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
主治医师 讲师
4.1
医学影像科刘士远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医学影像科范丽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医学影像科王晨光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医学影像科王金林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医学影像科刘光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4
医学影像科萧毅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医学影像科王俭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医学影像科洪庆坚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医学影像科李琼
副主任医师
3.3
韩希年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医学影像科管宇
副主任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刘凯
副主任医师
3.3
医学影像科刘靖
主治医师
3.2
医学影像科王玮
主治医师
3.2
医学影像科施晓雷
主治医师
3.2
医学影像科望云
医师
3.2
医学影像科孙红标
医师 助教
3.2
医学影像科孙柯
医师
3.2
医学影像科樊荣荣
医师
3.2
关于“胰腺癌”临床表现的科普知识,在很多细节上,许多人没有把握准: 1、“束带样”腰背部疼痛: 从现有知识看,出现这种症状提示肿瘤已侵犯腹膜后神经丛,是肿瘤晚期的表现。其实,凡是侵犯腹膜后神经丛的病变都可能出现类似表现。如果这个症状出现时间超过一年,且影像学随访,病变并无明显增大,则提示可能是其它生长、演变速度慢的病变(如:腹膜后纤维化、炎症、低度恶性肿瘤,等);如果这个症状逐渐加重,定期影像学随访,病变范围逐渐增大,则提示为演变速度较快的病变(如:胰腺癌、未能有效控制的胰腺炎)。 2、胰腺外转移: 胰腺癌的胰腺外转移主要是局部淋巴结和肝脏,一旦出现转移,则预后极差,生存时间就不长啦。找我会诊的有些患者以肺、骨转移为特征,而没有肝脏转移,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情况极有可能是其它肿瘤的转移,应积极找原发灶,取病理后采取针对性化疗。如果其它病史、临床、实验室检查没能提示其它肿瘤,PET-CT检查则是不错的选择。 3、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仅从字面意义上讲,把这两点作为胰腺癌晚期表现过于牵强附会。食欲不振的原因很多。只有3个月内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超过10%以上,才应注意与胰腺癌的关系。 4、肿瘤生长速度: 胰腺恶性肿瘤病种繁多,胰腺导管腺癌是其中生长速度最快的肿瘤之一,若以3个月为间隔随访,肿瘤应有明显增大,而大多数良性病变和低度恶性肿瘤的生长速度则慢得多。 综上所述,科普意义上讲的“胰腺癌”临床表现过于粗疏,不应过于悲观。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密切随访、仔细分析中,找出疑点,采取针对性措施。
与“胰腺癌”相关的诊断名词有很多,其意义各不相同: 1、胰腺病变:特指发生于胰腺的各种疾病,概念最泛泛。 2、胰腺肿块:指发生于胰腺的各种肿块性结构、病变,由于对胰腺周围结构、病变认识不足,许多胰腺周围疾病也被纳入其中,根据本人不完全统计,涉及病变和解剖变异近60种(请查我的文章“胰腺肿块包含哪些病”)。 3、胰腺肿瘤:特指肿瘤性病变,包括胰腺内和胰腺旁的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肿瘤;由于认识水平的差异,临床上,将胰腺旁或胰腺内其它肿瘤误诊为胰腺肿瘤的事经常发生。 4、胰腺恶性肿瘤:是目前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胰腺癌的定义,仅以胰腺组织起源的恶性肿瘤就有18种之多,其生物学行为(生长方式)千差万别,预后也各不相同;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外多数《共识》把这些肿瘤都归为“胰腺癌”范畴,导致不必要的过度医疗。 5、胰腺腺癌:特指起源于胰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与科普上讲的胰腺癌最接近。 6、胰头癌:也称为“胰十二指肠壶腹区恶性肿瘤”,特指发生于胰头、十二指肠、壶腹的恶性肿瘤,其组织来源有胰腺组织、胆总管远端、十二指肠乳头、十二指肠及其周围间质,由于组织起源、生物学行为不同,治疗手段和预后差异很大。 综上所述,“胰腺癌”命名与科普意义上讲的胰腺癌,定义上存在先天不足,与科普意义上讲的胰腺癌最符合的是胰腺导管腺癌,它的发生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据不完全统计,只占胰腺外科手术量的40%左右),在没有真正弄清楚诊断之前,别对号入座,自己吓唬自己。 治疗前明确上述概念十分重要,最佳途径是“多学科讨论(MDT)”,最简洁途径是找有经验的胰腺影像专家会诊。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医学水平最高的国家,作为世界一流富豪的苹果公司老总,乔布斯自然享受到超一流的医疗服务。他身患“胰腺癌”,经过全胰腺切除,肝移植等最复杂、最昂贵的治疗,已经活过了8年,也许大家会认为,这是美国先进科技的成果。其实,乔布斯得的根本不是胰腺癌,而是相对少见、恶性程度很低的胰腺内分泌肿瘤,由于乔布斯钱太多,采取肝移植、全胰腺切除等过度损伤治疗手段,虽保全了生命,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我曾遇一例同样疾病患者,诊断为“胰腺癌晚期伴肝脏转移”,由于国人的经济实力有限,只采用损伤较小的化疗、放疗、介入和局部粒子植入等治疗手段,其中,多数治疗手段是医保范畴,从未做乔布斯采取的那些创伤极大的手术治疗手段,目前也活过5年,而且生活质量很好,没有明显消瘦等表现,还能像平常人一样上班。对于胰腺内分泌肿瘤,国外的诊断标准都是靠穿刺病理。其实,CT、MRI图像上,胰腺内分泌肿瘤都有明显特征,与恶性度很高的胰腺腺癌极易区别,只要是有一定造诣的腹部影像学专家,仅凭影像学表现,都能诊断得八九不离十。遗憾的是,国人看病不相信影像科医生的意见,而习惯于外科医生说了算,这就导致了大量胰腺内分泌肿瘤仓促、过度治疗,术中盲目扩大手术清扫范围,造成不必要的过度损伤,尤其病人承受了过度的心理压力。关于“胰腺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我引用一些数据,大家看了就明白了:1、“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一旦查出,基本属于晚期,一般说来,病人出现胰腺癌症状(上腹不适、隐痛、黄疸等)后,平均寿命约9个月,5年生存率不到2%(由于临床医生对本病的影像特征认识有限,上述由临床给出的统计数字没有包括伽玛刀、海扶刀、介入、放射粒子植入等治疗新技术,我对上述数据存在疑问)。2、胰岛细胞瘤是一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全美每年约有3000例病人发病,其恶性程度并不算高,生长缓慢,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一般较好(我个人认为,可以从容选择伽玛刀等更保守的治疗手段)。写这篇短文,只想告诉大家:1、胰腺内分泌肿瘤不是胰腺腺癌,预后更好,可以从容选择治疗手段。2、规范、精细的影像学检查,术前能诊断绝大多数胰腺内分泌肿瘤。在理解这些图像方面,影像科专家更有经验。3、仓促的过度治疗,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总访问量 8,504,689次
在线服务患者 9,613位
科普文章 105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