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查看全部
科普·直播义诊专区 查看全部
- 精选 反复发作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旁腺本身病变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多及血钙升高为主要特点并且临床表现为多系统病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血钙增加能显著增加胃酸的分泌,一是通过钙离子促进突触释放乙酰胆碱, 兴奋迷走神经刺激胃壁细胞分泌胃酸; 二是直接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胃泌素分泌, 从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 这是笔者碰到的一个真实病例。病例中患者以反复胃溃疡病史就诊,但症状反复发作,最终找到了幕后的「真凶」,针对「真凶」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未再复发。所以日后大家在临床工作中遇到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反复出现的患者时,需注意寻找其背后的「真凶」,而不是所谓的「头疼医头,脚痛医脚」。
米良春 主任医师 顺义区李桥镇卫生院 综合内科1212人已读 - 精选 新三大常规(血常规、CRP、SAA)在临床的应用
“新三大常规检测”概念,即为:WBC+CRP+SAA。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儿科蒋瑾瑾教授鉴于SAA检测在婴幼儿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提出的。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 摘要: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威胁着人类健康。早期明确感染病原,对治疗极为重要,故寻找能早期诊断,检测疗效好且特异性高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对临床及时诊断、有效治疗、降低病死率,同时避免抗生素滥用,减少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 01 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CRP 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后6-8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顶峰。升高幅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指标,病毒感染时CRP一般不增高,但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时也增高。 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包括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后感染的监测;抗生素疗效的观察;病程检测及预后判断等。 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应用免疫化学法,如单项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胶乳法、免疫速率散射法比浊发和ELISA等。其原理都是利用特异性抗CRP抗体与待检标本中CRP反应,根据形成的沉淀环直径、沉淀峰高度、凝集程度、呈色程度或其他免疫反应结果判定待测标本阳性、阴性或CRP含量。 CRP特点: 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炎症急性期、恶性肿瘤、局部缺血、组织损伤——→肝脏分泌,数小时内急剧上升是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 2、半衰期18h——→炎性反应控制后,迅速将至正常水平炎症恢复的评价指标 4、增高幅度反应病情变严重程度 CRP生物学特征: ●1、受多种细胞因子如IL-6、IL-1、TNF-a等的调节和诱导。 ●2、CRP与补体C1及FcTR的相互作用使其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如宿主对感染的防御反应、对炎症反应的吞噬作用和调节作用等。 ●3、与受损细胞、凋亡细胞及核抗原的结合,使其在自身免疫疾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健康状况下的CRP正常范围: 临床上一般<10mg/L为正常,连续结果的前后比较更有意义。 所有年龄段 <6mg/L(平均低于1mg/L) 新生儿: <2mg/L(平均0.32mg/L) 儿童: <2.2mg/L(平均0.16mg/L) 成年男性: <5.2mg/L(平均0.5.5mg/L) 女性: <4.6mg/L(平均0.42mg/L) 吸烟者: 中值为11.5mg/L 孕妇: <20mg/L CRP的影响因素: 病人的年龄、营养状况、不良习惯、激素水平及疾病持续时间和感染类型、特别是对怀孕期妇女等因素,CRP的基线水平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应当结合临床的同时能够参考更敏感的指标综合判断。 检验要求: 1、多种样本类型:CRP主要面对门急诊病人特别是儿童病人,应做到静脉血、末梢血、血清血浆标本全部适应。 2、样本周转时间:TAT时间很短,常见要求为小于30min。 误区释疑: CRP根据临床意义的不同分为hsCRP和常规CRP。常规CRP是区分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指标,hsCRP是诊断和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有效指标,在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栓塞等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 0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Serum Amyloid A,SAA) SAA ●1、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肝脏中合成,并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结合,与CRP相仿,用以评估急性时相反应进程。 ●2、正常情况下血浆含量很少,当机体受到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抗原刺激后,肝脏合成大量的SAA入血。当抗原清除后则迅速下降。 ●3、SSA是个灵敏的参数,它在炎症反应大约5-6h后开始升高,且上升时间早于CRP,病毒感染时上升显著,病原清除后,SAA又迅速将至正常水平,因此可做为反应集体感染和炎症控制的敏感指标。 ●4、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辅助诊断、冠心病风险预测、肿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动态观察、移植排斥反应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改善观察方面。临床上一般SAA浓度<10mg/L为正常,与CRP参考范围一致。 SAA的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应用酶标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免疫散射法或免疫比浊法。原理同酶标免疫法。正常值:<10mg/L,由测定方法确定。 