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梅毒的起源:新大陆或哥伦布理论认为梅毒是海地岛(Haiti)的地方性流行病,哥伦布在1493年从美洲返回时将其带入欧洲。 旧大陆或前哥伦布理论认为梅毒起源于中非,哥伦布航海前就已传入欧洲。1495年梅毒在欧洲广泛流行,约在1505年由印度传入我国广东,当时称为“广东疮” 或“杨梅疮”。二、 梅毒的定义由梅毒(苍白)螺旋体,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从母体通过胎盘感染人体引起的一种系统性、慢性、传染性性传播疾病。三、 病原体-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螺旋体, 4-14μm长,0.2μm宽,6-12个螺旋构成。透明不易着色,分裂周期约33小时。属厌氧微生物,离体不易存活—-培养?对热、干燥、肥皂水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传播途径?耐寒力强,最适温度37℃四、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占95%,未治疗者感染后1-2年传染性强,2年后传染性较小输血感染:输入有传染性梅毒患者的血液垂直传播:多发于妊娠4个月以后,导致流产、早产和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其他: 产道感染、非性接触传染、间接接触感染五、 梅毒分期一期梅毒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 性伴感染史。主要症状:硬下疳、 硬化性淋巴结炎1、硬下疳 :潜伏期:1周-3月,平均2-4周。好发部位:多见于外生殖器部位。特点: (1)创面清洁,边缘隆起,触之如软骨样。(2)无疼痛与触痛。(3)通常一个,有时可多个。(4)损害表面清洁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5)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潜伏。2、硬化性淋巴结炎 :硬下疳后1-2周出现腹股沟或患处附近淋巴结肿大、不破溃、无疼痛穿刺检查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消退较硬下疳愈合晚,约1-2月一期梅毒:实验室检查 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显微镜检查法:取硬下疳损害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可查到梅毒螺旋体,但检出率较低。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RPR):阳性,若感染不足2-3周可为阴性,应于感染4周后复查。梅毒螺旋体试验(TPPA): 阳性。一期梅毒:诊断 疑似病例 1、临床表现+非梅毒螺旋体实验(RPR)阳性,2、临床表现+梅毒螺旋体试验(TPPA)阳性,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 二期梅毒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供血者为早期梅毒患者)。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损害 、骨梅毒 、眼梅毒、神经梅毒 、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 、内脏梅毒呈多样性、泛发性、对称性无任何自觉症状斑疹、丘疹、扁平湿疣、秃发、粘膜斑等皮损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二期诊断 疑似病例:临床表现+非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RPR),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三期梅毒(晚期梅毒)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三期梅毒 ( 晚期梅毒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约1/3的患者可发展为三期梅毒损害数目少,分布不对称,破坏性大,有溃疡及萎缩性瘢痕,穿孔。抗梅治疗愈合快。自觉症状轻,但客观症状严重损害内梅毒螺旋体少,传染性弱 皮肤粘膜损害: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树胶肿,近关节结节 、眼、骨梅毒神经梅毒:脊髓痨、麻痹性痴呆心血管梅毒三期梅毒的诊断依据1、病史 一、二期梅毒史,感染2年以上发病。2、临床表现 皮肤粘膜树胶肿。有骨、眼损害。心血管系统 .神经梅毒。3.实验室检查 (1)、梅毒血清试验 非TP及TP抗原血清试验为阳性。 (2)、组织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有诊断意义。 (3)、脑脊液检查 若不伴发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查无异常晚期梅毒:实验室检查 RPR:阳性,极少数可阴性 ;TPPA:阳性晚期梅毒:诊断 疑似病例:临床表现+非梅毒螺旋体试验阳性(RPR),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神经梅毒 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神经梅毒:无症状神经梅毒、脑膜神经梅毒 、脑膜血管梅毒、脑实质梅毒、神经梅毒:实验室检查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极少数晚期患者可阴性;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 1、白细胞计数≥ 5 × 10*6/L,蛋白量> 500 mg/L,且 无引起异常的其他原因。2、脑脊液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和(或)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试验阳性。在没有条件做FTA-ABS和VDRL的情况下,可以用 TPPA和RPR 替代。神经梅毒:诊断疑似病例:临床表现+RPR(+)+TPPA(+) +脑脊液常规检查异常(排除引起异常的其他原因),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脑脊液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梅毒合并 HIV感染1、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早期梅毒可不出现皮肤损害、关节炎、肝炎、骨炎等,但却处于活动阶段。2、病程进展快,迅速从一期发展到三期,甚至出现暴发(如急进的恶性梅毒) 。3、HIV感染加快梅毒发展成为早期神经梅毒。4、HIV严重影响 RPR滴度及青霉素的疗效。潜伏梅毒 流行病学史:有不安全性行为,多性伴或性伴感染史,或有输血史。早期潜伏梅毒:病程小于2年,a.在过去2年内有明确的高危性行为,而2年前无高危性行为史;b.在过去2年里有符合一期或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但未得到诊治;c.过去2年内性伴有明确梅毒史。晚期潜伏梅毒:病程大于2年,无法判断病程者作为晚期处理。实验室检查:RPR:阳性 ;TPPA:阳性 ;脑脊液检查正常潜伏梅毒:诊断 疑似病例:RPR(+)或TPPA(+),既往无梅毒诊断与治疗史,无临床表现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如有条件可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无症状神经梅毒。先天性梅毒(胎传梅毒)流行病学:生母为梅毒患者。早期先天梅毒全身症状:营养不良、消瘦、烦躁皮肤干皱脱水呈老人貌哭声低弱嘶哑严重者可有贫血及发热皮肤粘膜损害 :梅毒性鼻炎斑疹 、丘疹、大疱及脓疱,口腔灰白色粘膜口周、肛周放射状皲裂,愈后留有瘢痕外阴及肛周扁平湿疣骨梅毒 :骨骺端出现锯齿状钙化带,以后出现脱钙带胎传梅毒实验室指标的意义:a. 暗视野检查的取材b. 血清学检查取胎儿静脉血而非脐带血c. 检测RPR滴度需≥母亲4倍或持续升高d. 19s-IgM检测意义较大晚期先天期梅毒2岁后发病,症状出现晚(13-14岁,甚至20岁)损害大致似于晚期后天梅毒绝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角膜炎、骨和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标志性损害:哈钦森齿、实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隐性先天梅毒胎传梅毒未经治疗,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正常。年龄 < 2岁者为早期隐性胎传梅毒, > 2岁者为晚期隐性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实验室检查显微镜检查: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或镀银染色显微镜检查法,取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皮肤黏膜损害或胎盘标本,可查见梅毒螺旋体;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其抗体滴度≥母亲2个稀释度(4倍),或随访3个月滴度呈上升趋势有确诊意义;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其IgM 抗体检测阳性有确诊意义,阴性不能排除胎传梅毒。先天梅毒 :诊断疑似病例所有未经有效治疗的患梅毒母亲所生的婴儿,或所发生的死胎、死产、流产病例,证据尚不足以确诊为胎传梅毒者。先天梅毒 :诊断确诊病例:符合下列任何一项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镀银染色在早期先天梅毒皮肤/黏膜损害及组织标本中查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2、婴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3、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4、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阴性或滴度虽未达到母亲滴度的4倍,但在其后随访中发现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有临床症状,且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5、患梅毒母亲所生婴儿随访至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PA)试验仍持续阳性。