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的治疗,分为两个方面,物理治疗和头盔矫正,本次重点和大家谈谈物理治疗。 所谓物理治疗,就是把睡偏的脑袋用合适的方法再给挤回来!物理治疗非常适用于3月龄及以下的宝宝,这时候宝宝一般比较乖,吃饱了放下就睡,摆个位置就老老实实这么睡,物理治疗只要方法正确,付出耐心,就能在1-2月内见到成效,并且不产生额外的费用,对于广大普通家庭来说再适合不过了。 对于物理治疗,首先也需要明确颅腔生长的规律,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婴幼儿的颅腔发育,如前一节所述,其原动力来源于脑组织的生长和发育,故而要头颅恢复理想的形状千万不要忽视脑组织对颅腔发育的影响,要利用好这股重要的力量,这就自然牵出了第一点。 一:多抱孩子,不要把孩子长时间放在床上,婴幼儿长时间躺着,脑壳一直在受力,当然不好长出好形状,抱孩子的时候颅骨受力很少,正是发挥重要力量的好机会。 二:不要想当然全部睡眠姿势都加在孩子畸形的对侧,首先要加强在畸形对侧的睡眠时间,但也不能完全倚重此法,这不是夹核桃,有可能引起新的畸形;其次是孩子能不能很好配合是个问题,故而不可完全采纳;再次需要重复,颅腔发育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脑组织的生长,不要只想到用睡姿把头型再睡回来,要用好自然的力量。 三:一岁以下的孩子并不建议使用枕头,当下流行的各种定型枕,目前已经普遍认为可能是交智商税了。 四:纠正睡眠偏好,这一点很重要,什么是睡眠偏好呢,就是孩子为什么会喜好偏向一侧睡呢?这个要仔细寻找原因。 举个例子,斜头畸形近80%发生在右侧,是因为大多数人是右撇子,自然很顺手的就把孩子抱在左侧怀中,特别对于新生儿,在母亲左侧怀中可以很清楚听到母亲的心跳,这种环境与怀孕时子宫内的环境似曾相识,对宝宝很有安全的感觉,并且右侧一偏头就可以吃到奶,这样的环境下,对孩子就容易养成一个向右侧睡眠的偏好,朝这个方向比较舒服,那就为头颅畸形埋下了隐患。 第二个例子,不要固定的睡在孩子的一侧,婴幼儿粘着父母,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妈妈,这是天性,宝宝会朝向母乳熟悉的气味方向找妈妈,这也是导致头颅畸形的一个可能诱因,故而需要把孩子放在父母不同的侧面。 第三个例子,对稍大点的宝宝,窗户的亮光或者门那一边的动静,也可能是让宝宝觉得有意思的事,就爱朝着那个方向睡,每天都要注意改变宝宝的睡眠方向,床头床尾常换,避免产生固定朝某个方向的睡眠习惯,让头部都能均匀的受力。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大致描述了可能导致宝宝睡眠偏好的原因,当然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诱因,这个需要父母们仔细观察才能发现。 五:每天在宝宝清醒时,给予3-30分钟的俯卧位,国外将其称为tummy time,就是让孩子每天都趴一会,也有助于降低头颅畸形的发生,但是需要注意,此前文中有提过,在90年代时因为防止婴儿猝死不让孩子趴着睡,为了避免此类风险,一定要注意是在宝宝清醒时才趴着,可以让孩子趴在父母的胸前,趴在床上时可以在胸前垫个毛巾滚子,或者趴在一个斜面上,都可以辅助宝宝头部。 六:注意房间的舒适性,太潮太热太吵,孩子睡眠不安稳,容易反复变化体位,影响治疗。 七:注意孩子有无斜颈等导致头颅畸形的病因。 总之,就是用各种办法,让宝宝头部的各个角度都能均匀的受力。 物理治疗比较适合3月龄以内的宝宝,超过3月龄,由于孩子的活动能力增强,物理治疗的效果常会打折扣,所以我们的宗旨还是尽量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效果不仅好,还能节省很多的费用。 如果宝宝经过物理治疗效果不好,在3岁之前头颅还有一定自我修正能力,轻微的头颅畸形也不必太过于忧虑,如果比较明显可能就需要进一步头盔矫正,关于头盔矫正,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暂时就不赘述,写这个系列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早发现早治疗,在没有医疗背景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正确治疗就很棒了,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做吧。 祝各位宝宝健康成长!