SAA的发展: 1962年淀粉样变性前体物质 1979年非感染性炎症指标 1979年肿瘤检测指标 1982年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993年感染性疾病指标 1993年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独立预测指标 SAA的特点: 1、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2、感染、炎症、外伤、肿瘤—→肝脏分泌,5-6h内升高约1000倍反应机体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 3、半衰期只有50min—→炎症反应控制后,迅速将至正常水平炎症恢复的评价指标 4、增高幅度反应病情严重程度 SAA应用体会 1、快速诊断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新试验。 2、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更高。 3、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4、在特殊病毒感染、风湿性疾病如:手足口病、EB病毒感染、CMV感染、轮状病毒感染、疱疹性口炎、川崎病等上升较显著。 5、知道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6、与CRP联合检测能有效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避免抗生素滥用。 7、poct及时检测,快速、精准。 检验要求: 1、多种样本类型:因和CRP的联合应用更具备临床价值,面对门急诊病人特别是儿童病人,应做到静脉血、末梢血、血清血浆标本全部适应。 2、异构体的影响:以单抗为原料的试剂盒,专一性强,可避免与SAA异构体的交叉,结果更准确,但成本会有所增加。 临床开展依据: 1、是否对诊断有帮助 2、标本采集是否方便 3、报告快速 4、价格合理 5、病家接受 03 SAA与CRP联合检测 ●SAA、CRP联合检测更能体现优势互补,对真菌、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多一份依据。 ●SAA/CRP比值更能体现单项指标不能反应的临床意义。 感染性疾病中与CRP的比较 比较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SAA 比CRP升高更早、下降更快、幅度更大★★★ 明显增高★★★ CRP 明显增高 不增高或略增高 意义: SAA、CRP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并非是简单的重复检查,二是1+1>2,两者优势互补,使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高。加上血常规检查,被称为临床检验新三大常规。 文献报道: ●1、SAA、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及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时SAA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RP。病毒感染者SAA检测敏感性为100%,CRP检测对病毒感染不敏感,而细菌感染者SAA与CRP均升高,病毒感染者仅SAA升高,而CRP不升高因此同时检测SAA和CRP有助于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鉴别细菌和真菌感染。 ●2、SAA和CRP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 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P<0.01),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 结论:联合检测SAA和CRP有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尤其血清SAA/CRP比值的诊断更有意义。 ●3、SAA、CRP与血常规张WBC计数联合检测有助于儿科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初步诊断,病情评估,指导治疗,减少不必要抗生素的应用,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04 血常规、CRP、SAA 临床常见组合 检测指标 临床诊断辅助 常见治疗方案 WBC正常+CRP正常 依赖经验推理,可能为非细菌感染原因导致 依赖经验推理 WBC正常+CRP↑ 提示存在细菌性或病毒感染的可能 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 WBC正常+SAA↑+CRP正常 提示存在病毒感染的可能 ★★★契合循证医学的要求 抗病毒 WBC↑+SAA↑+CRP↑ 提示存在细菌性感染的可能 抗生素 相关性 05 案例 患者: 男、12岁、主诉‘’咳嗽、头痛2天、伴呕吐”、门诊查体情况尚可、体温39.5℃。 检验: WBC:正常、CRP:6.2mg/l、中性粒细胞:65%、SAA:80mg/l。 诊断: 根据患者体征及CRP+SAA+WBC联合检测结果,初步诊断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经过西地兰口服治疗,嘱咐患者多喝水多休息,三天后门诊复查SAA<6mg/l,症状体征消失,体温正常。 分析: 入院时WBC、CRP、中性粒细胞正常;SAA升高,是典型的病毒感染症状。出院时SAA恢复正常,也印证了感染时上升快、治愈后下降快的特点。临床用药准确得当,节省了患者费用,也避免了抗生素滥用。 以上病例可以看出,通过非特异性感染指标的组合使用,从而获得快速的、特异性辅助诊断效果是应用的创新;血常规、CRP、SAA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避免抗生素的滥用,从而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对国家和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
米良春 主任医师 顺义区李桥镇卫生院 综合内科4.2万人已读 - 精选 学会血糖控制
1. 控制饮食了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 1 型糖尿病还是 2 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轻重如何,不论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 患者很容易把「控制饮食」理解成「饥饿疗法」或「严重偏食」,在沟通的时候需要详细了解饮食控制的具体情况。 2. 坚持运动了吗? 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 但患者运动很可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某一天非常高强度锻炼(甚至是无氧运动),某几天又完全「葛优躺」。运动细节也得沟通到位。 3. 药物选择是否得当? 糖尿病人用药讲究个体化,应当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如糖尿病类型、胰岛功能状况、血糖谱特点、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等等,合理用药。拿 2 型糖尿病来说,如果患者体型肥胖,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为主,宜首选双胍类和胰岛素增敏剂;如果患者体型消瘦,常常提示胰岛素分泌不足,应选用胰岛素促泌剂。而对于胰岛功能已经衰竭的糖尿病人,就应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 4. 用药剂量是否合适? 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其实,药量过大同样也会使血糖居高不下。