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主任医师 教授
肝胆外二科主任
肝胆外科卢俊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肝胆外科吴亚光
主任医师
4.2
肝胆外科李洪光
主任医师 教授
4.0
肝胆外科常宏
主任医师 教授
3.9
肝胆外科公伟
主任医师
3.9
肝胆外科张振海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肝胆外科许世峰
主任医师
3.8
肝胆外科穆庆岭
主任医师 教授
3.8
胃肠外科刘公升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杨凤辉
主任医师
3.8
肝胆外科秦成坤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8
肝胆外科徐健
主任医师
3.8
肝胆外科李春友
主任医师
3.8
肝胆外科周旭
主任医师
3.8
肝胆外科吴太璜
主任医师
3.8
肝胆外科咸国哲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肝胆外科朱化强
主任医师
3.7
肝胆外科孟凡迎
副主任医师
3.7
肝胆外科耿文茂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苏忠学
副主任医师
3.6
肝胆外科高恒军
副主任医师
3.6
肝胆外科刘方峰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6
肝胆外科王新兴
副主任医师
3.6
肝胆外科王志意
副主任医师
3.6
肝胆外科于光圣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郑顺贞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肝胆外科李光兵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倪庆强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王世康
副主任医师
3.5
崔现平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王建平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郑元文
副主任医师
3.5
肝胆外科徐延田
主治医师
3.5
肝胆外科荣中厚
主治医师
3.5
肝胆外科牛哲禹
主治医师
3.5
肝胆外科徐帅
主治医师
3.5
肝胆外科王正建
主治医师
3.5
肝胆外科郝以杰
医师
3.4
肝门胆管癌手术是集肝胆外科手术之大成,非常复杂,一个优秀的肝胆专科医生如果能够熟练规范的完成该类手术,那么肝脏外科对其来说再无任何禁区可言。中国目前的肝门胆管癌的五年生存率相比日本还是较低,除了疾病的发现相对晚,还与很多外科医生的认知有关,术前的准备不够充分,术中胆管切除范围不够,术中肝十二指肠韧带及相关淋巴脂肪组织的清扫不彻底,术后治疗不够规范等都是原因。我曾经碰到很多外地医院的手术患者来我门诊复查,很多患者胆管的切缘都是阳性的,其预后可以预见了。规范的肝门胆管癌手术需要术者在术前就要有详细的手术规划,患者的胆管病变到什么程度,也就是沿着胆管长轴受累的范围和沿着胆管横截面受累的范围,沿着长轴的受累程度往往决定了肝脏切除的范围,沿着横截面受累的程度往往决定有无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受累,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是否有手术机会。如果术者有良好的阅片能力,那么术前的规划和术中的探查绝大多数情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术前进行了足够的减黄保肝治疗及肝功能评估,精确的肝脏预留体积的测算,规范的手术切除和淋巴脂肪组织清扫,熟练的胆管重建和吻合技术,配合术后的放疗和化疗,患者还是能够获得比较好的预期结果。
肝门胆管癌手术复杂,相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偏多,因此术前评估非常关键。我个人经过大量手术发现,达到如下要求,围手术期并发症会明显下降。第一,良好的体力状态。第二,良好的心肺功能。第三,术前CT或者MRI评估保留侧肝脏的动脉无明显受肿瘤侵犯,或者门静脉受累较短可以切除重建。第四,良好的肝脏功能储备,术前黄疸患者要求胆红素降至100ummpl左右,85ummol以下最好。影像学评估保留的肝脏占标准肝脏体积的35%以上。第五,肿瘤没有其他远处转移病灶。达到以上标准基本上手术可以比较顺利完成。
肝门胆管癌由于发现时患者多伴有明显黄疸,而严重的黄疸往往影响肝细胞功能,会大大增加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肝门胆管癌长用的减黄方法有两种,第一经超声引导下行胆管穿刺引流术,也就是通过超声引导,将引流管穿刺进入扩张的胆管内,将胆汁引出到体外,如果癌肿位置较高,左右胆管或者右前叶胆管、右后叶胆管及左肝管互不相通,可能需要穿刺多根引流管。这种穿刺引流简单有效,缺点就是胆汁体外流失及胆道出血可能,可能需要患者口服部分胆汁。第二种办法时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术,就是在十二指肠镜的引导下,经过胆管的开口十二指肠乳头,伸入支撑引流管,通过癌肿胆管处,进入扩张胆管内。其操作相对复杂,部分患者可能并发胰腺炎,胆管炎等,但是该种操作部分胆汁可以进入十二指肠内帮助消化。我个人倾向超声引导下胆管穿刺引流术,简单,安全,有效,一般2-3周基本上可以达到术前要求。
总访问量 15,469,116次
在线服务患者 35,027位
科普文章 2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