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神经外科冯学泉
主任医师
3.5
神经外科王嵩
主任医师
3.5
神经外科常斌鸽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神经外科张丙杰
主任医师
3.4
神经外科王焕宇
主任医师
3.4
神经外科杜宏生
主任医师
3.4
神经外科王文治
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马景鑑
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郭睿
副主任医师
3.3
李伟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王晨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郑首学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周长福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盛志国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周宝生
副主任医师
3.3
神经外科王航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杨帆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刘勇
主治医师
3.3
神经外科陈磊
医师
3.2
张志飞
医师
3.2
神经外科刘攀
医师
3.2
如果长时间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发生副作用,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有5类,包括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等,其药物不同引起的副作用会有所差异。1、β受体拮抗剂(倍他乐克):如果长时间或过量服用β受体拮抗剂,有可能会出现四肢发冷、乏力等因为用药过量后心动过缓副作用的症状。2、利尿剂:如果长时间服用利尿剂,尤其是大剂量服用后,可能会对血脂、血糖以及血尿酸代谢造成影响,而出现低血容量、低血钠、低血钾等副作用。噻嗪类可能会加重痛风。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普利类):临床上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人群,有可能会引起刺激性干咳或血管性水肿等副作用;部分患者症状比较严重,有可能会影响血压水平以及肾脏血流灌注,而出现血钾升高、血肌酐增高以及全身皮疹、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目前此类较少用,多用于有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4、钙通道阻滞剂(地平类):硝苯地平为短效降压,可临时应用,长期应用有猝死风险。对于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的人群,有可能会出现反射性交感活性增强,而引起心率增快、面部潮红(硝苯地平)、下肢水肿、头痛、牙龈增生(氨氯地平)等副作用。5、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沙坦类):没有干咳的副作用,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副作用也要轻的多,血钾大于5.5mmol/L,或者孕妇,或者双侧肾动脉狭窄,都不能使用ACEI和ARB。
脑血管搭桥手术后注意事项较多,分为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和出院以后注意事项。而且,主要也与手术的成功率、创伤大小、手术时间有关,目前本人每年脑血管搭桥手术50-60例,是天津市做此类手术最多的,整体的手术操作时间3个小时左右,术后血管通畅率98%以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如下:1、避免血压过高,易引起颅内过灌注出血或癫痫;2、因颞部肌肉与搭桥血管临近,适当减轻咀嚼动作,饮食初期以软食为主;3、适当咳嗽,避免用力结大便,减少颅内压力的骤然变化;4、关注头痛、呕吐、抽风等现象,警惕术后出血、癫痫等并发症;5、关注体温,老年人警惕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出院以后注意事项如下:1、正常活动,和正常人一样,不要因为做了搭桥手术、在家休息;2、监测血压、血脂、血糖,规律吃药,定时验血、复查头CTA或MRA(一般3-6个月一次);3、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注意有无皮下紫癜、消化道出血情况,有异常及时就诊调整药物;4、因脑血流重新分配,警惕癫痫可能,对于有癫痫发作者,规律到门诊检查、评估,指导用药;5、脑血管搭桥是补充血流,只能减少脑梗塞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预防,有再次梗死表现及时就医。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并不是随便啥时候都能做的,还需要择个“良机”。患有颈动脉狭窄的老年人很多,但大部分人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尚轻,暂时不需要手术,只要保守治疗并定期随访即可。对于这些病人,若随意放宽标准进行手术,会带来额外的手术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对于病变严重、管腔重度狭窄的病人而言,除基本治疗外,还需积极进行手术干预。那么,“良机”是何时、“标准”是什么呢?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和讨论,国内外学者已有共识:无明显脑缺血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或有脑缺血症状,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50%的病人,应接受手术治疗。如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需控制好血压、血糖,禁烟等术前准备,以便更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另外,大家必须明确,除了手术,任何药物都无法使意见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溶化”。任何宣称能“溶化斑块、疏通血管”的偏方、秘方、祖传中药,都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