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介绍
现收录科室医生35名,其中16位正高级专家、7位副高级专家,现已有27位医生开通了在线问诊服务,累计帮助了12852位患者,获得766次患者好评。 普通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现有医生21人,博士导师4人、硕士导师5人,教授5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讲师、主治医师3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19人,博士18人。每年收治病人接近1500人,手术例数达一千多例。床位使用率达128.1%,病床周转次数36.4,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14.9天抢救危重病次数42,抢救成功率达99%左右。 临床工作: 主要收治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病人,包括肝脏、胆道、胰腺、脾脏的良性和恶性肿瘤。主要有原发性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胆囊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胰腺良性肿瘤、门脉高压症、阑尾炎、腹外疝等等。主要开展的临床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肝细胞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 2.肝细胞癌精准治愈性治疗技术的探索与评价 3.索拉菲尼联合S-1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机制探讨 4.肝癌微波消融后起免疫增强作用肿瘤抗原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5.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对原发性肝癌进行精准肝切除 6.预测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疗效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 7.S-1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机制探讨 8.微波+射频联合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9.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影响肝癌消融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临床研究 10.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科学研究: 近5年,科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厅基金共3项。每年在国内外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约4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近20篇;主编专著1-2部。近3年来主要开展的科研项目有:清除Gr1+CD11b+髓源性抑制细胞联合微波消融瘤内注射免疫微球减少肝癌消融术后复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Mir-200在肝星形细胞促进肝硬化肝癌发生发展中的抑制作用和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2.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规律及调控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3. Elmo1-Nck 的相互作用在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血清循环miRNA表达谱用于早期肝癌诊断和复发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抑制Treg联合微波消融瘤内注射免疫微球的抗肝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6. 腺相关病毒载体介导miR-338-3p治疗HBV相关肝癌的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7. CFTR调控MUCs表达在肝内胆管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8. Wnt通路激活与调控及其关键因子甲基化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作用及意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 9. Sorafenib增强GM-CSFGPC3 DNA疫苗抗肝癌免疫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10. 组织因子超微载体SiRNA肝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11. \"DNA甲基化在胆管癌侧群细胞成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12. 预测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疗效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基金) 13. 调节性T细胞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和机制的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14. 抑制调节性T细胞联合微波消融原位疫苗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15. 原发性肝癌消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调变及功能分析(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6. 微波消融联合原位疫苗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7. FoxP3/GPC3-DNA疫苗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8. 下调FAK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9. 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建立早期诊断肝癌及其转移复发的miRNA表达谱(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0. 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影响肝癌消融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临床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21. 微波消融联合原位疫苗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人才培养: 每年招收博士生3-5人,硕士生5-7人。现读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9人。每年接收进修医生15-20名。还有本科学生的英文班、中文班大课,本科班见习课等教学任务,是实习医生的外科实习主要基地之一。
好评墙 64
查看全部病情描述:患者上腹不适,诊断为胆管肿瘤 看病过程:3月17日...
病情描述:患者腹痛 看病过程:经检查查看后,科室讨论决定方案...
病情描述:肝癌 看病过程:医生对病人非常好,手术治疗,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