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小暑,水汽蒸腾,气候更加的闷热,此时,年老体弱的人群应该引起注意,避免中暑。中医认为:中气虚而受于暑,即为中暑,意思就是说脾胃虚弱的人受到暑邪伤害。 那中暑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首先中暑有先兆表现,如头痛头昏、口干渴、出汗多、胸闷恶心、四肢酸软无力、四肢发麻、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37.5℃。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轻度中暑表现,如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速、皮肤灼热等,体温达38℃以上;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出现晕厥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甚至血压下降、神志模糊、昏迷等。 中暑的处理有哪些? 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领,冷敷头部,缓慢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并及时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或将清凉油抹在太阳穴轻轻按摩。 值得强调的是,中暑的中医外治方法颇有特色:见效快、操作简便。首先对晕厥的中暑患者可掐人中、内关、合谷,进行急救,使之快速苏醒。中暑者苏醒后可使用三棱针、银针点刺放血,选择十宣、曲泽、委中,大椎点刺后拔罐放血;没有针具的时候建议局部捏痧(双手拇食指对捏)或刮痧(一元钱硬币沾凉水),常选择喉咙、印堂、太阳穴、胸锁乳突肌肌腹、颈后竖脊肌、大椎穴以及后背的膀胱经等部位。必要时应就近送至医院急诊进行综合救治。
临近小暑,水汽蒸腾,气候更加的闷热,此时,年老体弱的人群应该引起注意,避免中暑。中医认为:中气虚而受于暑,即为中暑,意思就是说脾胃虚弱的人受到暑邪伤害。 那中暑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首先中暑有先兆表现,如头痛头昏、口干渴、出汗多、胸闷恶心、四肢酸软无力、四肢发麻、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37.5℃。进一步发展则出现轻度中暑表现,如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速、皮肤灼热等,体温达38℃以上;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重度中暑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出现晕厥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甚至血压下降、神志模糊、昏迷等。 如何预防中暑呢? 定时补水: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应以白开水或淡盐温水为主,建议冲泡绿茶或自制绿豆汤、酸梅汤;适当多吃一些应季且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西瓜、香瓜等。长夏季节,雨水较多,湿气极盛,所以在预防中暑的同时还要预防湿邪,饮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切忌生冷油腻,建议在粥食中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的中药,亦可用炒大麦、甘草、乌梅等代茶饮。 保证睡眠:夜间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宜贪凉,建议适当午睡,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即可。午后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出门,即便出门也要备好防晒用品,避免烈日暴晒和高温久留,切忌剧烈运动,且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清凉油等。室内工作活动不宜过度依赖空调,避免电风扇直吹人体,切忌大汗淋漓时直接冲冷水澡。 中暑的处理有哪些? 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领,冷敷头部,缓慢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并及时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或将清凉油抹在太阳穴轻轻按摩。 值得强调的是,中暑的中医外治方法颇有特色:见效快、操作简便。首先对晕厥的中暑患者可掐人中、内关、合谷,进行急救,使之快速苏醒。中暑者苏醒后可使用三棱针、银针点刺放血,选择十宣、曲泽、委中,大椎点刺后拔罐放血;没有针具的时候建议局部捏痧(双手拇食指对捏)或刮痧(一元钱硬币沾凉水),常选择喉咙、印堂、太阳穴、胸锁乳突肌肌腹、颈后竖脊肌、大椎穴以及后背的膀胱经等部位。必要时应就近送至医院急诊进行综合救治。 自制夏季饮品 绿豆百合汤:清热解毒、安神润肺。原料:绿豆300克,鲜百合100克,冰糖适量,心火烦躁者可加莲子50克。 酸梅汤:生津止渴。原料:乌梅100克,山楂干300克,甘草30克,冰糖适量。 本文系称王文礼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总访问量 385,364次
在线服务患者 440位
科普文章 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