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英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内分泌科于明香
主任医师
3.9
内分泌科陆志强
主任医师 教授
3.8
内分泌科高鑫
主任医师 教授
3.7
内分泌科凌雁
主任医师
3.7
内分泌科胡予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内分泌科卞华
主任医师
3.7
内分泌科石凤英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内分泌科林寰东
主任医师
3.6
内分泌科姚君厘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李晓牧
主任医师
3.4
内分泌科蒋晶晶
副主任医师
3.4
内分泌科常薪霞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内分泌科余丹菁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内分泌科陈弘
副主任医师
3.4
内分泌科赵琳
副主任医师
3.3
内分泌科颜红梅
副主任医师
3.3
内分泌科张林杉
主治医师 讲师
3.3
内分泌科殳雪怡
副主任医师
3.3
内分泌科孙蔚
主治医师
3.3
张越
主治医师
3.3
内分泌科桂明辉
主治医师
3.3
内分泌科刘琳
主治医师
3.3
内分泌科夏明锋
主治医师
3.3
内分泌科朱小鹏
医师
3.3
内分泌科谌麒羽
3.2
前一讲已经向大家据介绍了内分泌高血压的概念,今天我们就先讲第一种肾上腺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组成,各自都可以分泌多种激素。肾上腺皮质主要分泌以醛固酮为代表的盐皮质激素、以考地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还有性激素。醛固酮促进钠离子从肾脏重吸收和钾离子从尿液排出,可以概括为“保钠排钾”。因此,这个激素是维持人体血钠、血钾平衡、维持血压和血容量的重要激素。但是,当肾上腺皮质发生某种疾病的时候,譬如肾上腺分泌醛固酮的肿瘤、肾上腺增生,可以分泌大量的醛固酮,保钠排钾的作用远远超过人体的平衡之需,就会引起高血压、低钾血症。病人可以出现头痛、头胀、乏力、食欲减退、心慌、心悸,严重的病人可以出现摔跤、甚至瘫痪。引起醛固酮增多症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双侧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60%-70%)和单侧分泌醛固酮的腺瘤(30%-40%)。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病因,典型表现为高血压和低钾血症。但是部分病人症状并不典型,可以血钾正常,但是很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因此往往认为是普通类型的高血压或原发性高血压,通常会服用常用的降压药物,虽然血压可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很难达到良好控制,往往增加多种降压药联合使用甚至增加利尿剂治疗,然而仍然难以达标,这种情况又称谓“难治性高血压”。下一节给大家讲如何早期发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总访问量 4,709,102次
在线服务患者 10,161位
科普文章 52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