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峰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神经内科李华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1
神经内科朱武生
主任医师 教授
3.6
神经内科叶瑞东
副主任医师 副研究员
3.6
神经内科刘玲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神经内科马敏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神经内科高洁
副主任医师
3.5
神经内科徐格林
主任医师 教授
3.4
神经内科周国庆
主任医师 教授
3.4
神经内科陈光辉
主任医师 教授
3.4
韩云飞
副主任医师
3.4
神经内科赵文新
主任医师 教授
3.4
神经内科杜鹃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樊小兵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神经内科郭芮兵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神经内科樊新颖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神经内科刘锐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张申宁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神经内科杨昉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神经内科孙芳
副主任医师
3.3
蔡玉龙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内科祝华龙
副主任医师
3.2
神经内科殷勤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2
神经内科刘文华
副主任医师
3.2
神经内科戴加飞
副主任医师
3.2
神经内科沈华超
主治医师
3.2
神经内科蔡必扬
主治医师
3.2
神经内科彭巧玲
主治医师
3.2
神经内科吕秋石
主治医师
3.2
神经内科沈晨曦
主治医师
3.2
严斌
医师
3.2
神经内科肖露露
医师
3.2
神经内科赵娜娜
医师
3.2
神经内科杨东
医师
3.2
神经内科李俊毅
医师
3.2
很多患者尤其中老年患者因为反复头晕,甚至严重的眩晕发作,有恶心,呕吐,每次都需要到医院输液或打针才能缓解一些,每年都有发作一次或几次。有时候不眩晕,但头晕乎乎,如喝醉酒的感觉,昏昏沉沉的,头蒙,走路发飘,坐着稍微好一点。也有部分患者觉得像做在船上一样漂浮感。加上血压也偏高,久而久之就担心害怕,焦虑,不敢单独走路,多次在当地医院住院检查治疗。颈椎的核磁共振MRI报告颈椎退行性改变,轻度突出,头颅磁共振MRI,多发缺血灶及腔梗,颈动脉超声报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当地医院诊断多发性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给予活血化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降压药症状一直不改善。怎么办?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耳部还有一个调节平衡的关键性器官叫前庭。平时可能我们不知道它的存在他也不发挥多少作用,但是在我们坐在运动的车上,突然急刹车或电梯突然上下启动或突然转圈运动时都能过刺激到他,我们就会感觉头晕,不稳,身体会歪或站不稳。如果前庭器官出故障我们在坐车,坐电梯或蹦跳时甚至走路就会感觉严重头晕,眩晕,会晕车,晕电梯,作运动时就会不稳。因此头晕的患者,需要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如果头晕同时有耳鸣,听下下降还需要进行听力测试。因为前庭器官在耳蜗深部与听觉器官相邻进,前庭神经与耳蜗神经相伴而行进入我们脑里面。 前庭功能损伤患者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其次口服促进前庭功能恢复的药物倍他司汀也是有帮助的。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病人自己也要积极配合,克服心理上担心害怕,在家人帮助下进行前庭功能的康复训练治疗 1、凝视稳定性训练: 主要是改善患者的凝视稳定性,包括适应训练和替代训练,均通过头部在水平和垂直向运动实现。 (1)适应训练:在主动和被动头部运动过程中保持视觉稳定 第一步是水平垂直移动头部时,眼球始终凝视前方静止的靶标;进阶训练,使用更多的视觉刺激目标(如棋盘),之后目标移动,移动方向与头动相反。 图1:头移动时,视觉固定在一个静止的目标 图2:视 觉注视移动目标时头部移动 2、习服训练 通过反复暴露在引起症状的刺激环境下,减少前庭症状反应性,使息患者对刺激脱敏。习服训练是基于可诱发轻中度症状的特殊运动或环境(如复杂视觉环场)而进行。系统性重复的刺激性动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帮助症状减轻。3、平衡和步态训练: 前庭康复通常包括在具有挑战性的感觉和动态条件下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在促进视觉和/或体感的更多参与以替代前庭功能的缺失。 包括:重心控制训练、预期和反应式平衡控制、多感觉训练和步态训练。根据损伤轻重程度,每天训练至少20分钟,至4-6周以上,有些需要6-9周以上。 重心控制训练: 包括静态和/或和/或支撑面改变情况下重心转移 静态平衡训练:首先应在安静、安全、低刺激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若患者存在走路 不稳、平衡较差的情 况,应在他人的陪同下进行这一训练。图3 睁眼→闭眼 坚硬地面→平衡软垫
最近一个中国最长寿老人去世,享年135岁。作为新闻热点,她挑战了人类生理年龄的极限。也许不少人会羡慕老人的长寿,认为她享尽了人间幸福。但大家有没有想过老人活在世上的孤独和痛苦。她不仅面临慢性病增多引起的不适,要遭遇老伴离世的痛苦,也可能会面对子女甚至孙子辈先自己而去的痛苦。当老人活过百岁之后,与她熟悉的人基本去世,想找人唠嗑都变得奢望。当然,如果老人心态好,能面对慢性疾病的折磨、离别的痛苦和独自一人的孤独,那活的长点也无妨。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全身多个机体功能均在退化,或多或少都会有点身体轻度或者明显不适症状,患各种疾病的风险也明显增加。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是维持生态平衡所必须。但对个体而言,可能在遇到疾病甚至死亡威胁时出现震惊、恐惧、强烈求生欲望、绝望至无奈接受现状等心理变化过程。这也是每个人一生需要面对的。 作为我们个人,定期体检,尽量做到早发现大的疾病,早预防和诊治。一些慢性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治疗效果不好要学会接受。也要从心理上做好患重大甚至危重疾病的准备。人生苦短,我们不应该陷在对健康和疾病的恐惧泥潭中,让现有的生活过的一团糟。临床中不少患者长期因已患疾病甚至担心患病而惶恐不安,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逛医院”。最后结局并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安全和健康,长期的焦虑反而增加了患病的风险,使已有疾病恶化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希冀此文对健康或者疾病焦虑者有所帮助。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李华祝大家平安夜平安??
许多人有到养身按摩店推拿按摩的经历,推拿按摩确实是久坐或者剧烈运动后的肌肉放松方式,按摩的同时小憩下也能缓解疲劳,恢复体力。但按摩也需谨慎,有些部位不要轻易被推拿按摩,我这重点强调颈部推拿按摩一定要慎重。颈部包含颈椎、脊髓和颈部血管等结构,颈椎病变的常见表现就是颈椎间盘突出,突出椎间盘可以压迫神经和脊髓,引起上肢麻木无力,严重时导致四肢瘫痪。本身有颈椎病患者被不恰当推拿后椎间盘突出突然加重,导致急性下肢瘫痪的不良事件年年都有报道。另外一种按摩颈部后出现的风险就是中风。颈部两侧是供应大脑的血管颈动脉,不当按摩可以导致颈动脉损伤,形成颈动脉夹层,引起一侧肢体瘫痪的中风风险。上述不良事件我们在临床中均碰到过。希望大家尽量不要随意推拿颈部。 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李华祝大家周末愉快!
总访问量 19,374,363次
在线服务患者 35,617位
直播义诊 14次
科普文章 216篇
年度好大夫 1位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