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动脉硬化闭塞症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疗随着年龄增长,脂质沉积动脉内膜,形成斑块,随着斑块增大,动脉管腔越来越窄,从而引起下肢动脉缺血,严重时发生肢体坏死,医学上把这种疾病称作“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也被俗称为“腿梗“。患者常因血液供应障碍而出现的下肢发凉、麻木和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一、无明显症状期:只是腿脚出现发凉发麻,感觉不舒服。二、间歇性跛行期:步行一段距离后,无其他原因出现小腿无力、麻木、酸胀、甚至疼痛,不得不被迫停止走路,站定休息几分钟后症状消失,再次行走一定距离后症状再次出现。刚开始可能走300-500米,随着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加重,跛行距离也会缩短,甚至最后可发展到只能走50米、10余米。三、静息痛期:即使不运动、不走路仍然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这个阶段必须赶紧积极治疗,否则就会进入坏疽期。四、溃疡坏疽期:发展到最后,足部出现发绀、溃疡、坏疽了,这个时候就要截肢、截趾了。临床分期国内外临床常用的分期方法有两种,即Fontaine法和Rutherford法。诊断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吸烟、三高、肥胖、运动少的中老年人,是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高危因素。对于腿梗,在家里就可以进行自查,即“看一看,摸一摸,走一走”。一、看一看就是看足部的颜色,有没有变白或变紫;二、摸一摸就是摸一下足部的温度,凉不凉,足背动脉存在不存在,减弱没减弱,两边对比一下;(在第一和第二足趾之间的足背部,可以摸到一个动脉搏动,就是足背动脉)三、走一走就是以正常的步行速度走一段路,感觉一下小腿或者下肢有没有酸痛等不适的感觉。如果出现了足部的颜色、温度的变化,足背动脉也变弱或者消失,再有走路后下肢的酸痛不适等症状,就要注意了,一定要去医院就诊。检查方法最简单方便且常用的就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比较明确地诊断是不是有动脉堵塞。另外一个是血管功能检查,它主要是测量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这个比值小于0.9,就考虑可能有肢体缺血。此外,下肢动脉CTA能更直观地显示具体的血管堵塞位置和情况,主要是为了指导进一步的治疗。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轻中度间歇性跛行的患者,包括戒烟、控制三高、运动锻炼;药物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波立维;他汀药物: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扩血管药物:贝前列素钠、盐酸沙格雷酯、西洛他唑。手术治疗:当跛行严重影响生活、或出现静息痛甚至足趾溃疡坏死时,就需要做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体静脉或者人工血管进行搭桥,把堵塞绕过去;另一种是微创介入治疗,从动脉管腔内打通血管,清理堵塞,进行球囊扩张或者支架置入。现在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发展,斑块旋切、血栓抽吸、药涂球囊等都已逐步普及。治疗目的就是尽量保持血管更长期的通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截肢的发生。参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2016年)文章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