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瘙痒症外用洗剂一悟
一、微信故事康熙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郎中说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郎中笑道说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拿回家去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康熙心想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笑着说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康熙来到小药铺,郎中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郎中哈哈大笑说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康熙微微一笑说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我叫赵桂堂,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康熙说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赵桂堂笑了笑说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愿,医有何益?康熙一听不禁说,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赵桂堂说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空有凌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康熙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完告辞而去。赵桂堂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递上字条,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太监说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看好了病分文不收,就送你一座同仁堂了。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半年以后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开业典礼之时,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康熙笑着说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二、消炎散余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硕士阶段)期间,认识一位同道“贾兄”,他从一位在该院进修的学员那抄来了许多院内制剂处方(据说是无意中得来的),余想法从贾兄那抄来,至今保存。其中的“消炎散”为附一院常用方,一般用30g和古方如意金黄散30g水调或醋调外敷于体表或关节红肿热痛处,疗效甚佳。余思二方合用,其中的生大黄、栀子、天花粉用量最大,值得探究。三、我的皮肤瘙痒外用中药洗剂余治诸多瘙痒红疹的皮肤病,一般都配合外洗方:苦参30g,黄柏30g,地肤子30g,生大黄50g,枯矾50g,煎水稍温洗或凉洗。干燥者不用枯矾,红疹血热者不用艾叶。此方临床应用无数,疗效颇徍。反思之,与康熙之治及消炎散之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妙在生大黄的外用凉血祛风之效。
李勇华 主任医师 重庆三峡医专附属医院 中医科1344人已读 - 精选 胆囊息肉会变成癌吗?
很多人体检时发现胆囊息肉后非常紧张,担心会变成胆囊癌。其实,体检时通过B超等检查发现的所谓胆囊息肉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polypoid lesion of gallbladder)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在我国,随着B超技术的广泛普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检出率越来越高,其临床、病理特点和手术时机选择得到广泛的研究。如胆囊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症的发生。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活跃增长期 相对稳定期 吸收消散期 胆囊息肉体积 不断增大 不变化 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 不断增多 不变化 逐渐减少 胆囊息肉临床特点 特点一:发病率逐渐增高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多样化和饮食节律非常化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如:高胆固醇饮食、长期酗酒、过多进食刺激性饮食、饮食规律紊乱如:早餐不吃好或不吃早餐、晚餐过盛、过多等不良饮食习惯、农药过多、食品添加剂泛滥、电离辐射充斥空间等都和胆囊息肉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从而孕育了胆囊息肉的第一个特点--发病率逐渐增高。 特点二:隐蔽攻击性强 胆囊息肉多无症状,85%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例行体检中发现。在检查上,3-4mm以下的息肉在CT和核磁共振中难以发现或常常漏诊。 无症状型胆囊息肉给人们造成的假象是不痛不痒、身无百病、无须治疗,而当症状并发或性质改变时,往往给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和无可挽回的伤害,典型患者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胆囊息肉病的发现率逐渐增高,而非专科医院的医生对此病认识不清或不认识,或不重视,从而造成了胆囊息肉在诊断和认知上的盲点和诊断治疗的真空带,形成了胆囊息肉宽阔的隐藏空间。 上述三点孕育了胆囊息肉的隐蔽攻击性特点。 特点三:癌变率高 胆囊息肉的致命杀伤力在于突发癌变。从80-90年代,因形成的胆囊息肉的性质不同,癌变率逐渐增高。而在癌变中或癌变后,许多胆囊息肉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不知不觉发展,不知不觉癌变,这也是胆囊息肉最可怕的特点。 胆囊息肉样病变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为查体时所发现。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隐痛(46.9%)。发病年龄30~50岁者占57.8%,以中青年为主。主要依靠B超检查诊断胆囊息肉。但常难以定性,临床对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亦较困难。目前主要诊断手段是超声检查,对<5mm者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较高。