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出来的毛病越来越多,像糖尿病这种病,就是吃出来的毛病。有好多老年人患了糖尿病还不知道,等到出现了合并症才发现自己患了糖尿病。所以,老年朋友应该掌握一些糖尿病的知识,以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及时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分两型,Ⅰ型多和遗传有关,比较年轻就会发病,往往需要胰岛素治疗,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老年人的糖尿病多为Ⅱ型,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主要原因,其一是老年人各个各器官的功能退化,胰腺也不例外,胰岛的β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减少,还有长期大量的高热量饮食,胰岛的β细胞需要不停的工作,在高强度工作负荷下,胰腺要拼命的工作,反复分泌胰岛素直到出现功能的衰竭;其二是很多老年人脂肪多、肚子大,肌肉少,容易有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不能发挥它的作用,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这样久而久之,血糖就会升高。 老年人患糖尿病时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不典型,很多人仅仅有血糖高,多是在检查身体或出现合并症时才被发现,由于老年人一身多病的特点,一旦出现合并症,都会比较严重,容易合并感染、心脑血管疾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老年糖尿病人的血糖容易出现波动,还容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对老人的危害要远远大于高血糖,所以监测血糖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是否有糖代谢异常: 视力模糊 糖尿病患者有时会出现视力模糊,不知什么时候又转为清晰,这与近视、远视或散光等屈光不正不一样,主要与患者的血糖波动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当血糖升高时,眼内房水中葡萄糖浓度也升高,这时血糖就会扩散进入晶状体,使晶状体的渗透压升高并同时吸收水分而肿胀,其弯曲度和折光情况发生变化,晶状体变凸,形成近视。就会使原有近视眼看远不清楚,而原有远视眼看远可能比以前清楚,看近时原用的老花眼镜反而不清楚,不带老花镜反而清楚。当血糖值恢复正常后约半个月,视力状况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当血糖值过低时,又出现相反的情况,也就是原来的近视度数降低了,感觉看远比以前清楚了,而远视和老视则比以前更清楚了。当血糖恢复正常时,视力又见恢复。 经常饥饿 糖尿病早期,病人有饥饿感,总感觉没吃饱饭,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糖分随尿液排出体外,由于失糖,糖分没有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使食欲亢进,容易有饥饿感。有的老年糖尿病早期,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餐后3~5小时血浆胰岛素水平不适当升高,又可以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症,病人也可以出现饥饿感,成为患者的首发表现。 体重减轻 以为糖尿病人吃多了就会发胖或者体重增加了,其实不然。如果病人的胃口大增,体重却下降,就要怀疑是否患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不能利用,出现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呈负平衡,肌肉渐见消瘦,疲乏无力,体重减轻;还可以出现精神萎靡,上个楼都觉得没力气。 四肢麻木 糖尿病人经常会出现四肢麻木,有时还会出现手脚刺痛等症状,这些是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另外,有的糖尿病人初期表现为夜间休息小腿抽筋,还有的糖尿病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肌肉疼痛。倘若出现上述症状,要尽快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容易感染 高血糖环境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高血糖可削弱白细胞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降低自身免疫力;糖尿病患者多合并微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使组织缺血、缺氧、感觉减退,容易继发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常发生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或口腔感染,容易生疖肿,容易感染结核,还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如脚癣、皮癣,老年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 与糖尿病有关的表现还有很多,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表现也不完全一样,要具体病人具体分析,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治疗,但血糖控制的标准相比成年糖尿病人是比较宽泛的 老年糖尿病人要重视自我管理;饮食要适当控制,选择食物要清淡易消化,但要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增加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摄入;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制定计划,可选择快走、慢跑、游泳、健身操等;此外还要注重心理疗法,很多老年人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这些因素也会影响血糖,要自己做好疏导和放松。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差、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遵循尽量简化,选择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重的药物,还要注意药物之的相互作用。老年糖尿病人的血糖的控制要宽泛,对于功能独立的老年病人,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8.0%;对于功能依赖的老年病人,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5%也是可以的,对于老年人的血糖管理,宁高勿低,切记不要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对老年人的危害 老年人是低血糖的易感人群,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常常发生无症状性的低血糖,有很多老年人,常常没有任何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独居的老年糖尿病人非常的危险,严重的低血糖和低血糖昏迷,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是很大的,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昏迷超过6小时可造成不能恢复的脑组织损坏,甚至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变成痴呆。当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你首先要知道“糖”是这个时候唯一需要的,因此,你要时常把巧克力和小饼干带在身边。