五、治疗原则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剂量足够疗程规则 治疗后定期观察 传染源及其性伴必须同时接受检查及治疗。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治疗药物——青霉素过敏替代药物1、四环素族:多西环素、四环素 2、红霉素 3、第三代头孢:头孢曲松钠 治疗—早期梅毒 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双臀肌注1次/周(qw),3次 ;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肌注1次/天(qd),连续15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头孢曲松钠0.5-1g/天静脉滴注(ivgtt),连续10天,盐酸四环素500mg,4次/天(qid),15天;多西环素100mg 2次/天(bid),15天。治疗—晚期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双臀肌注1次/周,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肌注1次/天,连续20天。(也可考虑给第2个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盐酸四环素500mg qid, 30天;多西环素100mg bid,30天治疗—心血管梅毒住院治疗 ,小剂量青霉素类开始:水剂青霉素首日10万u qd,次日10万u bid,第三日20万u bid,第四日开始按如下方案,并在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强的松10mg bid 3天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肌注1次/天,连续20天为1疗程,共2疗程,中间停药2周 ;或者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双臀肌注qw,共3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四环素500mg qid, 30天 ,多西环素100mg bid,30天治疗—神经梅毒住院治疗 为避免吉海反应,在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强的松10mg bid 3天,水剂青霉素,每天1800-2400万u,ivgtt q4h,10-14天,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双臀肌注qw,共3次;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肌注qd,连续10-14天,继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双臀肌注qw,共3次;同时口服丙磺舒0.5qid。治疗—妊娠梅毒 妊娠初3月和末3月各治疗一疗程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用红霉素500mg qid,早期15天,晚期和不明病期30天,推荐头孢曲松钠1g im qd,15天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治疗—早期先天梅毒 脑脊液正常:苄星青霉素5万u/Kg,一次分双侧臀部注射脑脊液异常: 1、水剂青霉素10-15万u/(Kg.d),分2~3次ivgtt,7天以内婴儿,每次5万u/Kg,ivgtt,每12小时1次,以后每8小时1次,直至疗程10-14天 ;或者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d),im,10-14天1、儿童不需治疗:RPR-,母亲规范治疗 2、儿童预防性治疗: RPR-,母亲未规范治疗 RPR+ 且<4倍,母亲规范治疗 3、儿童规范治疗: RPR+ 且<4倍,母亲未规范治疗 RPR+ 且≥ 4倍,无论母亲是否治疗 治疗—晚期先天梅毒 推荐方案:水剂青霉素15万u/Kg,分2次im/ivgtt,10-14天或普鲁卡因青霉素5万u/(Kg.d)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既往头孢无过敏者在严密观察下选择头孢曲松钠250mg,每日1次im,10-14天。六、观察随访1、早期梅毒治疗后复查第一年每3月一次,以后每半年一次,连续 2-3年2、晚期梅毒治疗后复查同上,连续3年,血清反应固定阳性者,需神经和脑脊液检查3、妊娠梅毒分娩前每月复查,分娩后继续观察4、未经充分治疗或未用青霉素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婴儿、无条件进行血清随访者建议治疗婴儿。5、经充分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婴儿(1)出生时如血清反应阳性,应每月检查1次,连续8个月,如出现阴转且未出现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可停止观察(2)出生时如血清反应阴性,应于1、2、3、6月复查,若6月仍未出现阳性且未出现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可停止观察(3)在随访期间反应滴度升高或出现临床症状则需要治疗