如发现多发高强回声,且有漂浮感和慧尾征者提示为胆固醇息肉,位于胆囊底部的小隆起,病变中有小圆形囊泡影和散在回声光点提示腺肌瘤病,而根据病变回声性质、蒂的有无和粗细,病变处的粘膜改变,对区分良恶性疾病有一定价值。但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定性及鉴别诊断又有一定局限性和假阴性率。如当病变小且位于胆囊颈部时,或伴有胆囊结石时易造成漏诊,且对定性和鉴别亦有一定困难。 肿瘤分类法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从胆囊肿瘤的意义上分析胆囊息肉,又可分为真性肿瘤和假性肿瘤两种。所谓真性肿瘤,指胆囊本身的腺体、肌层增生引起的胆囊息肉,这是一种胆囊的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此类胆囊息肉特点见下表。所谓假性肿瘤,是指由于肝胆清理功能失调、紊乱引起胆固醇积聚、结晶,胆囊慢性炎症引起炎性增生,胆囊、胆汁异常改变引起的其它增生性病变。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近几年,非手术和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病已引起医疗界的广泛重视,各种偏方、配方、验方等在消炎、利胆,控制胆囊炎、胆囊息肉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胆囊息肉的专科用药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中医中药研究的深入,非手术治疗胆囊息肉的治愈率,也在迅速提高。 饮食调节 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及/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增加胆囊息肉的癌变系数。 饮食要规律、早餐要吃好 规律饮食、吃好早餐对胆囊息肉患者极其重要。人体内肝脏主管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存储入胆囊内,而胆汁的功能主要是消化油性食物。如果不吃早餐,则晚上分泌的胆汁利用不上,存留于胆囊内,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过长,即可刺激胆囊形成胆囊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大、增多,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含植物油的食品。 低胆固醇饮食 胆固醇摄入过多,可加重肝胆的代谢、清理负担,并引起多余的胆固醇在胆囊壁结晶、积聚和沉淀,从而形成息肉,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应降低胆固醇摄入量,尤其是晚上,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其它饮食注意事项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刘桂元 副主任医师 重庆三峡医专附属医院 普外科3万人已读 - 精选 大肠息肉癌变前8大诊治问题
什么是肠息肉,得了肠息肉会癌变吗?切除后还需要做什么?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逐渐关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肠镜检查,检查会发现有肠道息肉,可能为单个或者多发者,很多结直肠长了息肉的患者,临床未必有任何症状,只是偶因腹泻或便血检查后才发现得了肠息肉。很多人会问: 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 为什么会得大肠息肉? 肠息肉严重不严重,需不需要切呢? 发现肠息肉的患者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大肠息肉,切除后还需要做什么? 息肉切除是否等于解除了癌变警报? 还应该怎么做?今天我给大家普及一下肠息肉的相关知识。 1 到底什么是大肠息肉? 肠息肉就是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比较少。 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2 怎么明确肠息肉性质? 肠镜下从大体形状上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肠镜下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以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 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3 大肠为什么会长息肉? 肠道长息肉是什么引起的呢? 1. 年龄饮食因素与生活习惯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发生率较高,而吃蔬菜及维生素C多者较低。北美、西欧多见,南亚地区少见,可能与这样的饮食习惯有关。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大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发病率就会显著降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肠道中的胆酸,胆酸与细菌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 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2.炎症刺激 肠道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因为肠道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性息肉。也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 3.基因与遗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 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4.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炎性疾病 大便中粗渣、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形成肠息肉。长期便秘患者,经常使用刺激性泻药刺激肠壁也会发生息肉。 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其他疾病 免疫功能低下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癌症放疗患者及肥胖人群的发生率较高。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报告,2型糖尿病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比较,其发生结直肠腺瘤的风险增加80%。与非肥胖、非糖尿病女性相比,糖尿病加肥胖可使结直肠腺瘤和更晚期阶段发现的腺瘤的风险增加一倍以上。 