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妇产科学
儿科学
特色诊疗
按疾病推荐专家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切勿轻信“惊蛰服用安宫牛黄丸养生”
安宫牛黄丸一方出自温病学家吴瑭的《温病条辨》,是中医急救药中的“凉开三宝”之一,属中医方剂的开窍剂。 《黄帝内经》中说:“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宫,宫殿也,君王居住的场所。在人体,心为君主之官,心包为心脏外面的包膜,像君王所住的宫殿、宫城,具有代君受过,防范邪气攻心的功能。安宫,就是使心安居其宫。如果热邪侵犯心包,会导致心之功能失常,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惊厥等危证。 安宫牛黄丸功可清心豁痰,醒神开窍,重镇安神,使心得以安居心包,故称为安宫牛黄丸。组成安宫牛黄丸的药物有牛黄、犀角、雄黄、黄连、黄芩、栀子、朱砂、麝香、冰片、郁金、珍珠、金箔。其中:牛黄清心解毒;犀角清心凉血解毒;雄黄助牛黄以化痰解毒;黄连、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解毒;朱砂、麝香、冰片、郁金芳香辟秽,化浊开窍;珍珠镇心安神,金箔为衣,重镇以除烦躁。主要功用为清热解毒、豁痰开窍、镇惊安神。主要适用于治疗风温、春温、暑温、疫毒等温热病因热邪燔灼营血,热陷心包,痰热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以及中风痰壅,突然昏迷,面赤气粗,口眼?斜;小儿外感,热极生风,风痰上扰,高热烦躁,喉间痰鸣,神昏谵妄,惊厥抽搐者。西医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高热和心脑血管病症。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肝炎、肺炎、败血症、肝昏迷、尿毒症、高血压危象、脑血管意外等病所至的高热、神昏、谵语、抽搐、惊风、狂躁、四肢厥凉、牙关紧闭、偏瘫失语、休克昏厥等症。 现在很多宣传惊蛰节气服用安宫牛黄丸预防心脑血管病,把安宫牛黄丸作为保健药服用,对于身体瘦弱,素体阳气虚弱或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尤其是身体虚弱、阳气亏虚的中老年人,可能“保健”不成反伤身,盲目滥用只会无病致病或让病情雪上加霜。安宫牛黄丸的说明书也说:“寒闭神昏不得使用。孕妇慎用。不宜过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惊蛰节气是人体阳气升发的关键时刻,此时应该护阳、养阳,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夏养阳”。安宫牛黄丸由一派寒凉之品组成,误服此药,可能导致心阳、脾阳、肾阳受损,出现心慌、胸闷,腹痛、腹泻,畏寒肢冷等情况。另外,因其配方内的雄黄、朱砂含汞和砷等有毒物质,若不遵医嘱,擅自作为养生补品过量服用,可产生蓄积性慢性中毒,对人体的危害甚大。 所以说安宫牛黄丸是热病急救用药,并不是预防用药,更不是保健“万能丹”,也非日常可随便服用的养生保健“补品”。即使用于治病,也都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盲目服用不仅无法起到预防中风的作用,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宋鹏 主治医师 九台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3473人已读 - 浅析中医“二十四节气灸”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节气是由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转规律产生而制定的,是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以及其他星体的空间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同时造成宇宙能量的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在节气前后波动最大。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言:“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侯,气亦同,合有七十二侯,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天”的变化自然影响人体,而节气对人体影响有两个方面: 1、由于节气前后气候变化比较大,一个人如果有旧患或宿疾,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就弱,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病情加重。据医学统计,心脏病、中风、哮喘等疾病多发于节气前后和半夜。因为当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超过身体的应变能力时,人就会生病。这正是《黄帝内经》所讲的“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2、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干预,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节气灸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功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的典范。通过做节气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这样,当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这是因为按阴阳四时消长规律,人体阳气在春夏季多旺,秋冬季多敛。久病易伤阳,冬季之时,本不旺之阳受自然界影响更加虚衰,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故疾病纷纷在冬季加重或诱发。若反季节在夏季利用“节气灸”防治,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激励,并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达到温元阳、化宿疾、平衡阴阳消除病根的目的。 “节气灸”常选配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比如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椎等。一般根据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的阴阳寒热倾向,分别选择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自然界阴阳变化明显的时候施用,艾灸多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灸。一般而言,“节气灸”只要使用得当,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防治效果。
宋鹏 主治医师 九台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1569人已读 - 艾灸大椎穴强身健体
大椎穴属督脉经穴,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又称督脉之海,总督诸阳,为保健要穴。因此,艾灸大椎穴可起到保健作用。 艾灸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之功效。 据相关研究证明,艾灸大椎穴可增加人体淋巴细胞的数量,能够提高机体细胞的免疫机能。艾灸此穴可治疗颈椎病,感冒,气管炎,肺炎,呼吸道疾病,肩背痛,头痛,中暑,血液病等疾病。对治疗扁桃体炎,尿毒症,肺气肿,哮喘等病也有疗效。 【取穴】正坐低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不明显,可活动颈部,不动的关节为第一胸椎。 【方法】可先用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亦可选用艾灸盒进行艾灸,时间20-30分钟,10天一个疗程。 艾灸是传统中医针灸治疗中的灸法,是一种健康的纯天然自然疗法,无毒无害,效果明显,操作简便。但是艾灸一定要找准穴位,且艾灸时间不宜过长。
宋鹏 主治医师 九台区人民医院 中医科3717人已读
关注度 吉林省 第78名
总访问量 150,395次
在线服务患者 139位
科普文章 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