刘支持 副主任医师 石狮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2411人已读 - 精选 刘支持医生门诊日记系列(11)——“跖疣”的症状和治疗
疣,又称“刺瘊”、“瘊子”、“千日瘊",是由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其中外伤或皮肤破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皮肤疣按发病部位一般可分为:跖疣、寻常疣、扁平疣、尖锐湿疣。该病与机体的自身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感染1~2年内可自愈,但仍有患者治疗后复发、增多。对于相对健康人群长期不消退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今天下午,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8岁的小女生来到我的诊室。医生: 你好!你要看什么?家属: 我家女儿左足趾大约4年前出现一绿豆大小皮疹,就诊当医院,说是病毒感染,叫“跖疣”,给予激光治疗后几个月复发 了。我听说“疣”,过一段时间就会自愈,所以再也没有带她去看了,皮疹也只有一两个,只是近几个月突然增加了好几个。医生,我家女儿是“跖疣”吗?医生:是的,她这个叫“多发性跖疣”。家属: 医生,它这个怎么引起的?医生: 这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外伤是常见的病因之一,人乳头瘤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形成赘生物。家属: 她爸爸以前足底也长一个像这种疣,他没有去看,经常用小刀去削表面的东西,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我女儿的为什么就不能自己愈合?难道像有人说的,她爸爸的是公的;我女儿的是“母”的,自己好不了,是吗?医生: 疣与机体的自身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感染1~2年内可自愈,但仍有患者治疗后复发、增多。对于相对健康人群长期不消退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她爸爸的疣,能够自行愈合,可能和他不断的刺激和自身免疫力比较好,有一定的关系。以前,在工作中,患者“跖疣”比较多,偶尔我也只是治疗最先长的那几颗(患者怕痛,要求先做几颗),结果只有少数几个人完全好了,大部分人最后还是要全部治疗。只有治疗最开始出现的那几颗疣的患者,能够全愈,可能与刺激疣体,引起局部免疫的加强等因素有关。家属: 医生,你现在准备怎么治疗,还是激光吗?还会复发吗?医生:像现在这种情况,在我们这里一般是采取冷冻治疗,不过可能需要2~3次的治疗,每次间隔2~3周(最后不要超过3周,否则治疗效果不佳。),大约90%可以治愈。但是,如果治疗3次后没有明显好转(临床工作中,有发现少部分“跖疣”对冷冻不敏感。),我们会改用3%甲醛溶液、苯扎溴铵溶液、重组干扰素凝胶、维A酸乳膏等药物外用;或者“聚肌胞注射液”等药物局部注射。这也许是机体针对疣的保护性免疫常处于不确定的平衡状态,因此在免疫反应性上一个小的转换可能导致多个部位的疣同时消除,所以调节免疫反应比物理破坏疗效更好。以前,如果单个的“跖疣”,我会采取激光治疗,效果也不错,大部分会痊愈,但是,经常要换药2周左右,有时还要服用抗生素,不能接触水,这样给生活带来不便,所以,我现在基本不用激光治疗了。你说的复发问题,这是有可能的,一方面任何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复发,所以才经常需要多次治疗;另一方面,因为周围皮肤有可能感染了,只是现在肉眼还没有看到,需要一段时间看出来,就好像我们种菜,菜籽撒下去也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菜长出来一样。家属: 医生,也有人说这是“鸡眼”,它们是怎么区别的?医生: 你好,鸡眼发生在皮肤受压的地方,是由于物理压迫引起的,表现为圆锥形角质栓,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 于皮面,呈圆形,状如鸡眼,由于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故行走时感觉疼痛。跖疣不一定发生受压迫的地方,是有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现为细小发亮的丘疹,逐渐增大,表面形成胼胝样角质斑块,如以小刀削去此层,则可见有乳白色角质软芯,软芯周围常有散在的小黑点,此系乳头血管破裂后,有微量血液外渗,在剩余的疣组织上凝成小血块的结果。一般多单侧发生,数目多少不定。家属: 医生,做冷冻后需要注意什么?医生: 你好,做冷冻可能出现一些不适和注意事项有:1)疼痛:冷冻时或冷冻后会出现,一般可耐受,剧烈时可口服止痛药缓解疼痛;2)水肿:局部可能会发生,一般数天后可自行消退,较为深在的皮损冷冻治疗后,均会有水疱或血痂形成;3)水疱:伤口若出现,注意不要撕扯破,可待其自行结痂脱落;若水疱较大可至医院消毒后将疱液抽取出来。注意保持疱壁完整。水疱如有破溃应避免碰水,每日用消毒液清洁伤口。治疗后创面结痂不可强行撕脱,应让其自然脱落;4)瘢痕;较深的冷冻后可能有瘢痕形成,一般均为柔软的萎缩性瘢痕,偶为增生性瘢痕;5)重复治疗:较大皮损一次治疗常不能痊愈,需要多次治疗;6)罕见系统反应:治疗后出现心慌、虚脱等全身不适者,应根据情况及时至医院处理。