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Positional Skull Deformities),也有叫做姿势性头颅畸形,都是一个意思,听起来好高深的样子,说白了就是咱老百姓常说的把小孩头睡偏了。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都可能有人头颅外形有点特殊,正常的头颅外形是比较接近审美意义上的近圆形,但有些人可能后脑勺儿是扁的,或者后脑勺儿是偏的,或者头扁长扁长的,这些都是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的结果。这种畸形对大脑的功能影响不尽一致,轻度的仅仅是影响美观,严重的是有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或者面容的不自然,那么位置性头颅畸形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它的前世今生。医学界对这种头颅畸形的认识真还不太长,以前大家都没太关注,无论国内国外,什么肤色和人种,都不太当回事,纯粹流于民间的各种认识。在90年代,美国的儿科医生提出了为避免发生婴儿猝死,建议平躺睡觉的理论,确实明显降低了婴儿猝死的发生,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随后大家发现突然间多出了很多后脑勺儿睡的扁扁的孩子,因为按照这个理论,婴儿睡眠时要尽量的平躺,而不侧卧,更不能俯卧(就是趴着睡),宝宝基本就是后脑勺受力,结果出现了大量的把头睡的扁扁的宝宝,从此之后,位置性头颅畸形一词提到了儿科医生的案头,大家也开始逐渐关注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问题。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于仅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有大约25%的概率会出现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问题,而对于生育多个孩子的家庭,则有近50%的概率可能会遇到此类问题,察觉到宝宝头型不佳常常是在出生几周后或几个月后,对于这种现象,由于文化背景、医疗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态度也非常不一致,有些人认为无所谓,孩子再长大点就好了,最不济就是不太好看而已,也有些人担心会影响孩子的颜值,甚至智力。从目前的研究看,位置性头颅畸形是可防可治的,轻微的头颅畸形对孩子也影响不大,但是某些严重的畸形,由于头颅形状的异常,可以继发面部的畸形,甚至头、颈姿态、机能的改变,严重的畸形对智力可能会有不利的影响。鉴于此,对于广大缺乏医疗知识的父母们,早期认识这种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一些儿科相关的医务人员,毕竟对这种病的认识还只是近些年的事,多做些科普,提高大家对这种头颅畸形的认识是很有裨益的。现在我们就来说说位置性头颅畸形的表现。对于婴幼儿的颅腔,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弹性的空腔,当一侧长时间单一受力,该处就会发生形变,同时婴幼儿时期脑组织正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脑在颅腔中膨胀生长的力是保持颅腔不断扩大的力量源泉,那么该处颅腔受压变形,脑组织就会推动相邻部位的颅腔扩张代偿,就如同挤压一个有弹性的橡胶球一样,明白这些道理就好理解后面所要介绍头颅畸形的表现。常见的几种头颅畸形:斜头畸形如该图例,宝宝长期右侧睡,右侧枕部(就是后脑勺儿)扁平,由于颅腔是弹性的空腔,从垂直投影上看颅腔被压成平行四边形,左侧后脑勺儿后凸,同时右侧的额部也前凸,相应的右侧耳朵也朝前移位,这样就五官不整了。短头畸形是由于宝宝长时间平躺睡觉,双侧的后脑勺儿同时受压呈现扁平的形状,出于代偿顶部明显凸出,从前额到头顶肉眼看见陡峭的斜坡,两侧则朝外凸出,从垂直投影上看头颅的前后径变短,而左右径增宽,如同放在桌上的水球,扁了,额头到后脑勺的距离也缩短,所以也被称为“短头”畸形。舟状头畸形相对于短头畸形是另一个极端,宝宝基本不平躺睡觉,大部分时间都是两侧侧卧睡,两侧颅腔壁长时间受压,导致颅腔两侧受压变扁,额头和后脑勺向前后凸出,从垂直投影上看前后径明显大于左右径,这种形状就被形象的称为“舟状颅”。 宝宝出现位置性头颅畸形后,会有什么改变呢?会有危害吗?请听下回分讲,《婴幼儿位置性头颅畸形科普之二---危害》。
颅缝早闭,也叫做狭颅症,是发生在婴幼儿头颅发育畸形的常见病因,因其发生的病因,可以分为综合征性颅缝早闭和非综合征性颅缝早闭。综合征性颅缝早闭涉及多条颅缝提前闭合之外,还伴有多系统的合并疾病,导致头颅、眼眶和面颌部的异常,以及肢体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气道发育异常及智力障碍等其他系统病变。而非综合征性颅缝早闭往往指单一的颅缝提前闭合导致的颅腔发育异常,引起头颅外观异常,一般病变局限在发病的颅缝,一般没有其他合并的疾病,也称为单颅缝早闭。在新生儿科,或者新生儿阶段,对于颅缝早闭,最有可能遇见的类型就是非综合征性的额缝早闭。在出生后,婴幼儿的颅缝是依次有顺序的闭合。正常情况下,出生后额缝(Metopic suture)大致在2月龄时闭合,下来依次是矢状缝在22月龄闭合,冠状缝在24月龄闭合,最后是人字缝26月龄。在全部颅缝中,额缝的闭合是发生最早的。如果发生了病理性的提前闭合,发病年龄也较早,往往发生在孕晚期,等孩子出生后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头颅畸形。颅缝在颅腔发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起到了颅骨生发中心的作用,相当于长骨的干骺端,颅骨生长的方向是垂直于骨缝。如果额缝发生提前闭合,在婴幼儿颅腔还为发育成熟时,面部正中的额骨失去了向两侧生长的动力,导致额部颅腔扩张受限,但此时其他骨缝仍在正常生长,颅腔重心后移,形成了前方因生长受限出现的尖端,后方仍相对正常,从垂直投影上看头颅整体呈三角形的形态,这种颅型也称为三角颅。这种颅缝早闭类型占单颅缝早闭总数的近5-15%。如上图,左侧是颅骨在发生额缝早闭后的示意图,头颅明显呈三角形,右图是实际所见到的病例。这种颅型触诊常可以触及皮下有明显隆起的骨脊,生长发育常同正常婴幼儿无异。也就是说短期内该类疾病患儿健康无妨大碍,但随着患儿逐渐的成长,额部狭窄的颅腔可能会对额叶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患儿精神和神经功能的损害。这种疾病需要尽早的开展手术治疗,矫正畸形、狭窄的额部及眉弓,改善外观,改善神经功能。关注儿童健康,从头开始!
总访问量 25,030次
在线服务患者 116位
科普文章 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