一个生命个体,从出生到暮年经历不同的生命周期,胎儿期—少年—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每个时期都有各自的生理特点,当新生儿呱呱落地,新的生命开始,给人们带来的是欣喜和希望;青年时期,是人体发育的鼎盛时期,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年轻人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们进入老年期时,无论是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出现了自然衰退的现象,比如:头发变白脱落、皮肤干燥和皱纹增多、眼花耳聋、牙齿脱落等,这些衰老现象的出现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生的,衰老是人类固有的特性,与遗传有关,因而具有个体差异;衰老又受生长及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又具有可干扰性;衰老本身不是疾病,但是,人类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和衰老有关,因而衰老具有有害性,人们对衰老的认识和研究,其目的就是要延缓衰老、延长生命,同时还要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 人类的衰老在组织结构成分和生理功能方面有什么变化? 人们时常形容老人如干瘪老太太或老头,我们看到有的老人脸上皮肤干燥松弛而布满皱纹、弯腰驼背且走路时步履瞒珊,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这些多是由于人老了的缘故,身体内的水分含量减少、脂肪变薄、细胞数减少使身体的重量减轻,皮肤干燥松弛而皱纹增多;骨质疏松、骨头和牙齿软化的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有的变硬了,比如血管、关节、心脏的瓣膜,血管变硬和缺少弹性,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要克服动脉血管高的阻力输送血液,使心肌壁增厚,就像一个大胖子,它的灵活性受到影响,因此会出现爬楼梯和运动时感觉气喘;老年人心脏壁增厚了,可其他地方的肌肉却变薄萎缩,因此肌肉的质量和力量下降,因此你会看到老年人走路很慢,像是怕踩死蚂蚁一样,小心翼翼;肠道蠕动减少使老年人容易便秘;大脑萎缩后,颅腔空出了的空间,使老年人在头部受到撞击时,容易出现颅内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都出现了退化,即使看上去很正常的老人,哪怕他的化验指标都很好,如果遇到一个小小的打击如感冒,就会使老人的各项机能指标出现异常。 人体衰老后,各个器官系统都会有哪些变化? 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系统,主要功能是通气和换气功能,还有防御、代谢等功能,通气和换气,主要是为人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氧气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全身的细胞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氧气,可想而知,人如果呼吸不畅缺氧,那要有多危险和痛苦?从鼻咽喉部到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即使没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粘膜、腺体和淋巴细胞萎缩,肺泡壁变薄,弹性降低,咳嗽反射及纤毛摆动功能退化,使滞留在肺的分泌物和异物增多,也容易发生感染,由于胸廓和呼吸肌退变,老年人的肺通气功能减退,肺泡弹性降低、肺气肿、肺大泡等使老年人肺的换气功能也降低,所以很多老年人会出现肺功能减退的症状,只要活动就出现气短。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像是一个唧筒,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通过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进而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当人老了,心肌细胞减少和萎缩、心肌的纤维化、心肌细胞中脂褐素沉积,脂肪浸润、水肿等使心脏变得僵硬,活动不如年轻时灵活,心脏的功能势必受到影响,同时,心脏的传导系统,就像一个电路系统,传导受到影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 消化系统功能退化时,使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肠道平滑肌退化导致的肠蠕动减慢无力,使老年人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上腹饱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和便秘,影响老年人营养物质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进而会出现一系列不利于老人健康的连锁反应;肝脏由于血流减少和细胞数量减少,解毒功能明显降低,老年人服用的很多药物都要经过肝脏解毒代谢,势必要增加肝脏的负担,所以尽量少吃药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胰腺腺泡萎缩,胰酶分泌减少,严重影响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消化和吸收,胰岛的萎缩,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这也是老年人容易患糖尿病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的肾脏也发生萎缩,肾功能的退化,使老年人的毒物排泄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出现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严重时会出现尿毒症;膀胱萎缩,肌层变薄,排尿贮尿及控制功能都会降低,常常出现尿潴留和尿失禁。 脑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一方面表现在脑组织萎缩,脑细胞数减少,另一方面多种神经递质的作用皆有所下降,脑神经突触数量减少发生退行性变,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大脑最先萎缩的部位是额叶和海马,因此老人会出现记忆力、定向力、判断思维、计算能力的下降,进一步严重会出现痴呆症等等,还有脑的小血管壁的退化硬化病变,引起脑组织的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病变,会加重老年人脑功能能障碍,可以出现呛咳、尿便失禁等,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伴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出现了下降和减退,近些年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由于感知的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敏锐度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思维、智能、记忆下降,人格也会有相应变化,对经济和健康过分关注,常常会出现焦虑、过分关注和担心自己健康等情绪,由于很多家庭儿女不在身边,还会出现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严重时会出现精神障碍性疾病。因此关心和关注老年人,给他们创造轻松的环境,给他们安排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活动,多与他们交流,是预防心理衰退、老年痴呆和老年精神疾病的重要措施。 免疫系统功能退化,免疫监视功能减退,使老年人肿瘤的发病率高于成年人;老年人的血液系统、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性腺等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衰老退化,功能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总之,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每个组织、每个器官都有从新生到成熟直到衰老的过程。 面对衰老,老人们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这会给老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影响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怎样避免衰老?延缓衰老?使人的生活质量更高,生活的更有意义,是我们一直关心的话题,延缓衰老,要从多方面入手,实行综合干预,首先要从饮食限制、适度运动、良好的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调整,其次由于疾病原因需要借助一些药物,控制疾病的进展,促进功能的恢复。饮食限制,并不是什么都不吃,有的老年人,怕血糖高、怕血脂高、怕尿酸高,控制的很严格,过苦行憎的生活,这样不仅会引起营养障碍,还会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患各种疾病;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法。 人如不运动,会出现肌肉减少、骨质疏松,肠蠕动功能降低引起便秘,心肺功能退化等等,运动使老人的各个系统功能都得到改善,使老人精神愉快,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增强。对于延缓衰老的药物研究,过去人们常常用一些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美国医学会组织的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服用抗氧化剂并不能预防疾病,也不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了“用二甲双胍对抗衰老”的临床研究试验,可能是二甲双胍能增加向细胞中释放的氧分子数,这似乎能增加机体的强健程度并延长寿命,此外,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减肥作用、心血管保护作用等。 总之,面对衰老,做健康老人,不只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面对疾病,既要重视又不要害怕,重视体检、小病不拖延、大病不紧张,正确面对死亡,既要活的有生活质量,也要有死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