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1、陈志勇医生借用一首古诗,来形容一位医者陈志勇。时光荏苒,新一代医者的成长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想吾辈当年,考进医学院即成为未来的“国家干部”,而在校时只须一心学习,教学内容也主要教授治病救人的本领,现如今的医学生,医学院毕业后,还有漫漫长路等着你,你必须继续读硕士、博士才有可能叩开医学圣殿的大门,而一旦进入临床,你还要完成规培,等到这一路都走完,你已经不再少年。从前当医生很简单,只要求医术好,而现在,你单单学会治病可能很难成为一位好医生,因为你若是没有科研、课题、职称等,基本上升不到当一个好医生的平台,空有抱负,但理想阳光照不进现实。陈志勇就是走完了前面的九九八十一道弯,成为一名神经外科大夫。而陈志勇,一切都是以专业内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作为广州有名的神经外科专家陈善成教授的关门弟子,陈志勇进入神经外科专科已经近20年,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的学习技术,力求将医术提高到极致,为了对标国内技术的最高标准,2012年陈志勇到了神经外科的“黄埔军校”北京天坛医院的神外学院学习,师从张俊廷、吴震等神外大咖,学成后,又考取了中山一附院著名的王海军教授的博士生,通过几个阶段“打怪升级”,一个能基本满足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提壶济世者已经初步成型,从曾经的弱冠少年,到如今的羽扇纶巾,陈志勇完成了华丽的蜕变。2、组建垂体瘤团队 去年年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拟成立几个单病种中心,陈志勇被任命为“垂体瘤中心”主任。团队以二十多年从事垂体瘤单病种治疗的技术和经验及良好的社会口碑为基础,整合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资源,以MDT(Multi-DisciplinaryTreatment多学科会诊)理念为基础,力求给垂体瘤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说到暨大附一院的垂体瘤疾病治疗,从2003年科里一位老医生尝试吃螃蟹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单病种“垂体瘤在线”网站,二十多年来坚持追求高标准的治疗技术,从唇下-蝶窦,到单鼻孔-蝶窦,再到内镜单鼻孔入路经蝶手术,年垂体瘤手术量稳定在一百多例,在手术量、手术质量、手术安全性,尽管不是“遥遥领先”,却也是这领域的技术开拓者和执着的探索者。陈志勇一直是这个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特别是神经内镜垂体瘤手术时代,陈志勇已经独立完成了近千例垂体瘤手术,手术技术已经非常熟练。科研方面,陈志勇从2014年开始致力于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发病机制和生长激素所致全身多个腺体病变的机制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包括在neture子刊等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如今,“天降大任于斯人也”,陈志勇已经做好了作为“带头大哥”率领团队继续前进的准备,目前团队的主要成员内分泌科卢筱华教授,神经外科的吴柏霖医生,郭晓瑜医生及相关医护人员,各个都在自己的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老夫我也有幸成为陈志勇团队的一员,必将穷尽自己平生的经验,争取为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添砖加瓦。 3、垂体瘤治疗现状垂体瘤,曾经出现在我们这一代医学院教科书里的内科学章节,三十多年来逐渐转化成一个外科性疾病,得益于科学应用技术的发展,外科技术特别是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使疾病治疗方法和策略也改天换地。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垂体瘤治疗的“老兵”,我认为,从老百姓的角度,依然有必要科普一些认识:A垂体瘤不难做难做好,随着技术的开放和普及,会做垂体瘤的医生也越来越多,但这并没有改变垂体瘤中心的技术特长优势,那种“我能做”“我敢做”“我们也有做”的医生,其技术可能可以应付一些简单的病例,但复杂的、有技术含量的病例,有安全和质量要求的病人,一定要到高级别,有丰富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医院就诊,这就像马斯克能发射火箭,朝鲜也能,道理是一样的。B一些以某些器械和操作技术为特点的单位和医生,比如宣称使用神经内镜,使用神经导航技术,也不是真正的垂体瘤医生,他们仅仅是将垂体瘤作为众多神经外科疾病的一种对待而已,而垂体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往往使它需要拥有的技术要求更加苛刻和全面。C“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垂体瘤诊疗中心”就是一个围绕垂体瘤疾病深耕细作,深入研究,力求给垂体瘤患者提供一个更高的治疗选择的单位,特别在复杂性、难治性、垂体微腺瘤、垂体危像、多种手术后并发症处理、垂体疑难病例等领域,有着更多的治疗心得。4、为了垂体瘤患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祝福陈志勇和他的垂体瘤团队,一切才刚刚开始。
患者为什么需要做报到 各位患者你们好: 微信报到步骤如下: 1, 扫描我的二维码后进入公众号,然后输入您的手机号,获取验证码后输入,点击下一步; 2, 将你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地址,所患疾病名称等必填部分填好后,点击下一步; 3, 所做检查后把病历拍照上传给医生,完成报到。 为什么看完病离开医院时要报到? 当您在看完病离开医院的时候,可能很多还是有些问题没有明白,或者需要和医生再询问的,因为几分钟的诊病时间有限的。所以离开时如果可能的话关注下我在好大夫平台的个人二维码,里面也有很多你所患疾病的文章,资料以及其他患者看病的心得等,给了手机号码除非医生和你已经很熟悉了,不然你电话的时候,医生也不会详细记得你的病情情况了。当然有的医生考虑到上班已经很辛苦了,是不会再留一个联系方式的。 为什么看完病离开医院时要关注我在好大夫平台的个人二维码? 下面是常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1)患者离开医院,拿药物回家,突然会觉得药物的服用方法不太清楚?尤其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过敏反应、其他副作用怎么办?是立即停药?采取什么措施?立即去医院? 2)拿回家一两周的药物,吃了几天病情好了,要不要停药?或者吃了几天,没有效果,要不要继续吃下去? 3)做了手术,治疗回到家,感觉有不舒服,伤口感染?红肿?出血?是正常反应还是出现了问题?医生往往会告诉患者一两周后复诊,要不要必须等到这个时间? 4)事实上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复诊的时间也不是千篇一律的等等诸多问题。当然有的细心的医生会医嘱患者回到家的注意事项,但医生看每个患者的时间有限,尤其专家看一个病人也就几分钟时间,不可能说的很详细,还有也没有听得很明白,回到家忘记了,尤其老年人语言沟通也存在问题等,所以我有时也会给老人一个微信单子,让拿给他的儿女有事再问我。 5)还有不是每次医生给开的药物都一定是吃了效果的,同样的病,同样的药,有的人用了效果明显,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感觉没有效果,尤其那些很长时间的患者,这样的情况可以反馈给我,要不要复诊换成其他药物?再就是有的来医院因工作不方便,或者距离远,也可以和我联系,我看到以前的病历记录和用药情况,也可以给出一个建议,尤其外地外省的也可以开具一个电子处方去有关药店拿药,这样就不用跑大老远来医院开药,节省病人的开支。 我也在此感谢广大患者为我的付出,也花费他们的宝贵时间给我投票写表扬信,送小红花等,这也是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鼓励
总访问量 2,963,3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2,472位
科普文章 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