用。 (3)哭闹烦躁患儿应进行安抚,最好让患儿在安静条件下进行雾化吸入。有条件的诊室应当配备少儿频道或动画片、简易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从而使治疗顺利进行。 (4)治疗时间最高在饭前30分钟或饭后2小时,可避免药液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反射导致的呕吐。 (5)雾化前清理鼻腔,保证药液顺利吸入。雾化后可进行扣背拍痰,空心掌由外向内,由下向上,用力均匀。治疗后的洗脸漱口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带来的声嘶、面部皮炎等不良反应。应用布地奈德时避免涂抹油性护肤品,防止发生脂质性肺炎。
服中药时为了保证药效,有哪些饮食上要注意的问题呢? 1.服中药时不要喝茶。 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与中药同服会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降低疗效。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茶水会影响铁的吸收而不利于补铁。从中医角度来说,茶叶性大多偏凉,气血虚的病人也不宜饮用。另外,茶叶有提神的作用,睡眠不好的病人也忌用。2.服用中药(服理气化痰药除外)时不宜吃萝卜。 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会降低补药的效果,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3.服中药煎剂及丸药时,忌生、冷、油腻饮食。 生、冷类食物刺激胃肠,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4.消化道疾病患者,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时,禁服大蒜。 大蒜中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胃肠道疾病患者饮食总体上应清淡、易消化。肠道湿热重的病人不宜吃辛辣、油腻、甜食。脾胃虚寒的病人不宜吃寒凉冰冻食物,如:瓜果、冷饮等。患有疮、皮肤病者忌食辛辣食物,鱼、虾、蟹等海鲜,以及羊肉、牛肉、芒果、榴莲等。水肿患者要少吃盐。肝炎患者忌食辛辣、油腻食物。感冒发热患者忌食鱼、虾、蟹、鸡、蛋等。咳嗽痰多者忌甜食、油腻食物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忌辛辣、油腻食物,同时少喝酒、少吃盐等。
中药服法包括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服药时间: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都遵循一定的时间规律。一般中药物宜在饭后1-2个小时服用。驱虫药在晨起空腹时服;安神药在睡前2小时服用;截疟药宜在发病前2个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总之,要掌握服药时间的规律性,通过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药次数:一般是1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或分早中晚3次服用;病性危重的,可1次顿服;咽喉病多采用噙化;呕吐的患者可取少量频服。 服药方法:一般汤剂多用温服。解表药宜热服,并温覆或喝热粥以助汗出。热证服寒药,宜凉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但在病重邪甚,拒药不纳,出现呕吐时,可采用热药凉服或寒药热服。一般服药呕吐的患者,宜加入少许姜汁,或用鲜生姜擦舌,或嚼少许陈皮,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凉服,少量频服的方法。如遇患者昏迷,吞咽困难时,宜鼻饲给药。对于使用峻猛或毒性药,应审慎从事,宜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有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中毒。
总访问量 1,051,438次
在线服务患者 1,436位
科普文章 6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