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锭
主任医师 教授
4.1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雯
主任医师 教授
4.0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丁礼仁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凯
主任医师
3.9
感染内科刘进
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祖群
主任医师
3.8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苹莉
主任医师
3.8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胡越
副主任医师
3.8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兰芬
主任医师
3.8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夏旸
副主任医师
3.7
颜伏归
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华琼
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楼剑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夏丽霞
副主任医师
3.6
中医呼吸科张斌
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敏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浩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应英华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邹义敏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华雯
副主任医师
3.6
林小莉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晓洁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晓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亚青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绍斌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徐浩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燕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毛彦雄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优飞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玉
主治医师
3.5
车鸾卿
主治医师
3.5
哮喘和慢阻肺都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换言之,它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但是很多人不这样认为,气急了用药,好点就停了。这样反复气急发作,一方面影响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可能引起肺功能下降,导致后期即使规范治疗,效果较差。哮喘和慢阻肺需要长期吸入药物,但是很多人对于吸入药物使用方法不对,导致疗效欠佳。另外,对于吸入激素很有顾虑,其实吸入激素以微克为剂量单位,而且吸入气道用药,没有口服或静脉激素的全身副作用,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除了规范用药,也需要定期检测肺功能,一般半年到一年复查肺功能。尤其哮喘的用药调整需要根据肺功能结果。 哮喘患者需要注意缓解、饮食、运动、情绪是否诱发发作。慢阻肺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或感染诱发慢阻肺急性加重。这两类患者都强烈建议戒烟。
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播迅速,大多数人可能还是主要表现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味觉丧失等等,但是需要特别关注:如果发热超过3天没缓解,且活动后气急,特别警惕是否出现新冠肺炎。对于年老、有基础疾病、体弱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最后备血氧饱和度仪监测。早期肺炎可能是静默型,也就是坐着测氧饱和度还可以达到90%以上,建议静息时血氧饱和度94%不到,或者静息时氧饱和度还达标,一定建议行走50-100米,全程戴着氧饱和度仪,如氧饱和度较活动后前下降3%,建议立马就医。另外,对于上述高危人群,有条件可以备特效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发现感染前5天使用最佳,具体也需要关注用法和用量,以及合并用药情况。
随着免疫治疗时代来临,免疫治疗的持久疗效使得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患者寿命延长,但是免疫治疗目前还存在一些可能副作用,虽然大多数轻微,也有极少数严重不良反应,如不能及时就诊和干预,可能造成生命威胁,对于免疫不良反应,广大患者朋友需要了解用要药后需要关注的情况。因您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您使用后新发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诊或联系您的主管医生。肺部:新发或持续加重的咳嗽、胸痛、呼吸困难;肠道:腹泻或肠道运动亢进、黑变、粘液血便、腹痛或腹肌紧张;肝脏:面色或巩膜明显发黄、茶色尿、恶心呕吐、右上腹痛、自发出血;皮肤:皮疹(无论是否瘙痒)、口腔溃疡、皮肤变暗或剥脱、严重瘙痒;神经:严重四肢乏力、手脚麻烦;眼部:视物模糊或重影,眼睛疼痛或红肿;肾脏:尿量减少、血尿、关节水肿、胃口差;垂体:持续存在的头痛、明显虚弱无论、头晕、晕厥、视野改变、恶心呕吐;甲状腺: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心慌、手抖、心动过速、便秘、抑郁、脱发;其他:关节或肌肉痛等。
总访问量 1,604,357次
在线服务患者 2,453位
科普文章 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