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家

儿童近视科普知识 查看全部

反转拍训练,过犹不及对于众多近视、弱视孩子的家长来说,反转拍训练的益处已经耳熟能详。然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其潜在的风险。今天的主角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在2022年底被查出患有近视问题后,家长在网上了解到反转拍对近视儿童视力改善有积极作用,于是迫不及待地让孩子开始了反转拍训练。由于对孩子早期近视感到焦虑,除了严格控制用眼时间外,家长决定采取高强度训练方式,要求孩子每日早晨、傍晚、完成作业后以及睡前各做一次反转拍训练,每次持续约15分钟。初期,孩子的裸眼视力确实有所提升,半年后的散瞳验光结果显示近视度数仅增加了25度。然而,在之后几个月里,尽管维持着相同的反转拍训练强度,到2023年10月时,孩子的裸眼视力却从原本的0.6和0.8急剧下降至0.2至0.3之间。今年年初再次进行散瞳验光,发现孩子的双眼已发展为真性近视,度数达到100多度。尽管这一年中,家长格外关注孩子的日常用眼卫生,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并确保高效完成作业,但每天仍坚持进行3至4次反转拍训练,令人费解的是,近视度数仍然快速增加。虽然近视加深的原因多样且深层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从这个案例来看,反转拍训练过度可能是原因之一。近视防控是个“攻城”过程——“防御方”要多点布阵、查缺补漏;“攻击方”则多点出击、见缝就钻。有些“兵”用好了是友军,用不好就成了敌人的内应。1.过度看近可能导致调节痉挛(即假性近视)。适度使用反转拍有助于缓解这种状况,但如果训练过于频繁或强度过大,反而会诱发调节痉挛。就如同适量运动可以放松肌肉,而过度运动则会导致肌肉抽筋一样。2.对于存在调节不足或调节灵敏度较差的眼睛,适当的反转拍训练可有效改善调节力及调节灵敏度(即看清远近目标的能力)。然而,过度依赖并强行调用眼部调节功能,反而会使调节灵敏度降低。3.反转拍训练是持续的看近过程,训练量过大,也会因为这种近环境的近视诱导作用,加快近视加深。反转拍训练过程中引发的眼部疲劳可能会导致调节痉挛和调节滞后,这两种情况都可能间接加速近视的进展。那么,如何判断正在接受反转拍训练的孩子是否存在训练过度的问题呢?——答案是:视光科专业调节功能检查。没有进行专业调节功能检查,是否能够察觉这些问题呢?——理论上,尤其是当出现明显的调节痉挛或调节过度症状时,是可以识别出来的。目前网络上流传的许多反转拍教程中,往往会提及“周期”概念,例如若在1分钟内,“周期”数越小,或者在反转拍训练过程中出现一面能清晰看到视标而另一面始终模糊不清的现象,很可能是存在调节功能异常的信号。总结:面对反转拍训练这一工具,家长们应充分了解其合理使用方法,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避免因过度训练带来反效果,从而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
孩子配眼镜,去医院还是眼镜店?家长们,相信你也被这个问题困扰过,在网上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不知怎么选择。家长之所以会产生这个疑问,有几个原因:1、认为医院和眼镜店都可以配镜——既然都是配镜的,就眼镜而言,应该没什么不同。很多家长小时候的眼镜就是在眼镜店配的、也都好好的,容易先入为主。2、医院(尤其是大医院)有相对的地域垄断性,竞争不充分。相比去医院挂号、排队、检查等一系列流程,眼镜店要快捷方便很多。因为充分竞争,费用方面,眼镜店可以比价、议价空间更大。3、消费关系上,医院和医生处于相对主导地位;在眼镜店配镜,买卖双方地位更平等,而且因为手握购买决策权,买方心理优势更大。事实上,多数眼镜店在流程安排、服务态度等方面,确实做得更好。4、眼镜店在眼镜款式、材质以及个性化定制上提供更多选择,能满足孩子的审美需求和舒适度要求,这家不满意,大不了再跑几家眼镜店;这方面,家长对医院有所顾虑。5、有的眼镜店为了吸引顾客,可能会夸大自身服务专业性,同时贬低就医的必要性,尤其在散瞳验光危害方面有意带偏节奏。那么,孩子配镜到底应该去哪里呢?答案是:遵循“先医院后眼镜店”原则——检查必须去医院;眼镜可以在医院加工,也可以到眼镜店加工。下面是理由:①既然需要戴镜,那一定是孩子视觉方面出了问题。视觉问题可不止近视眼一种——散光、远视、弱视、前节问题、斜视问题、眼底问题甚至中枢神经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表现在视觉上。在医院,医生会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检查,得出专业结论后再做对应处置。眼镜店工作人员(包括验光师、视光师)是不具备这方面能力的。②孩子眼睛的调节力比成人强很多,不散瞳查出度数不可信。有些孩子散瞳前后甚至有600~1000度的差别(以明之前发过不少这方面的作品)!儿童配镜要综合年龄、眼位、调节功能等等诸多原则,稍有不慎,错误眼镜就会埋下隐患——例如近视过矫会加速近视进展;过度欠矫远视会导致内斜出现和错失内斜光学矫正机会。有时,一副不合理参数的眼镜带来的影响,甚至是不可逆的,交过这方面学费的家长,没有不捶胸顿足的。因为受限于认知空白、技术水平、设备水平、专业人士缺乏,家长们小时候即便配了错误的眼镜,也只能那样。因为小孩子对镜片的适应能力太强了,即便参数是错的,将错就错,表面上也看不出问题。例如一个200度近视、散瞳后100度近视的孩子,配了200度的近视镜,戴镜视力也会很好,但无形中就把多余的100度近视“强压”到了孩子眼睛上;例如原本可以依赖佩戴合适度数眼镜消除的调节性内斜视,因为戴了错误的眼镜,变成了需要依赖手术矫正的非调节性内斜,错了也就错了,接受手术也会在认知上被合理化。依赖成年人的验光方式,即便做了放松调节(雾视法、逆向集合性调节法等)的操作,也是没办法得到可信度数的。③再次重申,散瞳确实会带来诸如视物模糊、畏光(有时还有皮温升高、过敏等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这些都是短期、可消除、可完全恢复的;不适合散瞳的,也会被医生筛除。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及家长原本的恐惧心理,暗示散瞳有害,要么是有意的,要么是真的不懂。在医院完成专业检查,获取准确的验光结果和配镜参数后,家长是可以去眼镜店配镜的。这时,眼镜店就成为了医院服务的延伸。写这篇,既得罪眼镜店,也可能得罪同道。但事实和趋势面前,我选择讲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