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后身体不自主抽动是什么病有一部分患者长期服用精神科药物后或者停用精神科药物以后会出现身体某一部位不自主运动,因为这种不自主运动迟于服药一段时间发生,医学上称之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dyskinesia,TD)。最常见的是口、舌、面颊不自主运动,也会出现肢体不自主抖动,最严重的是颈部和躯干肌肉出现无法控制的抽动。颈部和躯干不自主运动不仅影响患者形象,还会导致患者站立困难,甚至无法行走。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首先要停用导致TD的药物,换用锥体外系副作用小的药物。目前药物治疗方面有氯硝西泮、心得安、银杏叶等,然而疗效却不尽人意。近两年美国有一种新的药物叫做到氘丁苯那嗪,对部分患者有效,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部分症状,但是需要长期服药,费用相对昂贵。对于大多数医生和TD患者,治疗仍然很棘手。近年来,神经外科医生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技术使严重TD患者回归到正常生活。·四年前,我们报道了我院神经外科专家采用DBS手术治疗两例严重的TD患者,患者术后完全恢复正常,取得了令人震撼的效果。四年来,全国不少TD患者慕名来我院求医。下面是我们近期手术治疗的2例严重TD患者的情况,其中一例患者因长期扭动导致脊柱变形,睡觉时颈部扭动导致后枕部头发大量脱落。术前术后术前术后TD的临床发生率大概15%~20%。1、早发现、早停药,部分患者症状能完全消失;2、一些症状轻微,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的患者可采用药物治疗;3、对于一些服药无效或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TD患者,DBS手术是目前治疗TD的唯一选择;4、DBS是一项新技术,我院是全国早期开展这一技术的单位之一,目前我院手术的所有TD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最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切除了一例颅内巨大肿瘤,究竟有多大,只能用“大到没朋友”来形容。我们先来看看,肿瘤最长径超过了8.3cm,最短径也超过了6cm,接近成年男人的拳头那么大。术前磁共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没有任何功能缺陷,患者恢复满意,术后7天患者拆线出院。从术后复查的磁共振可以看出肿瘤全切除。术后磁共振(肿瘤全切)回顾近2年我院神经外科切除的最大的肿瘤,我们来比较一下。2020年切除的最大肿瘤最长径7.94cm,2021年切除最大的是一个颅内多发性肿瘤,都在前额部,两个肿瘤最长径加起来超过了11cm。这两个肿瘤均已经全切除。我科2021年切除的最大肿瘤我科2020年切除的最大肿瘤颅内肿瘤最大能长多大呢?我们搜索了一下,这个印度人的脑肿瘤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脑肿瘤,重量接近1.8公斤。但是这个脑肿瘤90%以上位于颅外。这些脑肿瘤为什么生长如此巨大患者才来就医呢?原因是巨大肿瘤大多数都是良性的,生长缓慢,病人慢慢适应了,等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肿瘤已经很大了;大的肿瘤一般情况下生长在非功能区,不会马上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咱们中国人忍耐力很强,很多人都是“小病拖成大病”后才到医院就诊。脑肿瘤早期有哪些临床症状呢?1、慢性头痛,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2、一侧肢体乏力;3、面部或肢体抽搐;4、言语困难、说话词不达意;5、情绪低落或话多兴奋;6、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7、听力下降、耳鸣;8、视力下降;9、内分泌失调;10、感觉异常。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提醒您: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请到神经外科就诊,尽早行头颅CT或MR检查,如果发现脑肿瘤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有些脑肿瘤切勿等到不能忍受了再去手术,如果这样只会增加外科医生的手术难度,同时患者的手术并发症也会成倍增加。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是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主要是头面部)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痛。由于疼痛过于剧烈,很多人将其称为“天下第一痛”。面对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一部分患者希望及早治愈,盲目就医,采取一些偏方、祖传秘方,用一些不正规的治疗;另一部分患者则认为去医院也就是开止疼药,吃多了反而对身体不好,选择硬抗,最终延误了病情,还徒增患者的烦恼。下面,我们就将给大家讲讲三叉神经痛该怎么治疗,让大家明白如何“拯救”自己的三叉神经痛。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聊聊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属于十二对脑神经中的一对,是一组混合神经,意思就是三叉神经中既有感觉功能,又有运动功能,主要起支配人体面部、鼻子、口腔部位的感觉,以及支配人体咀嚼功能的作用。三叉神经从大脑里面发出,经过一个名叫“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结构,这里主要是神经细胞主体所在的部位,之后分为三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因此被称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原则上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疗效不好、或疗效越来越差、或难以承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在三叉神经痛起病前期,像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通常疗效较好,能显著控制疼痛发作,但随着疾病的发展,后期药物疗效可能会逐渐减退,并且随着药量的增加,许多患者出现药物的副作用,如顽固性头晕等,因此在疾病后期,需要寻求更加有效的治疗方式,也即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外科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微血管减压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①微血管减压术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手术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现在一般认为是由于三叉神经根被血管压迫引起的。三叉神经就像一根电线,外围包裹着一层“绝缘层”,医学的名称叫髓鞘。三叉神经在从大脑发出之后,沿途会经过很多血管,这些血管可能会对三叉神经产生压迫,在长期血管压迫的影响下,三叉神经局部的“绝缘层”就会被破坏,使得相邻的神经纤维之间发生短路,患者就会感受到剧烈的疼痛。微血管减压术其实就是在全麻下,在耳朵后面切开一个长约5cm左右的皮肤切口,暴露出颅骨,然后打开颅骨进入颅内,在显微镜下把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移开,然后再用一些特殊的垫片将血管和神经分隔开来,从根本上解决产生疼痛的根源。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有效控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研究发现,术后1周疼痛控制率在80.3%-96.0%,5年内为72%-85%,10年内的随访发现有70%的患者疼痛完全缓解。②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微球囊压迫术对于不愿意做开颅微血管减压术,或身体条件不适合开颅手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三叉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则是另一个较好的选择。经皮穿刺三叉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是在影像引导下,利用套管穿刺针,经皮肤穿刺,将球囊通过套管针精确地送到前面所说的“三叉神经半月节”所在的部位,之后往球囊中注射造影剂让球囊充盈,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数分钟,以破坏神经节中传导疼痛的神经纤维,从而达到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目的。微球囊压迫术是通过损毁神经来达到止痛效果的,故其中89%-10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面部麻木感,因此微球囊压迫术适合能接受面部麻木风险的患者。相对于微血管减压术来说,微球囊压迫术不需要开颅、手术创伤小,因此适合高龄或身体条件差而不能耐受开颅手术、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无效或复发等患者。LGF淡如水微球囊压迫术初始有效率为82.0%-93.8%,1年内复发率为25.4%,10年内复发率为31.9%。总体上来说,微血管压迫术是针对发病机制进行的手术治疗,因此对于术前检查有明确压迫神经的血管,或不能明确责任血管但高度怀疑可能的患者,都应该优先选择微血管减压术。对于不能耐受开颅手术或微血管减压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也可以选择微球囊压迫术进行治疗。经过规范的药物和手术治疗,相信大家的三叉神经痛都能被“拯救”,从此摆脱这难缠的“天下第一痛”。
总访问量 2,135,108次
在线服务患者 3,529位
直播义诊 30次
科普文章 1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