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吐奶是很普遍的现象,通常是由于生理原因导致的,不会影响宝宝健康。具体来说是:宝宝的胃比成人的容量小,呈水平位,食道与胃相连的入口(贲门)比较松弛,一旦进食过多或喂奶后过早翻动等,就可能导致奶水经食道反流并从口中吐出。不过除此以外,宝宝吐奶的原因还有这些: 1、奶瓶不防胀,宝宝吸入太多“气” 如果奶瓶没有防胀气设计,宝宝在吸奶时瓶内就会产生内压;如果瓶内产生内压,宝宝就无法顺利从奶瓶中吸出奶;如果宝宝吸不出奶,宝宝就会从奶嘴处吞咽大量空气。而当空气进入胃部,由于气体较液体轻,必然会往上升、冲开贲门往外跑,此时就会带出少量奶水。因此,经常吐奶的宝宝,可以尝试使用防胀气的奶瓶(又叫:防吐奶奶瓶)。这种奶瓶在细节上经过特殊处理,可在吸奶过程中避免瓶内产生内压,从而让宝宝减少吸入空气,缓解胀气、吐奶和打嗝等状况。 2、奶粉不消化,宝宝肠胃不接受 宝宝的肠胃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当大分子的牛奶蛋白进入后,部分宝宝会出现牛奶蛋白消化不良或过敏,进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并导致溢奶、吐奶等问题。因此,容易吐奶的宝宝最好选择更容易消化的奶粉,如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将大分子牛奶蛋白分解成小分子蛋白,宝宝的肠胃接受度高,从此不再频繁吐奶。 3、奶粉冲调不过关,宝宝喝奶就遭殃 回顾一下你的奶粉冲调步骤,是否曾因奶粉溶解慢而上下猛摇奶瓶呢?那你可要改改了,因为这种做法容易让空气混入奶液,使宝宝在吃奶时无意间吞入大量空气,进而引起溢奶或吐奶。那么奶粉冲调怎么冲?牢记以下三步骤。 ①取自来水烧开,待其冷却至奶粉罐上所示温度(通常是40℃)。 ②根据奶粉罐上的冲调比例,先往奶瓶中加入温水,然后取适量奶粉倒入奶瓶中。 ③套上奶嘴,用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沿水平方向来回滚搓,记得动作要温柔哦~ 宝宝吐奶需综合判断 除上述原因外,身体疾病也会引起宝宝吐奶,如肠胃不好、上呼吸道感染或先天性幽门狭窄等……不可一味地认为是奶粉没选好造成的。如果宝宝的吐奶比较剧烈,并且伴有其他异常状况(如吐出的奶块有酸臭味等),爸妈还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做做检查哦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与生俱来的睡眠习惯和睡眠方式,家长应该尽早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规律。从宝宝2个月开始,就可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下面这一套非常实用的操作锦囊宝妈宝爸们请收好! 第一,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这里不仅指宝宝睡觉时外部环境是否嘈杂、温度湿度是否适宜(卧室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还在于房间的光亮度。在夜间宝宝一般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入睡。避免在明亮的环境下睡眠,以免长时间产生“光压力”,如果恐惧黑暗和产生不安全感,可以在卧室开盏小灯,但也应在睡后熄灯,如果早晨由于日光而导致早醒,可加挂遮光窗帘。 第二,培养独立的睡眠习惯:要让宝宝单独睡,尽量不要同床睡。同床睡虽然能亲子交流,方便照顾,但是容易导致宝宝缺氧,睡眠质量下降,甚至传染疾病。坚持每天准时上床睡觉。对婴幼儿来说,每天晚上7:30~8:30,最晚不要超过9:00,就应上床睡觉了。 第三,有规律的睡前活动:在宝宝睡前半小时应当处于安静的状态,避免宝宝兴奋。进行规律性的睡前活动,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内。每天活动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安排有条理,活动要简短又温馨,和宝宝共同度过“愉快时光”,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较安静的状态。 第四,让宝宝平静地自己入睡:自我平静是儿童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当儿童掌握了许多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后,父母参与就应越来越少。儿童在学习自我平静的过程中,往往希望借助于某种安慰,这时可以提供些“安慰物”,如:奶瓶、奶嘴、毛巾等,也可以适当用些“安慰行为”,如:拍抱、摇晃、抚摸等。
长期晚睡,对宝宝的危害非常大,爸爸妈妈们可千万不能随之任之。睡得晚或睡觉时间不规律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降低其反应、阅读和算术等能力,尤其是身高问题。有研究表明,孩子的身高70%取决于父母基因,30%取决于后天。在这30%的外在因素中,睡眠对身高的影响排名第一,超出运动和饮食,因为在睡眠中会分泌出生长激素。睡眠是影响孩子身高最重要的外在因素。现在的孩子营养不缺,家长对锻炼也越来越重视,但唯独睡眠普遍不足。 生长激素是影响人体身高的重要因素,而生长激素不像人体的其他激素在白天分泌,它是呈脉冲式分泌,主要在晚上分泌,分泌得越多,就越有助于生长。生长激素是由人的脑垂体分泌的。脑垂体一天的工作量很大,除了要分泌生长激素外,还要分泌性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人体所需的多种激素,因为“太忙了”,所以它并不是24小时都在分泌生长激素。只有婴儿期是个例外。婴儿期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脑垂体在不断地分泌生长激素,所以1岁以前的婴儿,长得特别快。幼儿后,生长激素在白天的分泌量就非常少了,分泌量主要集中在晚上入睡时。有两个时间段对长高至关重要!一个是晚9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前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不过并不是一到晚上9点,生长激素就开始按时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须有个前提:只有在你深度睡眠时才会发生。如果你还没上床,或者已经上床但还没睡着,又或者已经睡着但还没进入深睡眠状态,那么它的分泌量就会大大降低。所以睡得越迟,分泌的生长激素就越少,对孩子的身高越不利。而人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至1小时,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建议:要孩子长得高,最好在晚上8:30前就上床,最迟不要超过晚9:30,并在早上7点以后再起床。
总访问量 134,154次
在线服务患者 242位
科普文章 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