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经常会问,我家宝宝该吃多少奶呢?医生常常会回答,目前宝宝的每天的总奶量大概在多少毫升,那问题又来了,母乳亲喂的宝宝,没法测量具体奶量,怎么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呢?1、母乳喂哺的时候可以听到宝宝吞咽的声音,表明宝宝吸到母乳了,每侧10分钟以上;2、吃好以后宝宝主动放掉乳头,安静入睡,间隔2-3个小时再吃下一顿;3、小便每天6次以上;4、3个月之内宝宝体重每天增长30-50克,或者按照生长发育曲线平稳增长。如果你的宝宝达到以上标准,就表明宝宝吃饱了,各位宝爸宝妈要记住,新生宝宝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生长发育,如果宝宝生长发育良好,就代表ta当前的状态大概率是OK的。
牛奶蛋白过敏(cow'smilkproteinallergy,CMPA)在婴幼儿期的发生率为2-7.5%,可引起呕吐、腹泻、肠胀气、腹痛、血便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常伴发湿疹,还会出现鼻炎等消化道以外的过敏表现,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睡眠障碍。如过敏反应累及小肠粘膜,可合并乳糖不耐受及粘液便。大部分CMPA宝宝满周岁自愈,3岁以后90%过敏情况消失,因此,及时发现、早期诊断和喂养干预对CMPA防治很重要。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CMPA?宝宝消化道不适症状大部分与喂养不当有关,比如喂养不足、奶量过多、奶粉冲调错误、妈妈哺乳期饮食不合理等,但对于直系亲属(父母兄姐)有过敏体质者,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结膜炎、荨麻疹等,一旦出现喂养问题、明显湿疹、长磅不佳等情况时,要怀疑是不是存在CMPA(附CoMiss自评表)。奶粉喂养者应尝试回避疑似过敏食物(主要是奶制品)2-4周,如症状改善后重新引入可疑食物,症状复现者即可确诊。当宝宝的过敏症状是以严重湿疹,或者出现口唇红肿、晕厥等急性过敏反应者,应完善过敏原检测。最常见的5大食物过敏源是牛奶、大豆、小麦、花生/坚果和鸡蛋,其中牛奶过敏者可能对羊奶(92%)、马奶、大豆(60%)也过敏,所以,CMPA宝宝对羊奶、豆奶可能同样不耐受。CMPA宝宝应该如何喂养?CMPA常见于奶粉喂养宝宝,而纯母乳喂养者罕见。这是因为母乳和母乳喂养对防治婴幼儿食物过敏有保护作用,坚持母乳喂养是可以降低过敏发生风险的,这里不仅针对CMPA,还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等,而且持续时间越久,保护作用越明显。还有一种情况是母乳喂养宝宝的CMPA,当过敏高风险宝宝刚出生时吃过配方奶,后面随着母乳增多达到“全母乳喂养”状态,但依然出现了CMPA症状,目前建议早期母乳不足时可以预防性使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降低后期发生CMPA的风险。极少一部分母乳喂养宝宝可能因为乳母食用可疑过敏食物,被乳汁中分泌出的特殊β乳球蛋白致敏。这时就需要妈妈暂时饮食回避奶制品、豆制品、蛋类、海鲜、鱼虾贝、花生坚果、小麦等,一般观察3-4周会有改善,然后逐渐一样一样恢复正常饮食明确哪种食物是致敏原。奶粉喂养或混合喂养的CMPA宝宝可通过回避牛奶蛋白,即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替换普通奶粉,便血、腹泻等不适症状就会缓解。防治CMPA的特殊功能配方奶粉包括哪些,如何选用?因母乳不足或没有母乳,CMPA宝宝必须吃奶制品的时候,就要改吃水解蛋白配方奶粉。这类特殊功能奶粉较好解决了CMPA宝宝的营养和喂养问题,根据水解程度分成三种:第一是氨基酸配方,即由植物氨基酸组合的配方奶粉,宝宝摄入后自行合成蛋白质;第二是深度水解配方,主要成分是水解的短肽分子,还有小部分氨基酸成分;第三是部分水解配方(又称适度水解配方),经水解产生的肽类分子量稍大,还有一小部分整蛋白的活性成分。按用途方面来说,前两种配方不含最易致敏的整蛋白,可用于治疗CMPA;而部分水解配方主要是预防过敏,以及CMPA宝宝治疗半年或9月龄后降阶梯过渡期使用,没有直接治疗作用,确诊了CMPA不建议选用部分水解配方。参考文献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中华儿科杂志,2013,51(3):183-186.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儿科杂志,2017,55(07):487-492.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外指南解读.临床儿科杂志,2018, 36(10): 805-809.中国儿童过敏原检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36(6):405-409.
母乳喂养宝宝每天大便次数比配方奶喂养宝宝多,正常情况5次左右的金黄色糊便,还会边吃边拉,这是因为母乳含有激素、消化酶、活细胞、细菌等,促进宝宝肠蠕动。但超过8-10次以上,就要考虑有没有喂养不当、感染、过敏等病理因素,而大便酸臭、泡沫多可能是婴儿乳糖不耐受症造成的。以往被称为“母乳性腹泻”。人乳中乳糖含量7%左右,远高于其他哺乳动物。乳糖是双糖,所以不能被直接吸收,需要在小肠乳糖酶作用下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乳糖负责供应宝宝所需热卡的40%,促进大脑和神经发育,有利于钙质吸收,还能帮助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乳糖酶活性标志着肠道发育成熟,40周出生的宝宝酶活性成熟,所以早产宝宝大部分有乳糖不耐受表现,称为发育性乳糖不耐受。但是,东亚人群中80-90%属于乳糖不耐受的基因型,这个可能跟我们的饮食结构有关。 乳糖酶活性不足时,肠腔内乳糖由细菌负责分解为乳酸、氢气和二氧化碳,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出现腹泻、大便酸臭、有气泡,有的还会产生有毒气体——甲烷,引起腹胀、便秘等,少数宝宝则表现为肠痉挛值得注意的是,乳糖酶存在于小肠粘膜上,位于面向肠腔的微绒毛顶端,发生腹泻、肠粘膜损伤时极易脱落,造成继发性乳糖酶活性不足,进一步加重病情。诊断方法:询问喂养史:以母乳喂养为主,起病多在新生儿期,不超过4个月龄,症状以腹泻为主,可伴烦躁不安,偶发肠绞痛。大便常规化验阴性,粪便还原糖阳性和PH测定≤5.5则提示乳糖不耐受症。使用乳糖酶制剂治疗效果好。注意与牛奶蛋白过敏、肠炎、肠套叠等急腹症鉴别。处置建议:不必停止母乳喂养。不建议回避含乳糖配方,无乳糖饮食理论上会导致骨盐沉积不良。保证奶制品摄入量,口服乳糖酶或使用经乳糖酶预处理的人乳或含乳糖的代乳品。益生菌有辅助治疗作用,必要时可使用粘膜保护剂止泻。合并牛奶蛋白过敏者,需要按照《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指南》诊疗流程进一步鉴别。2020年9月
总访问量 2,041,396次
在线服务患者 7,122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4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