友情提醒:如果足底部发现不明原因的赘生物,建议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刘支持 副主任医师 石狮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6964人已读 - 精选 刘支持医生门诊日记系列(10)—婴幼儿血管瘤的症状和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5~10%。一般按病灶位置的不同将婴幼儿血管瘤分成浅表性、深部性及混合性,病理变化过程经历增殖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血管瘤在自身变化的同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出血、糜烂,严重者影响容貌及重要部位的功能。今天上午,一位年轻的夫妇抱着一个1个月左右的婴儿来到我的诊室。医生:你好!你要看什么?家属:我家宝宝的右膝关节出现红红的一片,刚出生时只有几个点,以为是“红胎记”,没有关系,慢慢扩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特别是近期发展得比较快,所以才过来看一下。医生,这是“红胎记”吗?医生:是的,不过,这只是“红胎记”的一种类型。“红胎记”是由于新生的血管畸形和/或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它包括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等。你家宝宝这个是草莓状血管瘤,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又称婴幼儿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有其自然的病情规律,常在出生时或者出生数天后至40天内出现,在出生后4~6个月时进入快速增殖期,到6个月一般约达最大面积的80%,此后增长逐渐缓慢,1岁时长到最大,随后进入消退期,一般70%~90%患者可在5~7岁时完全或不完全自行消退。婴幼儿血管瘤多发生在颜面或头颈部,表现为单一或数个鲜红色或紫色,高出皮面,柔软而分叶的肿瘤,境界清楚,压之不易褪色。家属:医生,你能简单帮我介绍另外两种“红胎记”吗?谢谢!医生:当然可以。首先,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常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新生儿中发生率为发病率0.3%-0.5%。鲜红斑痣按其发展进程早期可表现为粉红、红色、浅紫色或深紫色的斑片,不高出皮面,形状不规则,压之易褪色,扩张后期可发展成为突出于表皮的血管结节。鲜红斑痣常包括两型损害葡萄酒色痣和单纯血管痣。葡萄酒色痣:见于0.1%-0.3%婴儿。80%左右的出现在头颈部,大多为单侧,尤以面颊部多见。皮损为边缘清楚而不规则的红斑,不跨越中线,压之褪色或不完全褪色。红斑颜色常随气温、情绪等因素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灶颜色逐渐加深、增厚,并出现结节样增生。部分严重的病变可伴有软组织,甚至骨组织的增生,导致患部增大变形等。临床可分3型。①粉红型:病变区平坦,呈浅粉红至红色,指压完全褪色。②紫红型:病变区平坦,呈浅紫红至深紫红,指压褪色至不完全褪色。③增厚型:病变增厚或有结节增生,指压不完全褪色至不褪色。葡萄酒色痣治疗较困难,一般要及时尽早行595脉冲染料激光等治疗。单纯血管痣:又称鲑鱼斑、橙红色斑,前额正中的称为天使之吻,颈后的称为中线型微静脉血管畸形,又称鹳咬印。皮损为淡粉红色至猩红色斑片,不高出皮面,压之变白,剧烈活动、发热、哭闹或环境温度升高时色泽常加深,见于大多数的婴幼儿。位于眉间、眼睑、颈背部、前额、鼻子、唇部、头皮和背部等正中部位,90%在1~2岁自行消退,但颈背部的病变有可能长期保持不变,所以出现鲑鱼斑时,临床上先采取随访观察,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皮损的颜色会慢慢变淡,范围也会慢慢变小,但是,当皮损颜色加深,范围扩大时,要及时治疗。2岁时仍未消退的,可用脉冲染料激光等治疗。其次,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脉管畸形,是静脉异常发育产生的静脉血管结构畸形。多发于头、颈部,其次为四肢和躯干,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出生时已经存在,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发生的,不会自发消退,随机体同等比例生长,在外伤、感染、激素水平变化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时可迅速增大,表现为淡紫或紫蓝色的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可压缩、无搏动的包块,质地柔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其体积可随体位改变或静脉回流快慢而发生改变,位于下肢的海绵状血管瘤,在抬高患肢时瘤体体积减小,下垂时增大;位于头颈部的海绵状血管瘤,屏气或哭闹时瘤体增大。海绵状血管瘤,目前主要是通过硬化剂和/或手术治疗。家属:你说,婴幼儿血管瘤大部分可以自行消退,那我家宝宝现在要治疗吗?