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2018版)》由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委会发表了,切合中国实际,对于指导中国医师运用最新版BIRADS分类有重要意义! 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2018版)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专委会 摘要:超声作为乳腺疾病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无辐射、诊断准确性高、方便快捷和易于随访复查等优点,在乳腺临床诊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了BI-RADS指南并进行了多次更新,该指南逐渐被我国各级医院超声医师所接受和采纳。这对我国乳腺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乳腺超声诊断的标准和提高超声在乳腺疾病临床决策中的地位,在最新版ACR BI-RADS指南(2013版)的基础上,本专委会就实际工作中诸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最终达成《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并且,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专委会将不定期对《共识》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本《共识》仅供本行业医疗人员使用,不具备法律效力。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共识 问题一、国内超声报告中多见“乳腺增生症”结论,是否准确? 专家意见: 超声诊断不建议提示乳腺增生症。因为乳腺增生症可表现为多种影像学改变:包括单纯性囊肿、腺瘤样结节、腺病改变等,这些改变在BI-RADS分类中已经纳入不同类别。针对未发现占位的乳腺,无论患者有或无临床症状,超声结论可提示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 1类)。 1、皮肤 2、皮下脂肪 3、腺体层 4、乳腺后间隙 5、胸壁肌层 图一、正常乳腺灰阶超声图。超声结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 1类)。 问题二、在女性特殊周期,如青春期乳腺发育、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时,结论中是否需要提示? 专家意见: 青春期乳腺发育及哺乳期乳腺应列为结论的第一句来体现,其余不建议赘述。哺乳期时还要在报告中描述乳腺导管情况,是否有乳汁淤积等,出现局部回声不均时也要提示。其他特殊周期则不用提示。 图二、青春期发育乳腺灰阶超声图。超声结论: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BI-RADS: 1类)。 问题三、乳腺厚度需要常规测量并描述吗? 专家意见: 正常乳腺不需要常规测量厚度。乳腺厚度具有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并受月经周期和发育周期的影响,因此无实际临床意义。但如男性乳腺发育、双侧乳腺不对称性增大等特殊情况需要测量。 问题四、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图像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如何描述及诊断? 专家意见: 1.依据超声图像表现,如实描写即可。 2.如超声没有明确的阳性发现,结论提示为:哺乳期乳腺,目前未见明显脓肿形成(BI-RADS: 1类)。 问题五、乳腺内有多个病灶,是否需要逐一描述?如何分类?应用钟点法描述病灶时,距离乳头的距离是否需要描述? 专家意见: 1. 双侧乳腺结节应分别描述。病灶描述必须应用钟点法记录其方位及距乳头的距离。如临床需要或同一部位出现多个相邻结节,应记录病灶距皮肤的距离。 2. 对于BI-RADS 2、3类病变,如多个病灶在超声表现上基本相同,可以合并描述,只详细记录每侧乳腺最大病灶,并测量其三个径线。BI-RADS 4类以上的病灶,如亚类不一致,须分别描述及记录方位和测值;亚类一致时建议逐一记录病灶方位及距乳头的距离,统一描述病灶特征。 3. 结论必须要与描述一一对应,因此,对于性质相同并统一描述的结节应统一分类,对逐一描述的结节则应逐一分类。 问题六、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的导管内径是多少?如何描述及分类? 专家意见: 1. 无症状患者,如果局部扩张的导管管壁光滑,建议在内径大于2mm时再进行描述,并分至BI-RASDS 2类,如患者伴有乳头溢液或溢血,而超声仅发现了单纯的局部导管扩张,应如实描述,超声结论报BI-RADS: 0类。 2.如果不仅导管扩张,而且导管内或导管壁出现回声改变时,无论导管内径是否大于2mm,均应进行详细描述,并根据病变具体情况分类。 问题七、乳腺内囊性结节小至数毫米,大至数厘米,描述及结论如何进行? 专家意见: 1.如多个囊性结节声像图表现基本一致,可只对每侧最大的结节进行描述并测量,同时标明具体位置。 2. 如果其中一个囊性结节为乳腺X线上发现的或临床触及的肿块,但并不是最大者时,应再单独详细予以描述。 