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糖尿病联合会(IDF)公布,全球20-49岁GDM发病率为14.2%。2018年昆士兰统计数据显示GDM发病率为13%-14%,妊娠期高血糖对孕产妇和宝宝都会有很多危害,甚至是危险。一、高危因素二、妊娠期高血糖的分类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孕前糖尿病(PGDM):根据其糖尿病类型分别诊断为1型糖尿病(T1DM)合并妊娠或2型糖尿病(T2DM)合并妊娠,约占糖尿病孕妇10%-20%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间发生糖代谢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约占糖尿病孕妇80%-90%。GDM又分为:A1型GDM-经饮食和运动指导血糖控制满意者;A2型GDM-需要加用降糖药物才能将血糖控制满意者。三、妊娠期高血糖诊断标准四、妊娠期高血糖对母儿的危害五、妊娠期高血糖血糖控制目标六、妊娠期高血糖的6架马车
很多患者第一次到生殖科就诊,听到医生说“做个阴超看看”,会觉得不能理解:能从腹部看的为啥还要从阴道里看呢?其实阴超在有些方面的检查有它自己的优势,比如数窦卵泡数目、监测卵泡发育、了解子宫内膜容受性、观测子宫内膜蠕动波以及诊断输卵管妊娠等。 高分辨率的阴道探头几乎直接接触被扫查器官,紧贴宫颈、穹隆,无需充盈膀胱,不受肠腔气体干扰和腹壁声衰减的影响,故使盆腔器官的声像图清晰,尤其以子宫内膜和卵巢的观察更为清晰。 我们在监测卵泡发育的过程中离不开阴超的监测,通过动态观察卵泡超声图像的变化,能比较全面地监测卵泡的生长过程,亦可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及厚度的变化。 一、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 卵泡早期的内膜较薄,厚度约3~6mm,随着卵泡生长,雌激素水平逐渐升高,内膜逐渐增厚。当卵泡达到成熟时,内膜厚度超过8mm以上胚胎着床几率更高。有文献报道移植日内膜厚度< 7 mm者,妊娠率明显低于内膜厚度7-14mm者。 根据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可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将内膜分为A、B、C三型: (1)A型内膜:即三线型内膜,外层和中央为强回声线,外层和宫腔中线间为低回声区或暗区。常见于内膜增生期(月经后-排卵期)。 (2)B型内膜:为均一的中等强度回声,宫腔强回声中线断续不清。常见于排卵后。 (3)C型内膜:为均质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此时“三线征”消失。常见于黄体期。 “ABC”型除了随月经周期而变化外,还与子宫的位置有关,如中位子宫,通常子宫内膜形态表现为“B”或“C”型。 二、卵泡大小及形态 在自然周期中通常只有一个卵泡发育成熟,当卵泡直径达10 mm称为主导卵泡,卵泡继续发育直径达到15mm成为优势卵泡,一般只有1个优势卵泡,其余的卵泡逐渐退化闭锁。优势卵泡生长速度约为 1~2 mm/ d,近排卵前的卵泡生长速度可达 2~3 mm/d。当卵泡直径达18mm左右,分泌雌激素量增多,血清雌激素量达300pg/ml左右,成为成熟卵泡。 三、排卵监测时间及排卵征象 1.排卵监测时间 ①自然周期排卵监测 月经周期 28~30 天者,从月经来潮第10-12 天开始第 1 次阴道B 超监测;月经不规律者,可从阴道分泌物增多或者LH试纸变红开始监测,当卵泡
性激素六项是我们内分泌医生和生殖医生最常开的化验单之一,主要用于评估 H-P-O 轴功能。常用的性激素六项即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 (E2)、孕酮(P)、睾酮 (T)、催乳素(PRL)。 什么情况需要查性激素六项呢?有以下情况之一者: →月经周期紊乱、闭经、异常子宫出血; →绝经前后(潮红、盗汗,睡眠障碍,情绪异常,老年性阴道炎,骨质疏松等); → 助孕-评估卵巢储备功能; →了解卵泡质量,判断排卵; →可疑性发育异常,协助诊断 CAH 等疾病; →妇科相关肿瘤,尤其怀疑有内分泌功能的肿瘤。 性激素六项的抽血时间是有讲究的,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抽血时间: → 判断有无排卵或评估黄体功能时,一般在月经周期第 22-24天查P; → 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时,在月经周期第 2-5 天查性激素六项; →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治疗,卵泡发育成熟时抽血查LH、E2、P,选择恰当的扳机时间; →月经稀发或闭经 3-6 个月的患者,如 B 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 <5mm,卵泡<1cm,任何时间抽性激素六项都可以看作基础状态; → PRL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抽血前应避免乳腺刺激、性生活、精神紧张等,一般以上午 09:00-11:00且静坐半小时后抽血为宜。 激素六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 卵泡生成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1)FSH正常参考值(月经第2~3天) → 青春期前:40 IU/L; FSH升高:常见于绝经、卵巢早衰和卵巢切除、下丘脑和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瘤、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及原发性闭经。 FSH降低:见于口服避孕药或雌孕激素治疗;FSH浓度异常也可能提示H-P-O轴功能紊乱。 (2)LH正常参考值: → 青春期前:
总访问量 28,3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94位
科普文章 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