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鼎城区妇幼保健院

公立三级妇幼保健院

推荐专家

小睑裂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小睑裂综合征遗传简介一、概述小睑裂综合征,又称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BPES)、Komoto综合征及先天性睑四联征及小睑裂畸,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外显率高。FOXL2基因突变是BPES最常见的发病机制可能为胚胎3个月前后,由于上颌突起发育抑制因子量的增加,与外鼻突起发育促进因子间平衡失调。本病主要表现为睑裂狭小,伴有发育迟缓、先天性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智力低下等。此外还可有两眼内毗间距扩大,下泪点外方偏位。BPES相关FOXL2基因突变有200余个。经过规范治疗,一般可使眼部外观得到改善。多为家族性,偶有散发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约为l/50000。二、临床分类1.?Ⅰ型:有明显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可合并卵巢早衰(POF)而致不育,男性生育功能正常,通过患病男性传递,外显率100%。2.?Ⅱ型:性别差异不明确,男、女性患者均只累及眼部,生育功能正常,父亲、母亲的致病基因传代机会均等,外显率约为96.5%。三、病因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胚胎3个月前后,由于上颌突起发育抑制因子的增加,与外鼻突起发育促进因子间平衡失调所致,致病基因是FOXL2,位于染色体3q23区域。四、症状(一)典型症状1.??睑裂狭小:成年人正常水平睑裂宽度为25~30mm,而本病患者睑裂宽度常为20~22mm。2.?上睑下垂:患者存在中重度上睑下垂,双侧对称。由于上睑提肌发育不良,上睑提肌肌力减弱,患者为克服上睑下垂所致的视野减小,常呈现仰首皱额的特殊姿态。3.?倒向型内眦赘皮:为内眦角前方的一条半月形皮肤皱襞,下睑皮肤随下睑眼轮匝肌走行向上伸展而成。倒向型内眦赘皮同时缩短了睑裂宽度及高度。4.?内眦间距增宽:由于内眦外移所致,由于患者眶骨发育正常,故患者瞳距多正常。5.?其他:可有泪道畸形、小眼球、视神经盘缺损及眼球震颤等。(二)伴随症状眼外表现有鼻梁低平、耳畸形、上颚高拱及短人中等。卵巢功能早衰是Ⅰ型女性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40岁前发生闭经,血清促性腺激素升高,雌、孕激素减低,B超可见偏小的子宫和条索状卵巢。上睑下垂可致弱视、斜视及屈光不正。五、遗传特点1.?BPES是单基因疾病:超过半数患者因父母遗传而患病,少数病例没有家族史。2.?致病基因:FOXL2,位于染色体3q23区域;外显率100%。3.?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见的婚配型是患者为杂合子,与正常人婚配,子代中将有50%个体是BPES患者。4.?临床特点:临床表型(Ⅰ型)有性别差异。六、检查与诊断(一)检查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眼部检查,观察患者的眼睑、角膜、结膜、眼球运动是否正常,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睑裂宽度是否小于正常值,是否存在内眦赘皮。2.?基因检测:必要时,进行基因及染色体检测,有助于诊断本病。3.?影像学检查:卵巢B超可见部分患者偏小的子宫和条索状卵巢。(二)诊断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没有特异的诊断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Ⅰ型患者在临床表现的同时还应诊断为卵巢功能早衰,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上睑下垂、内眦赘皮等疾病。七、治疗与预后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改善患儿外观,最大程度地恢复其视力。医生会根据病因、临床症状、检查结果等给予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目前手术是矫正眼部畸形唯一的治疗方式,治疗时机的选择仍存在争议,早期手术有利于患儿视力的发育,而晚期手术可获得更确切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本病一般无需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内眦赘皮矫正术,用于内眦赘皮症状严重者。上睑下垂矫正术,主要取决于上睑下垂的程度及提上睑肌的功能。外眦开大术,仅适用于内眦开大和上睑下垂矫正术后,睑裂宽度仍不足的患儿。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一般预后良好。八、遗传咨询与预防1.?确定致病基因(FOXL2)。2.?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咨询。患者的后代各有50%会发病。3.Ⅰ型女性患者可合并卵巢早衰(POF)而致不育,男性生育功能正常,通过患病男性遗传给代。4.?为避免后代患病,可采用辅助生殖的方法受孕;挑选没有致病基因的囊胚植入子宫。5.如果有过BPES生育史或者BPES患者已经怀孕,可做羊膜穿刺检查,确定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6.?妊娠20-24周时,超声筛查可以发现胎儿发育不良和部分大的结构畸形(如颅面部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