3.如其中某些囊性结节在声像图表现上与其它不同,如有碎屑或实性成分出现,需要单独描述、测量并标明具体位置。 问题八、典型的乳腺病变,如纤维腺瘤,可否在BI-RADS基础上给予病理诊断? 专家意见: 典型的乳腺病变,可根据自身经验,在BI-RADS基础上注明可能的病理诊断。如典型的纤维腺瘤,超声提示为BI-RADS 3类,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 问题九、乳腺低回声病灶,呈分叶状,但边缘光整,怎么分类? 专家意见; 在BI-RADS的应用词典中,椭圆形的概念是允许病变外形包含2-3个平缓的局部隆起或大分叶,当病变满足“椭圆形、与皮肤平行、边缘光整”三个条件,排除其他恶性征象时,代表良性可能性大,可分至2类(囊性结节)或3类(实性结节),病变呈细分叶是指肿物边缘形成齿轮状的起伏,属于边缘不光整范畴,代表具有一定的恶性风险,可分至4类及以上。具体见图例,只有图三A可以分至BI-RADS 3类。 图三: A 椭圆形(浅分叶)、B 不规则形(边缘细分叶改变)、C 不规则形(边缘成角改变)、D 不规则形(边缘模糊改变)、E 不规则形(边缘毛刺改变,箭头所示) 问题十、什么样的情况下诊断BI-RADS 0类? 专家意见: 建议尽量不做BI-RADS 0类的诊断,若出现以下情况可酌情考虑: 1.患者情况特殊导致超声不能扫查完全,如乳腺区域皮肤表面有较大破损、或巨大乳腺致深面结构显示不清等,可以提示BI-RADS: 0类。 2.局部回声明显不均匀但没有发现明确占位、有客观临床体征但超声没有明确占位、腺体内大量点状强回声但没有发现明确占位、患者乳头溢血但扩张导管内没有发现明确占位等情况,均可以提示BI-RADS: 0类。 问题十一:有关微创旋切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再次超声检查时如何分类?若病理为良性,超声复查如何分类? 专家意见: 1.微创旋切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乳腺癌,再次超声检查虽然病灶已切除,超声分类为BI-RADS: 6类。 2.病理结果为良性,近期复查超声若术区仅发现结构扭曲改变,可提示BI-RADS: 2类。若乳腺未见明确病灶,可提示BI-RADS: 1类。 问题十二:外院肿物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再次超声检查时如何分类? 专家意见: 若患者需进一步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扩大切除术或尚未明确下一步诊疗方案前提下,术前超声检查可详细描述和记录切口深面腺体回声改变、术后积液及肿瘤残留情况,超声结论均提示6类,之前的肿物切除只能当成病理活检;若患者或临床医生明确不再进行外科处理,此时的超声检查仅发现结构扭曲且考虑为术后改变所致,可提示为BI-RADS:3类。 问题十三:新辅助化疗病人多次复查超声,如何分类? 专家意见: 1.新辅助化疗的病人,在没有外科治疗之前复查超声,若超声仍能探及病灶或病灶基本消失仅表现为周围组织结构扭曲或异常回声改变,超声提示为BI-RADS: 6类,并与前次超声检查做对比。若疗效显著,超声无法显示原病灶,可不进行分类,直接与前次超声检查做对比。 2.若新辅助化疗期间超声探及新发病灶,应描述新发病灶图像特征并进行BI-RADS分类,同时对原病灶进行疗效评价,分类方法同上。 问题十四、腋窝淋巴结结构正常需要提示吗?如何提示?是否要对乳腺引流淋巴结进行分区描述? 专家意见: 1. 腋窝较大的淋巴结,只要符合所有正常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结论中可以不提示。 2. 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需要同时对乳腺引流淋巴结进行分区扫查。引流淋巴结主要包括区域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及内乳淋巴结)及远处锁骨上区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分为第一水平(腋下组/level 1)、第二水平(腋中组/level 2)及第三水平(腋上组/level 3)淋巴结,必须扫查并描述。尤其怀疑乳腺病变为恶性时,应同时对锁骨上区淋巴结进行扫查及描述;如果可疑恶性病变位于内象限,内乳淋巴结也应扫查并描述(扫查第1-6肋间隙)。 问题十五、乳腺超声检查时意外发现的腋下腺体样回声是否需要诊断副乳腺?患者副乳症状明显,但超声无阳性表现,报告如何书写? 专家意见: 1. 腋窝区域皮下发现腺体样结构,应测量其厚度,超声结论提示副乳腺。但应注意与乳腺腋尾叶鉴别。 2. 若患者副乳症状明显,但超声无阳性表现,超声结论提示为:腋窝未见明显腺体样结构。 问题十六、BI-RADS指南中有管理意见,是否我们在分类后还要注明管理意见,如建议穿刺活检等? 专家意见: 2013版ACR BI-RADS指南中,每一类都有对应的管理意见,不推荐在报告结论中重复提示。 问题十七、乳腺弹性成像的适应证有哪些?如何应用弹性成像进行诊断? 专家意见: 1. 弹性成像包括应变式弹性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根据2015版《弹性成像临床应用世超联指南及推荐》,弹性成像临床适应证包括(1)在灰阶超声基础上评估乳腺病灶硬度,辅助良恶性鉴别诊断;(2)应用于BI-RADS 3类和4A类病例的升降类,减少不必要的穿刺;(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4)发现和评估乳腺非肿块区域的病变。 