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成志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心血管内科何强
主任医师
4.0
心血管内科李超
主任医师
3.9
心血管内科陈欣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心血管内科夏大胜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心血管内科陈炳伟
副主任医师
3.6
心血管内科赵向东
副主任医师 教授
3.5
心血管内科韩占第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心血管内科梁书恒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心血管内科刘书堃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徐建强
副主任医师
3.5
心血管内科郭素箴
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郭倩玉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李彭文
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夏伟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田云朋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王蕾
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李敬伟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于翔
副主任医师
3.4
心血管内科孙小强
副主任医师
3.3
张峰
副主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杨泉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菅练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齐学艳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张菁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刘茵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夏大川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辛婷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赵崇强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袁超
主治医师
3.3
陆夏敏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王丽
主治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宋艳莉
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叶绪英
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梁景一
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刘喆
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闫双冰
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张行
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程德刚
医师
3.3
心血管内科井永乐
医师
3.3
崔晓荣
副主任医师
3.2
2021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团队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团队在海南自贸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成功实施了两台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高血压治疗有了微创介入治疗的新方式,将造福我国高血压患者。卢成志教授团队实施患者为69岁男性,高血压升高三十余年,入院诊断为高血压3级,大剂量服用五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130/90 mmHg。卢成志教授首先对左侧肾动脉进行消融,使用Thunder导丝顺利进入左侧肾动脉分支远端,采取先消融分支、后消融主支的策略;随后对右侧肾动脉采取同样策略。术后造影显示肾动脉血流正常,无并发症,顺利结束手术;卢成志教授精确的导管定位及高超的手术技巧获得了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也再次展现了Symplicity Spyral导管系统的优异性能!卢成志教授表示,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技术将为受困于药物疗法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并有望减少药物使用量,避免药物副作用;此外,因高血压而影响职业选择,甚至影响生育等面临各种难题的青年人,也有机会更自信的拥抱更多的人生的选择。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全国约有3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持续增长及低控制率,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健康负担;然而目前药物治疗高血压仍存在一些局限性,面临知晓率低、控制率低以及患者依从性不佳等带来的严峻挑战,为此,临床亟需寻找新的降压选择。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RDN)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实现降压的革命性创新方法。RDN通过射频能量对分布于肾动脉外交感神经进行消融,一定程度上阻断大脑和交感神经之间的信号传导,从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实现一次微创手术长期降压的效果。RDN作为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实现了我国高血压治疗从“单纯药物治疗”到“微创介入治疗”的医学科技提升,为数以亿计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长期、稳定控制血压的新选择和新希望。
一旦诊为房颤,我们首先想到的治疗方法肯定是要转复心律,房颤毕竟不是一个正常的心脏收缩状态,所以尽可能的转复房颤,让它恢复窦性心律才能恢复心脏正常的收缩功能。 一、转复“心律”的治疗 对于最早期发作的阵发性房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可以有效转复房颤的,大多数患者用药后房颤发作次数会显著减少,此类药物有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房颤的发作终究与心房细胞功能不稳定有关,抗心律失常药只是暂时减少了房颤的发作,心房的病理生理改变还在继续进展,逐渐的有些患者会出现用药物控制不住的房颤或者变成了持续性房颤,此时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要考虑有创的介入治疗方案——射频消融术。 目前对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治疗效果,射频消融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因为射频消融对房颤的触发病灶和维持机制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干预,所以从机制入手的射频消融术要好于仅仅控制房颤发作的药物治疗。 二、降低“心率”的治疗 房颤患者的症状和风险来自于心房功能的丧失和紊乱快速的心室率,如果将房颤转复为正常心跳治疗效果最佳,如果房颤复律失败或者患者没有转复房颤的意愿,则控制好心室率的治疗将是减轻症状的选择,目标是将静息状态下心率控制于100次/分以内,常用药物有倍他乐克、地高辛等。 三、抗凝治疗 房颤的患者脑卒中的风险增加6倍以上,其他部位的血栓栓塞事件也很常见。预防血栓行成的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和左心耳封堵治疗。 对于房颤的患者血栓风险增加,我们需要常规进行房颤的血栓风险评分和出血风险评分。对于血栓风险高危的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常用药物为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需要着重强调一下,房颤血栓高危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不能有效预防脑卒中,而是应该选择上述抗凝药物。 对于需要应用抗凝,但是应用抗凝药物后发生出血事件,或者应用抗凝治疗过程中仍反复发生栓塞事件,再者不愿长期应用抗凝药物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是不错的选择,研究发现左心耳封堵在降低了出血事件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脑卒中的栓塞性事件。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房颤发作的时候病人会感到心慌、心脏乱跳等不适,但是房颤的危害远不止这些。因为房颤发作时,心房正在以每分钟300~600次的频率不停的抖动,这时候心房已经完全丧失了正常心律下的机械收缩能力,没有了心房主动收缩向心室输送血液,我们的心脏每收缩一次会减少20%的射血量,大多数人会因此感到体力下降、容易疲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力衰竭的表现。此外,心房的收缩能力丧失,血液会在心房内淤滞,容易行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会引起脑梗死等栓塞性疾病。有研究指出,房颤患者的脑卒中风险会升高6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死亡率升高1倍以上。
总访问量 2,049,330次
在线服务患者 6,311位
科普文章 24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