这是因为药量过大可导致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人,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5. 药物用法是否正确? 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拜糖平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 再如,根据药物半衰期的不同,有的药需一日三次服用,有的每日一次即可。糖适平、美吡达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一日三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 1~2 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而瑞易宁、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每日服用一次即可。 6. 药物联用是否合理? 单一药物治疗在开始时多可奏效,在经历数年后,常出现药效降低,血糖逐渐升高现象,此时应及时采取联合用药方案。但联用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联用,例如「糖适平+二甲双胍」、「诺和龙+阿卡波糖」等等,这样降糖效果更好,而副作用较小。 7. 治疗依从性如何?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经常忘记或遗漏服药,结果导致血糖升高、波动。不少患者服药后,血糖降至正常后就停用降糖药,等到血糖回升到很高时,再服原先降糖药的剂量就很难达到治疗目标。关于这一点,临床医生要重点告知:服降糖药时,血糖稳定在正常,要长期坚持治疗,切不可见效就停。 8. 胰岛功能是否衰竭? 随着病程的延长,2 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将逐渐减退以至完全衰竭。许多降糖药物(主要指胰岛素促泌剂)发挥药效的前提是患者尚保留一定的胰岛功能,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的。当患者胰岛功能严重降低,这类药物(主要指优降糖、美吡达等磺脲类药物)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致使血糖居高不下。 9. 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讲就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多见于肥胖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病人存在胰岛素抵抗,必须配合使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单独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往往效果欠佳。 10. 是否在服用对降糖有影响的药物? 要考虑到患者并存其他疾病,服用的一些药物具有升糖作用,如糖皮质激素、b—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等,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失控。 11. 是否并存其它内分泌疾病? 有些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亢、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库兴氏病(皮质醇分泌过多)等,这些内分泌疾病同样可以导致血糖升高。 12. 是否存在应激? 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脑卒中、妊娠等应激等应激因素皆可使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了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导致血糖居高不下。对于某些血糖居高不下的患者,一定要注意排除感染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牙周炎等等。 13. 有无不良情绪? 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气恼、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都会引起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因此,保持情绪稳定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14. 睡眠好不好? 长期失眠或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要告诫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保证 6~8 小时的睡眠时间。 15. 是否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常常因季节变化而波动。每当冬季来临,病人食量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加之寒冷刺激促使肾上腺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加,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血糖升高。 16. 是否存在误诊误治? 1 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但目前看来,成人期发病的 1 型糖尿病(LADA 型糖尿病)也不罕见,由于它的某些症状与 2 型糖尿病颇为相似(如发病迟、起病隐匿、病程初期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有效),再加上目前对糖尿病自身抗体的检查尚未普及,因此,常被误诊为 2 型糖尿病。这种病人在病程早期,口服降糖药有效。但因其胰岛功能衰竭很快,过不了多久,病人就会出现口服降糖药继发失效,导致血糖反弹。 17. 是否疏于血糖监测? 定期的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药物调整。有些患者并没有听从医嘱而不重视血糖监测,吃药凭着感觉走,血糖很难得到良好控制。沟通时要注意询问并查看详细的血糖监测记录。 总之,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对血糖的控制。但只要找准原因,对症施治,控制好血糖也并非难事。
米良春 主任医师 顺义区李桥镇卫生院 综合内科1604人已读
问诊记录 查看全部
- 尿白细胞1+ 现在在医院做甲舌囊肿手术,入院检查结果发现尿白细胞1+和隐血... 请您帮忙看看我的检验单,有什么问题吗?总交流次数3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女 55岁 平时感觉肚子有气,上腹疼痛和不舒服 最后交流时间 2021.04.01平时感觉肚子有气,上腹疼痛和不舒服 平时会疼睡眠不好坐着也疼站着也疼过飞机来电话也会导总交流次数2已给处置建议
- 患者:男 42岁 脾肾阳虚,脾胃虚寒 最后交流时间 2017.08.04脾肾阳虚,脾胃虚寒 脾胃虚寒,舌苔比较厚总交流次数9已开处方
- 患者:女 29岁 出满月后腰疼膝盖疼,经常出汗 最后交流时间 2017.06.24出满月后腰疼膝盖疼,经常出汗 哺乳期间喝这些中药对孩子有影响吗?孩子出湿疹,喝这些中药会导致孩子过敏吗?总交流次数23
- 患者:男 43岁 转氨酶97 最后交流时间 2018.01.24转氨酶97 转氨酶高吃葵花护肝片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可以吗总交流次数3
关注度 北京市 第142名
总访问量 1,796,985次
在线服务患者 2,518位
科普文章 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