2. 关于升降类的共识: 2013版ACR BI-RADS指南强调:超声通过形态、边缘及回声来评估病变良恶性的价值远大于病变的软硬度,因此弹性评估是不可以凌驾于形态学特征之上的。但应用弹性成像对BI-RADS 3类或者4A类的病例进行升降类是合理的,例如B-RADS 3类的病例具有恶性的弹性特征,病灶可升类。如果灰阶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提示BI-RADS 2类(如脂肪坏死或囊肿),不用弹性成像进行升类。 问题十八、乳腺超声造影的适应证有哪些? 专家意见: 目前,乳腺超声造影仍存在一些争议,基于现有的研究报道,作如下建议:超声造影可以反映病灶微灌注信息,穿刺活检前使用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穿刺阳性率;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超声造影对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对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均难以判断的病灶,可考虑超声造影提供额外的诊断信息。但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仍有争论,尚需要更多临床研究和实践检验。 问题十九、虽然BI-RADS分类中未提及年龄因素,在病变的评估中是否需要考量? 专家意见: 虽然在BI-RADS分类里,并没有提及年龄因素,但实际工作中,患者的年龄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欧美女性早,因此,在分类时40岁以上女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升类。如图四所示,如为40岁以上患者首次发现的实性病变,即使不具备恶性征像,也应分至4A类较为合适。 图四、患者45岁,病灶大小为2.4cm×1.3cm,超声提示BI-RADS:4A类,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粘液癌。 问题二十、BI-RADS 4A类病例患者拒绝病理学检查,超声如何进行病变管理? 专家意见: BI-RADS 4A类病例患者拒绝病理学检查,建议患者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及MRI,根据综合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分类,并提供管理建议。 BI-RADS 4A类病例患者拒绝病理学检查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的,建议患者向临床医生咨询或建议随访周期不超过3个月;2个随访周期(共6个月)影像学特征无改变,随访周期可更改为6个月,并参照BI-RADS 3类病例管理建议进行随访。若经过连续2~3年复查影像学特征无改变,可降为3类。若随访周期内病变体积增大(大于20%)或出现其它恶性征象时,可以适当升类。 参考文献 1. Mendelson EB, B?hm-Vélez M, Berg WA, et al. Reston, VA.ACR BI-RADS? Ultrasound. In: ACR BI-RADS? Atlas, 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013. 2. Barr RG, Nakashima K, Amy D, Cosgrove D, Farrokh A, Schafer F, et al. WFUMB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use of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Part 2: Breast. ULTRASOUND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2015; 41(5): 1148-60.
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桥本甲状腺炎(以下简称「桥本」)逐渐变成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很多人是通过甲状腺 B 超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发现桥本的。 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率很高,每 100 个人中就有 1 个人有桥本。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桥本,女性患者人数是男性患者的 10 倍左右。 桥本甲状腺炎为什么会发生,医学上还没完全研究清楚。目前比较明确的一点是,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吸烟、感染、过量碘摄入、怀孕、生子、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针对甲状腺的免疫攻击反应,致使甲状腺被逐渐破坏而最终丧失功能。 大多数桥本患者血中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都有明显升高,这两种抗体就是机体针对甲状腺产生的自身抗体。 