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烧伤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什么样的伤口能碰水?伤口究竟能不能碰水?这个问题让很多朋友感到很困惑。小时候,一旦受了伤,父母都会反复提醒我们:“伤口可千万别碰水啊,湿了就容易感染。”但后来会发现:哪怕我们坚持了一个星期不洗澡,膝盖上的擦伤还是感染流脓了。长大以后,去医院看病,医生会说:“你这个伤口可以洗澡了,如果再不洗,就更容易感染。”大部分的人,听了医生的话以后,都会很纠结——到底该不该洗呢?一边是从小的教育,一边是专业的意见,该听谁的呢?其实,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建议都是对的。只不过针对不同的愈合方式,我们要使用不同的碰水策略。我们平时生活中的伤口处理方法,叫做干性愈合,也就是暴露疗法。一般的愈合过程是:伤口渗液--自然风干--成痂--痂皮脱落--愈合。如下图所示,就是一种典型的干性愈合过程。生活中的伤口一般都比较轻,比较轻的伤口,可以用干性疗法。既方便,又不用花费太多钱。这种干性愈合的方式,建议早期不要碰水。很多人误以为是水把细菌带到了伤口上,其实并非如此,是水把痂皮变成了伤口的培养皿,潮湿的环境才是元凶。一旦痂皮潮湿,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创面感染。人们常说:“伤口要透气。”这也是一个误解,皮肤是不需要呼吸的,所谓的“透气”,指的是让流动的空气带走痂皮里的水分,干干的痂皮就不容易感染了。那为什么有时候明明一直没有碰水,伤口还是感染了呢?因为对于深度伤口,干性愈合就不再适合了,无论如何风干,都会痂下积脓。所以在医院里处理伤口的时候,往往使用湿性愈合来处理深度创面。医生并不是不会干性愈合,而是到医院来看病的患者,一般都是干性愈合失败的深度伤口。如果再使用干性愈合,再次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高。湿性愈合的过程和干性愈合完全不同,是不产生痂皮的一种愈合方式。如下图所示:湿性愈合的优点是不容易感染、愈合速度快、愈合质量高、留疤程度轻。但是花费会比较高,而且要经常换药,比较麻烦。下图是一位患者两处创面使用不同愈合方式的效果。由于眼睛周围不方便包扎,也不适合用药膏,所以选择了干性愈合。额头创面可以缠上绷带进行湿性愈合。可以看到,愈合后皮肤的色素沉着程度是完全不同的,采用湿性愈合的额头更淡一些。所以,每当有患者问我:“医生,我的伤口什么时候能结痂”的时候,我很难用一句话来解释这个原理,因为湿性愈合是不会结痂的。既然湿性愈合的过程没有痂皮形成,也就可以碰水了。不但可以碰水,有些创面,还必须要碰水。比如3周后的创面,无论有没有痂皮,都需要洗澡了。因为伤口长时间不冲洗,里面的细菌比水里多很多。更可怕的是,伤后一个月左右的时候,伤口上会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会吃皮的细菌,伤口要是再不冲洗,愈合的伤口也可能会重新破溃。长时间不冲洗伤口,还会引起另外一个并发症——湿疹。伤口周围会瘙痒难忍和出现红色的疹子。有时候还会在面部、颈部出现疹子。很多病友都怕是得了什么怪病,其实这就是湿疹的一种临床表现。这里再说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朋友会说:“我洗过伤口了,用消毒水洗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消毒剂的擦拭并不能代替自来水的冲洗,应该用温的自来水对着伤口冲,要用肥皂或者沐浴露涂抹,还要用手轻轻抚摸擦拭。为啥消毒剂不能代替自来水呢?因为液体量不够。清洗伤口靠的是物理清创的作用,和洗碗是一个道理。碗洗得干不干净,关键的因素是洗了几遍?是否用力擦拭?这些全都是物理作用。并非是用了几滴神奇的洗洁精,就能把碗洗干净的。?总结一下:深度伤口,选择上药包扎的湿性愈合,可以碰水;浅度伤口,可以干性愈合,暴露在外面风干。一旦选择了干性愈合,在痂皮脱落前,最好不要碰水;如果伤口感染了,或者超过3周以上,痂皮依然没有脱落,就应该转为湿性愈合,就必须要碰水了。?给我们的启发:有些看似很难说清对错、扑朔迷离的问题,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到关键变量。比如伤口碰不碰水的问题,一旦引入了愈合方式这个变量,答案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有时候我们为了解决问题,会坐在办公室里硬想,或者与别人争论对错,这都是闭门造车的行为,结果往往徒劳无功。要想真正解决问题,不如躬身入局、亲手实践。找到那个关键的变量,问题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