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有不同的类型,且引起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夜间失眠、早醒、睡不踏实,白天没精神、晕乎乎想睡。这些都是睡眠障碍的典型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就诊时,带好以往相关检查和治疗病历,专业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项目检查。 睡眠障碍就诊鉴别检查项目: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电解质、血糖、尿素氮等实验室检查、物理诊断,以排除患者是否患其他器质性疾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颅脑CT及MRI,可以排除患者是否患有脑部器质性疾病。以上检查有利于鉴别诊断。睡眠障碍就诊主要检查项目:夜间多项睡眠图记录NPSG:最适用于评价内源性睡眠障碍,如阻塞性呼吸困难综合征和周期性腿动;或经常性深睡状态,如快速动眼期行为紊乱或夜间头动。对于失眠,尤其是入睡困难为主的失眠,则意义不大。多项睡眠潜伏期测定MSLT:常在夜间多项睡眠图后进行,用于评价睡眠是否过度。常可发现发作性睡病中的日间过度睡眠和入睡初期的快速动眼期。MSLT应该在患者正常的清醒周期中进行,并随后观察一个正常的夜间睡眠。脑电图、多导联睡眠监测:是了解睡眠障碍的最主要方法,对全夜睡眠过程进行监测。由于睡眠不安和白天嗜睡的是有各种不同原因引发,通过脑电图、多导联睡眠监测可以进行准确诊断。
宁波一位69岁女性患者,两年来饱受失眠困扰,晚上入睡困难,睡眠很浅易醒,难以维持,白天精神差,疲倦乏力,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出现抑郁症状。患者多处求医,采用“三件套”式治疗方式,即前期刚出现失眠时食用褪黑素类保健品,中期服用镇静类安定安眠药,后期吃中药,但是失眠本身成因复杂,单一疗法难以根除,因此该患者的治疗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没治标,更没有治本。患者在网上了解到中西医融合麻醉睡眠疗法,欲来上海求诊,因疫情影响未能成行。遂线上问诊寻求治疗方法。在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后,指导患者改用非安眠类药物,目的是改善大脑微循环,增加心脏血流量,改善血管活性,调整自主神经系统节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睡眠时间大幅提升,白天精神状况明显好转,之前的安眠药逐渐停用,满意度很高。 科普知识:失眠的治疗包括病因干预、认知行为治疗(CBTI)、药物治疗及其它综合性干预。其中,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目前国际推荐的终止失眠的一线长程疗法。一些睡眠问题通过改变错误的观念,加以认知行为治疗无效果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来改善。医生在决定给患者使用药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快速、有效、安全、不易产生药物依赖。很多患者在知道安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后决定停药,却发现停药后睡眠比服药前更差,就认为对安眠药形成依赖。事实上,突然停药后睡不好是正常现象,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逐渐减停药物,让身体慢慢适应,最终解决失眠的困扰。
总访问量 105,448次
在线服务患者 2,508位
科普文章 1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