桥本甲状腺炎是不治之症? 桥本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是最终会导致一部分患者出现甲减,需要终身服药以补充甲状腺激素。 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桥本甲状腺炎的特效药物,可以阻止疾病进展。只有等甲状腺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出现甲减时,才能开始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非常被动。 感觉好绝望?感觉身体被掏空?也许是因为甲状腺被掏空了…… 没有药物可治疗,那桥本岂不成了「不治之症」?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吗? 努力改变环境因素 前面已经提到,影响桥本甲状腺炎发病的因素有很多。基因和性别是先天决定的,我们无从改变,只能被动接受。但其他环境因素是我们可以努力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更好的呵护我们的甲状腺。 与桥本甲状腺炎相关的环境因素有:吸烟、饮酒、微量元素摄入、感染、应激(如精神刺激、严重外伤等)和药物等。 其中,好几个环境因素都和饮食相关,大家最关心、最容易改变的也是日常的饮食问题。 那么今天我们就讲一下,桥本患者如何更好地吃喝。 酒精——小酌怡情,大酌伤身 酒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饮品,中国的酒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酒精对甲状腺功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适度饮酒可以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就是其中之一)的发病风险。不过,长期大量饮酒可以抑制甲状腺功能,降低体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导致甲减。 可见,饮酒对于桥本甲状腺炎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酒精对甲状腺的保护作用和抑制作用是如何协调的,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由饮酒的频率和量决定的。 所以,对于没有饮酒禁忌的朋友,可以小酌,但不要贪杯哦。 合理摄取微量元素 对甲状腺影响较大的微量元素主要有两种:碘和硒。 限碘 大家对碘很熟悉,不久前还爆发出「碘盐恐慌」。不少得了甲状腺疾病的患者都自行购买无碘盐食用。 事实上,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摄入不足会导致碘缺乏病,影响人体的正常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但是,过量的碘摄入会增加桥本甲状腺炎的风险。 因此,对于没有甲状腺疾病的人,补充碘盐是必要的,一般不会造成碘摄入过量,不吃碘盐反而有可能造成碘缺乏病。 对于已经确诊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就应适当减少碘的摄入了,以免加重病情的发展。碘盐依然可以吃,含碘丰富的食物应少吃,例如:海带、紫菜等。 补硒 硒对维持甲状腺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硒缺乏后,会引起甲状腺产生的 T3 减少,而 T3 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参与身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此外,硒缺乏还会导致对身体有害的自由基增多。 这一方面会加重甲状腺的工作负担,导致甲状腺肿大,以产生足够的 T3 供机体利用;另一方面,大量的自由基会损伤甲状腺组织,引起腺体的免疫性破坏,损害甲状腺的正常功能。 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部分桥本患者接受补硒治疗后,体内甲状腺相关抗体有明显降低。 但由于目前的这些研究还不够充分、不够有说服力,补硒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是不是确实有效、有没有其他副作用,都还没研究清楚。所以临床上并没有把药物补硒作为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正规疗法而大力推广。 我们平时所摄取的硒主要来源于食物。俗话说,「吃药不如食补」,桥本患者不必刻意靠药物补硒,多吃些富硒的食物总还是好的。 肉类、海产品、蘑菇、动物肝脏、杏仁等食物的含硒量都比较高。不过海带、紫菜也同时含有较多碘,不适合桥本患者食用,可以多选择其他富硒食物来补硒。另外,三高人群及痛风患者不宜食用过多动物内脏。 本文作者:邢腾飞,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甲状腺外科硕士