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许多家属,通过互联网等了解一些情况,也提到这个问题:自发消退,无需治疗,其实这是一个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误区。等待观察主要适用于出生后发现的体积较小、病变范围局限及消退期血管瘤。如果来我们这里就诊,我们首先向患儿家长介绍血管瘤的病程发展特点,然后,告诉患儿家长可用手机等记录病变发展情况,并定期随访。若发现病变体积迅速增大,侵犯重要解剖结构或出现溃疡、出血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就诊,尽早治疗。一般仅30%的婴幼儿血管瘤会完全消退,且无法估算完全消退时间、消退程度及是否会留有后遗症。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目前,不主张等待观察,应采取积极态度,根据血管瘤生长的速度、面积、部位等,给予恰当的处理。对位于重要部位增大迅速的草莓状血管瘤应积极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治疗。比如,面部的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建议尽早使用脉冲染料激光和“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等积极治疗,以免影响美观,给患儿带来不可预知的心理阴影,给患儿家长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像你家宝宝这种情况,我一般是首先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先清洁血管瘤表面皮肤,再取医用纱布2层,剪至近瘤体大小(需完全覆盖瘤体),将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滴于纱布上,以纱布全部湿透、不滴水为度,敷于瘤体上,注意保持纱布湿润,持续30分钟,在患儿熟睡时进行,必要时以保鲜膜固定防止纱布滑落。每日湿敷2次,间隔时间>8小时)来治疗。观察用药后患儿呼吸、心率、睡眠、是否腹泻等情况。每月定期门诊复查,我们会观察并记录瘤体大小、颜色和质地变化,局部皮肤有无皮疹、瘙痒、破溃等情况。如果没有满意效果,我们会建议你行脉冲染料激光等进一步治疗。当然,你们也可以现在就开始行脉冲染料激光和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治疗,这样效果更好。如果能买到“噻吗洛尔凝胶”,使用更方便,效果比“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更好。家属:噻吗洛尔有副作用吗?医生:虽然,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较明显,安全性较高,无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所以,我们一般用于治疗6个月以内增生期浅表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在治疗前我们会给你们的宝宝进行血常规、生化全套、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如果出现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等情况或者有哮喘家族史就不能用了。家属:医生,你不是说:“出生后4~6个月时才会长得很快吗?”,那我家宝宝才1个多月,怎么就长得这么快,这么大了,这个要紧吗?。医生:你好,我是说一般在出生后4~6个月时进入快速增殖期,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经常观察到1~2个月血管瘤就开始长得很快的,这也是正常现象。……提示:血管瘤和/或脉管畸形是个常见病、多见病,它不仅影响美观,在重要部位,还会危害健康,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出现血管瘤和/或脉管畸形应到医院明确诊断并充分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本文系刘支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刘支持 副主任医师 石狮市妇幼保健院 皮肤科6052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前胸后背都是疹 星期六发高烧。周日退烧。血常规显示病毒。今天第四天突然前胸后... 这是怎么了?严重吗总交流次数38已给处置建议
- 小阴唇疱疹 上次去医院找你看过,反反复复想咨询下怎么回事 路途有点远想问下医生怎么处理好总交流次数10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31岁 虫咬 最后交流时间 04.02虫咬 突然感觉很痒,红肿一大片,皮肤被挠破了,有刺痛感 需要涂抹什么药膏总交流次数28已给处置建议
- 腿部有小红疙瘩,不多但是痒,晚上睡觉明显 腿部部位,有小红疙瘩,不多痒破了就好多了,不多,但是晚上会很... 想咨询医生怎么处理。总交流次数20已给处置建议
- 湿疹? 8岁孩子,上周发烧的时候出现了手指缝痒,肿。星期二退烧后,手... 需要涂什么药膏总交流次数38已给处置建议
关注度 福建省 第40名
总访问量 4,759,275次
在线服务患者 28,689位
科普文章 81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