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9
肿瘤外科肖勇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普外科赵刚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普外科陈剑英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普外科蒋春舫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普外科刘俊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普外科叶霖
副主任医师
3.6
普外科金鑫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6
普外科陈振勇
副主任医师
3.6
普外科凌燕
副主任医师
3.6
程逸风
副主任医师
3.6
普外科夏爱辉
副主任医师
3.6
普外科杨鹏
主治医师
3.5
普外科刘洋
主治医师
3.5
普外科王智勇
主治医师 讲师
3.5
普外科刘兴华
主治医师
3.5
普外科周颖珂
主治医师
3.5
普外科刘颖
主治医师
3.5
普外科江焕宗
主治医师
3.5
普外科陈少飞
主治医师
3.3
喻成
3.3
普外科尹玉平
3.3
普外科向帆
3.3
普外科黄诚
医师
3.3
普外科郭丰
医师
3.3
普外科向星星
医师
3.3
绝大多数的微小GIST(直径小于1cm的胃肠间质瘤)可能会伴随终生不会长大,因此没有进行积极外科手术干预的指征。而对于小GIST(直径小于2cm的胃肠间质瘤),大多数在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结果提示的危险度分级多为极低度或低度危险,术后复发概率也很低(一般小于5%),因此绝大多数也并不需要进行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定期复查即可。GIST的术后复发转移主要出现在中危或高危的患者中,因此根据GIST原发切除后改良NIH危险度分级,对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危险度分级为中危或者高危的患者,术后需要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来降低复发风险。
外科手术加伊马替尼靶向治疗已成为胃肠间质瘤治疗的标准模式。胃肠间质瘤患者有可能会认为一发现并确诊了GIST应该立即行外科手术切除,以解除心头大患,但是对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专业医师却往往会建议患者先服用伊马替尼,再行外科手术。j 术前难以达到完整切除。k 肿瘤体积巨大(>10cm),预估术中易破裂、出血,造成医源性播散者。l 一些特殊部位的肿瘤(如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降部、低位直肠等),手术易损害重要脏器的功能。m 虽然肿瘤可以切除,但是估计手术风险大,术后复发率、死亡率均较高者。n 估计需要实施多脏器联合切除手术者。
胃肠间质瘤的预后与肿瘤部位、大小、核分裂像、肿瘤术中是否完整切除、有无破裂以及基因突变类型等多种因素相关,但总体上预后较好。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用于治疗GIST之前,所有的可切除GIS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6个月,5年生存率为54%。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用于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的中高危GIST后,根据一项包括欧洲4个国家24家医院近400位接受手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随机多中心临床研究(SSGVXIII/AIO)表明,其总体5年生存率高达92%(术后服用伊马替尼3年)和81.7%(术后服用伊马替尼1年)。而且上述患者绝大多数都是肿瘤较大、核分裂像较多、术中肿瘤破裂的高复发风险的患者,而如果可切除的胃肠间质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被判断为术后复发风险极低或低度,则预后更好,基本可以认为是被治愈。即使是晚期发现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也较晚期胃癌或肠癌患者要好。根据美国和芬兰的一项随机、多中心的临床研究(B2222)表明,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7个月,9年生存率达到35%。所以对于胃肠间质瘤的患者来讲,即使是晚期发现较大肿瘤,也应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争取获得最佳疗效。
总访问量 3,918,145次
在线服务患者 8,107位
直播义诊 4次
科普文章 82篇
年度好大夫 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