近年来,由于乳腺超声检查和乳腺X检查的广泛应用,女性接受乳腺检查人数逐年增多,有越来越多的良性病变被检出。这些良性病变中又以乳腺增生性病变最为常见,所以在超声检查和乳腺X检查报告中,以及门诊病历中经常出现“乳腺增生”这一病理检查才能诊断的病名,以致造成过度诊断和治疗,再加上过度宣传“乳腺增生”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也给广大妇女造成困扰。因此,正确认识乳腺增生性病变,正确评估这些病变与乳腺癌的关系显得重要而迫切。那么这个所谓的“乳腺增生”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F 乳腺增生性病变各种病名的由来 乳腺增生性病变是乳腺良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症候群,其实质是乳腺腺体发育或复旧不全,经常出现在未育、生育少和不哺乳的女性。对这一症候群的认识过程中,过去命名十分混乱,相继有欣美布什氏病(Schimmelbusch's disease,1892)、慢性囊性乳腺炎(chronic cyoticmastitis,1893)、乳腺上皮增殖症(mammary epitheliosis,1931)、乳腺腺病(mammary adenosis,1948)、纤维囊性病(fibrocystic disease,1953)、囊性增生症(cystic hyperplasia,1953)、乳腺小叶增生症(lobular hyperplasia,1964)、乳腺结构不良(mammary dysplasia,1968)和乳腺纤维囊性变(fibrocystic change,1982)以及乳腺增生症等10个以上的名称。但是,随着对乳腺增生性病变的深入研究和对其认识的提高,专家们认识到乳腺增生性病变实际上是乳腺在发育与复旧过程中失调,而非真正的疾病,只有少数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相关,而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查方法评估其乳腺癌风险。因此,2012年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1]中将乳腺增生性病变统称为导管增生性病变,取消了“纤维囊性腺病”及“乳腺结构不良”等命名,也未采纳中国专家提出的“乳腺增生症”这一病名,所以乳腺增生症这个病名只在中国应用。 临床实践中,门诊医生经常将乳腺疼痛,或有伴乳腺结节,但又不能诊断乳腺肿瘤的患者诊断为“乳腺增生”,并给予药物治疗或理疗等处理,造成了过度诊断和治疗的局面。而这种症状实际上是正常乳腺发育与复旧过程中的一组症候群,会引起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诊断,如单纯乳房疼痛,应该诊断为乳痛症[2],大约有10%的人认为生活中一半的时间有乳痛经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内分泌失衡是乳痛症的病因之一。按照乳房疼痛的发病规律来看,73%表现为周期性疼痛(Cyclical Mastalgia,CM),27%为非周期性疼痛(Non Cyclical Mastalgia,NCM)。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的乳房疼痛,病理改变轻微,是生理性的、可预期的,且一般限于生殖期年龄,表现为经前2~3天出现乳房触痛或胀痛,严重时疼痛可放射至腋窝、肩部,甚至背部,随着乳房和上肢的活动而加剧,并且乳房内可触及小的结节,月经期结束后逐渐缓解。这其实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现象。非周期性疼痛发生的平均年龄为40岁,非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的明显关系,常常是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如大乳房下垂、饮食和生活方式、痛性肋胸关节综合症和导管扩张等。一般认为乳痛症与乳腺癌风险无关,但应定期检查,特别是影像检查有乳腺结节的患者应该按乳腺影像数据评估报告系统,即BI-RADS分级评估后决定是继续随访检查还是进一步检查或活检,随访的妇女可能通过调整心理状态、饮食习惯改变、体育锻炼和适当的中成药短期治疗来缓解乳痛,严重者才药物治疗,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焦虑。那么什么样的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相关呢? 2F 与乳腺癌相关的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些妇女经常会咨询自已的“乳腺增生”是否会癌变,若解释不当很容易引起她们严重的焦虑。关于乳腺增生性病变与乳腺癌风险的关系,很多针对乳腺良性病变的相关文献已做详细阐述。基本可将乳腺增生性病变分为三类: 非增生性病变(NP),如乳痛症、腺病、囊肿、纤维腺瘤和轻度增生等;增生性病变不伴非典型增生(PWA),如中度增生、乳头状瘤伴增生等;非典型增生(AH),如导管或小叶非典型增生。根据以往大量研究证明[2],单纯乳房疼痛和NP均属于生理性的乳腺增生性病变,并不增加乳腺癌风险。PWA仅轻度增加风险,这占绝大多数乳腺良性病变(NP和PWA,约占96%)的妇女不需要特殊处理,可按普通妇女进行定期随访即可,药物预防治疗也并无必要;在影像学评估为良性乳腺疾病而进行微创活组织检查中[3],乳腺癌和非典型增生仅分别占1. 1%和1. 7%。虽然非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占良性乳腺疾病的极小部分,但伴有非典型增生的良性病变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大约是普通人群的3.5-5倍。