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憋尿的害处
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之一,经肾脏滤过,储存于膀胱。正常膀胱容量约为400 ml,当膀胱内尿液累积到200 ml时,则会向大脑发出信号,出现尿意感;当膀胱内尿液接近400 ml时,则会产生强烈的“上厕所的冲动”。如果不及时排出尿液,尿液达到500-600 ml时,排尿肌肉会出现膨胀而松弛;若继续憋尿,超过膀胱容量的极限时则会出现“尿失禁”。 健康成年人偶尔一次憋尿并不会导致大的问题,但如果养成憋尿的习惯则可能会影响健康。那么,长期憋尿对机体都有何影响呢?一起了解一下吧! 1. 疼痛 经常憋尿,膀胱长时间过度充盈,膀胱壁压力增大可引起膀胱或肾脏疼痛。而且,长时间憋尿后小便时亦会有疼痛感,尿液排出后,肌肉可能仍保持部分紧闭状态,继而导致盆腔痉挛。 2. 引发尿路感染 长时间憋尿,尿液中细菌大量增加,可引发尿路感染,严重者可导致膀胱炎或肾盂肾炎。此外,液体摄入量不足者,膀胱内储存的尿量不足以引发尿意感,无法及时排出尿液亦可导致细菌增殖,引发尿路感染。出现尿路感染时,可表现为尿痛、下腹痛、血尿、尿液浑浊、尿液恶臭等。 3. 膀胱收缩无力 经常憋尿,膀胱压力长期增加,可导致膀胱肌肉无法正常收缩,松弛无力,出现排尿不畅、排尿缓慢等现象。一旦出现膀胱收缩无力则需给予尿管辅助排尿。 4. 损害盆底肌 经常憋尿还可能会损害盆底肌,导致尿失禁。 5. 诱发排尿性晕厥 憋尿太久突然排尿,容易导致神经过度兴奋同时膀胱排空过快,腹腔压力不足,血液往下走,导致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脑供血不足,导致排尿性晕厥。 6. 引发肾结石 排尿有助于排出细菌和矿物质,如尿酸和草酸钙;若长期憋尿,可导致尿液内矿物质增加,促进肾结石的形成。
冼美燕 主治医师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消化肾病内科5478人已读 - 肾炎治疗的目的
肾炎治疗方案的确立主要是根据肾脏病理损伤的类型而定。不同的肾炎类型,其治疗手段会有不同。一般来说,肾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 控制肾炎引起的全身症状; 2. 减轻及改善肾组织的炎症损害; 3. 预防或纠正合并症或并发症。 肾脏病治疗的核心是防止肾功能恶化而不是单纯改善蛋白尿或血尿。
冼美燕 主治医师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消化肾病内科1383人已读 - 蛋白尿
转自医脉通 蛋白尿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可加重肾脏损害。本文就蛋白尿的分类,原因等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参考。 定义 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尿蛋白超过150 mg/24h或100 mg/L,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 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常见原因 ◆ 生理性: 运动、发热或脱水等。 ◆ 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肾炎、紫癜肾炎等。 ◆ 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反流肾病、肾发育不良、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分类 生理性蛋白尿 发热,剧烈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患者肾脏无器质性病变。可分为: ◆ 直立性蛋白尿:尿蛋白在直立时出现,平卧时消失。常见于青少年,尿蛋白定量一般小于<1 g/24h。可由左肾静脉受压和早期肾脏器质性病变引起。 ◆ 功能性蛋白尿:尿蛋白量一般小于<1 g/24h,见于剧烈运动后,发热/脱水,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神紧张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去除病因后即可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肾脏器质性病变导致,多为持续性蛋白尿。 ◆ 肾小球性蛋白尿 由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引起的蛋白尿,见于多种肾小球疾病,特点为肾病范围蛋白尿(≥3.5 g/d)较常见,以白蛋白等中大分子为主。而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组分,肾小球性蛋白尿又可分为选择性蛋白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2种。 (1)选择性蛋白尿 以清蛋白中分子为主,可伴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和少量小分子β2-M、Fc片段等。无大分子蛋白(IgG、IgA、IgM、C3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 g/d,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 以中大分子蛋白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 g/24h。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可进展为肾衰,预后较差。常见于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病变导致对正常滤出的小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重吸收能力下降,继而引起蛋白尿。蛋白量一般
冼美燕 主治医师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消化肾病内科1516人已读
关注度 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92名
总访问量 91,796次
在线服务患者 98位
科普文章 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