4 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哪一种肠息肉易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5 肠息肉恶变时间是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6 发现肠息肉咋办? 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在未作病理检查这个“金标准”之前,一切诊断只是猜测,不切除它,留在体内毕竟是一个“定时炸弹”。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直径超过2cm的腺瘤近半数会恶变成癌。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肠癌。 根据肠镜活检的病理结果,如果为腺瘤性息肉,建议进行治疗。 大肠腺瘤的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肠息肉切前必须做活检,所有经内窥镜切除的标本,除非组织严重破坏,否则均应进行详细的病理检查以排除癌变。 1.内窥镜治疗 内镜下肠息肉切除已成为肠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极少部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者外,一般均可在内镜下将肠息肉完整切除。 内窥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切除(电凝器灼除、活检钳凝切、圈套凝切、EMR、ESD)、微波治疗和激光治疗等。内窥镜治疗较为安全,创伤小。通过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适用于小息肉。 2.手术治疗 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病理检查证实有癌变或疑有癌变; 腺瘤较大; 腺瘤呈广基型; 腺瘤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某一肠段以及息肉病、腺瘤病等仅行内窥镜无法切除的大肠腺瘤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经肛门行直肠下端息肉摘除术:适用于带蒂息肉能脱出肛门外或虽不能脱出肛门外但麻醉肛门松弛后,手指能够触及息肉基底并能在肛门镜下操作者。 ② 腔镜下切除术:适用于息肉蒂>50px,或广基息肉>50px,或息肉恶变属于原位癌者。 ③ 一旦病理证实息肉恶变已经浸润到黏膜肌层的浸润性癌,或肿瘤分化差,淋巴管、血管有癌栓者应行剖腹根治术。 3.药物治疗(预防) 目前认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能够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是因为这类药物可以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以及促使大肠腺瘤退缩。 虽然目前尚存在争议,但NSAIDS可以显著减少散发性大肠腺瘤的复发以及促使FAP患者大肠腺瘤的退缩(尚未能证实具有完全消退和预防的作用)的结论已经得到多个随机临床试验的证实。 7 发现肠息肉的患者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呢? 养成定期复查的习惯 现在有证据证实息肉有逐渐增大趋势,即使当时较小的息肉(一般﹤5mm者)没有被摘除,但过一段时间也可能有增大的可能,所以,凡已经明确大肠息肉的患者,均应每0.5年~1年复查一次肠镜,防止长大后出血或癌变。 调整饮食 禁食辛辣、油炸、肥腻、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习惯,便秘越久,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另外,酒精刺激也会加重息肉,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 适当运动 由于右半结肠是以副交感神经分布为主,适度锻炼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肠蠕动加强,粪便在右半结肠内停留时间少,粪便中的一些致新生物的物质对肠黏膜的作用减少,息肉发生率、复发率减少。 保持好心情 当人的神经过度紧张,支配内脏器官蠕动的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胃肠蠕动,使速度减慢,从而导致便秘。便秘会增加肠息肉的发生。所以,正视现实,尽量放松,只要饮食有节,合理安排,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以大大减少癌变的机会。对待本病关键的一点是“防重于治”。 8 息肉切除是否等于解除了癌变警报? 大肠腺瘤治疗后还必须进行随访。 低危人群 大肠腺瘤为单发、带蒂(或小于2cm的广基的管状腺瘤)伴有轻度或中度不典型增生为低危人群。 治疗后1年复查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若为阴性,则每年需要进行粪隐血试验检查,并每隔3年复查一次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连续3次阴性者,延长至每5年复查一次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期间仍然是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 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高危人群 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者,属高危组: ①多发腺瘤; ②直径≥2cm; ③广基的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 ④伴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或者腺瘤癌变者(原位癌或浸润性癌)。 高危组治疗后3~6月内复查纤维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加气钡双重对比钡灌肠检查),如为阴性,6~9月再次复查内窥镜,仍阴性者,1年后再次复查内窥镜。连续2次都阴性者,每隔3年复查一次内镜,期间每年行粪隐血试验检查。 如果某次检查发现腺瘤,再次治疗后仍按首次治疗后的随访方法进行随访。
刘桂元 副主任医师 重庆三峡医专附属医院 普外科4173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怀孕30周以上想做引产,需要引产证明吗 33周引产手术现在可以做吗 大概费用是多少呢?没总交流次数12已给处置建议
- 怀孕30周以上想做引产,需要引产证明吗 怀孕了要做引产手术总交流次数6已给处置建议
- 大腿内侧经常大片丘疹样疙瘩。不痛不痒 皮肤大面积丘疹总交流次数5已给处置建议
- 碘后甲碱 想做人工授精,因为我已经节育了,再婚想在要个孩子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头部发痒,上次来院诊断为急慢性湿疹 头皮发痒怎么办总交流次数12已开处方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重庆市 第22名
总访问量 4,031,611次
在线服务患者 6,577位
科普文章 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