非典型增生具有中度发展成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约3.7%~22% 的病例发展为浸润性癌。故此部分妇女属于高风险人群,应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高危风险妇女筛查与预防指南进行密切筛查随访,甚至可用化学药物预防或预防性切除乳房来降低风险。目前采用的三苯氧胺、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可使非典型增生妇女乳腺癌发生率降低约40%~50%[4-6]。所以,与乳腺癌相的主要是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病变,这类病变可能影像检查发现和经皮活检或手术活检确诊,并有明确的预防指南,大家可以依照指南和规范来处理这类病变,避免过度诊断和治疗。 3F 检查中发现乳腺结节怎么办? 既然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相关,那么我们关注的重点应是这类患者。乳腺结节是指不能扪及肿块,但超声检查发现的小低回声病灶或乳腺X检查发现的小致密影,因多考虑良性病变,BI-RADS分级属2级或3级,所以统称为乳腺结节,以区别可扪及的乳腺肿块,这类患者往往比较紧张,担心是乳腺癌。这类病变是否都需要活检呢?患者常常会不断询问医生这个问题以求得明确的答案和心理安慰,但医生又担心漏诊或延迟诊断而回答得模梭两可,反过来又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其实根据目前的研究这就类病变98-99%都是良性的,只有1-2%可能是早期乳腺癌或原位癌[3,7]。所以,不管是否有乳房疼痛,对于乳腺结节患者,医生应按影像学检查的BI-RADS分级评估结果给患者提出处理意见,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的BI-RADS分级为2级的乳腺结节,应每1年定期检查一次;BI-RADS 分级为3级乳腺结节,则3-6个月后复查,随访检查过程中如升为4级则进行活检。但对患者非常焦虑,或年龄大于50岁,或临床需要(如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也可按相关指南,对超声评估为3级的患者进行即时活检,以避免延迟诊断和过度活检。 总之,在乳腺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下“乳腺增生”的诊断,而乳痛症是生理性变化,要充分告知正确的相关信息,以免妇女过度焦虑影响生活质量,并造成过度诊疗;要重点关注非典型增生病变,积极预防,降低乳腺癌风险。 文章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 陈惠娴 王颀 通讯作者:王颀 2307057220@qq.com 参考文献: [1]齐晓伟 姜军.2012年第4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介绍[J]., 2012, 6(5): 62-64. [2]王颀,连臻强.正确认识乳腺增生症.[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 8(2)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4.02.003 [3]王永南,王颀,张安秦,等.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术对超声检查良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治价值[J/CD].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0,4(4):403-409. [4]Cuzick J,Sestak I,Forbe JF,et al.Anastrozol for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high-risk postmenopausal women(IBIS-Ⅱ):an international,double-blind,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Lancet,2014,383( 9922) : 1041-1048. [5] Morrow M. The evaluation of common breast problems. Am Fam Physician 2000; 61:2371. [6]Fentiman IS, Caleffi M, Hamed H, Chaudary MA. Dosage and duration of tamoxifen treatment for mastalgia: a controlled trial. Br J Surg 1988; 75:845 [7]吴玲,王颀,连臻强,等.超声BI-RADS 3 级乳腺不可扪及病变的微创活组织检查[J /CD].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2012,6(2) : 147-152.
总访问量 1,664,187次
在线服务患者 3,554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