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防病有“神药”?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科学用药指南
作为慢性病长期管理的“专家”,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其中两类人群分别代表了阿司匹林用药的两个极端,既有年纪轻轻、无病无灾却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激进派”;又有患有明确“三高”,甚至已经患有冠心病,医生要求他规律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却因为担心用药副作用而不肯服用的“保守派”。 在阿司匹林的预防性用药当中,滥用、乱用现象普遍存在,让大众充满疑虑,接下来我就将针对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大家最关心的,其实是三个问题:“谁能用、谁不能用、使用需要注意什么”。 现在很多人把阿司匹林说成是防治心脏病的“神药”。可能上点年纪的叔叔阿姨会疑惑:“阿司匹林在我们小时候是一种感冒药,怎么就变成心脏病药了?” 这就得从阿司匹林的一段历史讲起,据说早在古希腊时期,医圣希波克拉底就给病人处方柳树皮用于治疗发热和疼痛。从柳树皮中提取、改造、合成的阿司匹林作为人类发现的第一种解热镇痛药,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在之后,就被其他效果更好的新药把地位取代了。 1953年,美国的全科医生劳伦斯·克雷文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小朋友做完扁桃体切除手术之后,咀嚼含有阿司匹林的口香糖缓解术后疼痛,后来他们出血的发生率异常的高,克雷文想是不是阿司匹林阻碍了凝血,说不定可以用来预防血栓。他让心肌梗死风险高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取得了不错的防治效果。自此阿司匹林迎来了“第二春”。 现在医学界已经确定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用来防治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因为在这两种疾病中,血栓形成是发病的关键。我们把血栓想象成一堵阻碍血液流通的“城墙”,血小板是“砖石”,还需要一些粘合砖石的“水泥”,才能把墙给砌起来,“水泥”是一种叫血栓素A2的物质。而阿司匹林正是通过抑制血栓素A2产生来阻碍血小板聚集,从而对抗血栓形成。 第一点,一级预防指的是“无病防病”,这要求您从未发作过心脏病或脑卒中,也就是俗称的中风,如果已经被扣上了“冠心病”、“脑梗”或者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帽子,便不再属于一级预防的范畴,您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来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药物以治疗疾病。第二点,医生会根据您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吸烟等因素为您评估未来10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预期风险,如果风险≥10%,则适合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第三点,我国专家共识建议40-70岁之间可以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40岁或者>70岁均不适合。此外,最近报道的一些临床研究发现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在60岁以上人群中可能弊大于利,国外指南也据此做出了更新。这提醒我们60至70岁的老年人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时要更加谨慎,更需要医务人员进行个体化评估、指导。 主要是4类人群:第一类,出血风险大的人群。包括患有血小板减少、凝血系统疾病,既往有出血史,以及正在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的人群。 第二类,消化道疾病人群,主要是消化道溃疡,既往有过胃肠道出血,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根除的人群也不适合。 第三类,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群。 第四类,血压没有控制到140/90mmHg以下的人群。 但凡出现其中一种情况,阿司匹林用药就要“一票否决”。第一,很多处方药物(比如激素、抗凝药、抗抑郁药和布洛芬等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增加服用阿司匹林出血的风险,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草药和保健品,比如丹参、银杏、麻黄、鱼油,也不适宜长期与阿司匹林合用,您在使用其他药物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第二,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并非一成不变的,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动态进行评估,如果出现身上有出血点、大便变黑这样的出血情况,需要立刻就诊。第三,在用药之前要先处理好胃肠道的疾病,把可能引起溃疡的幽门螺杆菌也要根除掉,如果平时常有胃不舒服,也可以考虑联合服用一些护胃的药物。第四,阿司匹林并不是神药,吃了阿司匹林不等于上了不得心血管疾病的保险,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管住嘴、迈开腿),控制好三高也很重要。世界上没有神药,药物用对了方法,才能对我们身体健康有所助益,用错了则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用药需要专业医务人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