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现水样腹泻的时候,医生一般会为宝宝开具蒙脱石散。由于蒙脱石散的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应用广泛。 那么,在使用蒙脱石散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将1袋3g的蒙脱石散倒入50ml温水中,搅匀以后给孩子服用。1岁以下儿童,每日1袋;1-2岁儿童,每日1-2袋;2岁以上儿童,每日2-3袋,均分三次服用。 急性腹泻服用蒙脱石散治疗时,首次剂量需要加倍。 同时,服用中,家长需要注意: 1、蒙脱石散要搅匀后再喝;不摇匀只喝上清液或直接倒入口中用水冲服或调成糊状服用,这些都是不正确的使用方法,都会影响疗效。 2、注意服药与吃饭的时间要间隔开,在饭前或饭后半小时服用蒙脱石散是无效的,此时服用蒙脱石散无法均匀地覆盖在肠黏膜上,影响药效的发挥。要在宝宝的胃基本排空以后才服,而且服药后至少2~3个小时不宜再给宝宝吃东西。如宝宝还需服用其它的药物,建议与本品间隔一段时间。 3、注意不能过量服用,否则容易引起宝宝的便秘。 只有掌握药物的正确的服用方法,才能保证药物均匀地覆盖在宝宝的肠粘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治疗和缓解宝宝的腹泻。
经常有妈妈在问如何判断宝宝缺钙、铁、锌、硒等营养素,在这里就详细的告诉妈妈们如何来判断,大家在日后也好及时做出调整,以免影响宝宝生长发育。钙缺钙症状1.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 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2.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3.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1.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 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4.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5.前额高突,形成方颅。6.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小儿缺钙严重时,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肠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肠腔内积气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状。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现驼背。1岁以后小儿学走路,如果缺钙,可使骨质软化,站立时身体重量使下肢弯曲,有的表现为“X”形腿,有的表现为“O”形腿,并且容易发生骨折。缺钙原因婴儿生长速度很快,钙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我国居民每天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往往达不到推荐的摄入量标准。因此,现在多主张婴儿从出生后2周起,便应该额外补充1/3推荐量的钙剂,而且至少要一直补充到2岁,否则很容易缺钙。中国人传统的膳食结构虽有很多优点,但缺少含钙高的食物。许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正确、有效的补钙方式。有人会说,钙片里都是钙,补钙效果肯定最好。其实不尽然。钙片中的钙多为无机钙(碳酸钙)或有机钙(葡萄糖酸钙)等,这些人工合成钙制剂的吸收率并不如乳钙理想。乳钙的吸收率可高达40%,而一些有机钙的吸收率只有20%左右。无机钙的吸收率虽说和乳钙相差无几,但对肠胃刺激较大。因此,通过含钙量高的食物,如富含乳钙的配方奶粉等,是补钙最好的选择。维生素D是钙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内含维生素D,可使钙吸收成倍增加。再次,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3的帮忙,否则钙只会在体内“匆匆地来,匆匆地走”。而维生素D3有利于钙在骨骼上的沉积,并减少流失。因此,强化了维生素D3的牛奶或奶粉补钙的效果会更胜一筹。补钙方法中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年龄 每日参考摄入量(mg)0-6个月 3001岁—4岁 4004岁—7岁 6007岁—11岁 80011岁—18岁 1000孕妇 中期 1000孕妇 晚期 1200乳母 12001.多食用钙质含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泥鳅、河蚌、螺、虾米、小虾皮、海带、酥炸鱼、牡蛎、花生、 芝麻酱、豆腐、松籽、甘蓝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2.多做体育运动 运动可使肌肉互相牵拉,强烈的刺激骨骼,加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少钙质丢失,推迟骨骼老化,同时有利于人体对饮食中钙的吸收。3.多晒太阳紫外线能够促进体内VD的合成利于钙的吸收。但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所以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4.吃好早餐5.对含草酸多的蔬菜先焯水破坏草酸(草酸能影响钙的吸收),然后再烹调。如:甘蓝菜、花椰菜、菠菜、苋菜、空心菜、芥菜、雪菜、竹笋。6.单独补充:补钙和补充其他矿物质分开补充。7. 吃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补充。8. 在临睡前食用,或午餐和晚餐之间食用更容易被吸收。铁缺铁症状孩子缺铁可致缺铁性贫血,3岁内的小儿最常见。多在3、4个月以后,胎储铁用完,母奶含铁少。小儿面色变苍白(以唇、眼睑、指甲最明显),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活动后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还可有肝、脾肿大,异食癖,小婴儿大哭时可有呼吸暂停(背过气);幼儿及学龄儿童可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课做小动作等。还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轻症血红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症6克以下。红细胞小,为小细胞性贫血。补铁方法1.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种存在形式:非血红素铁及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由于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扰,吸收率极低,米面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3%。血红素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扰,吸收率较高,如肝脏中铁的吸收率达10%-20%,能让大家补铁补血更充分。2.多吃促进铁吸收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是一个强还原剂,能使食物中的铁转变为能吸收的亚铁,猕猴桃、柑橘、橙子、西红柿等果蔬都富含维生素C。饭前饭后喝茶会抑制铁的吸收。3.吃强化食物在奶粉、米粉、豆浆中,有很多都是特别添加了铁的,“铁”的强化食物中食物标签上都有特别注明,选择合适的购买就可以。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强化食品,一类是按婴儿食品国家标准强化的,每100 克含铁6-10毫克;另一种属于特殊的铁强化食品,每100克含铁高达40 毫克。后者不适合给宝宝食用。建议补铁同时补点维生素。“铁锅补铁”是误传。在中国传统膳食烹饪中,使用最多的炊具是铁锅、铁铲,有报道称,使用铁锅烹饪,可增加铁的摄入量。对此,在营养界,标准的说法是用铁锅烹饪食物可能增加饮食中铁的含量,这只是可能,并非一定。有的市民认为吃含铁量高的食物时搭配牛奶,更有利于铁的吸收,小编提醒,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各种食物中所含的铁须在人的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胃肠吸收,在转化过程中,牛奶中的磷、钙易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不易溶化的含铁化合物,反而不利于人体吸收,因此,喝牛奶后2小时再吃补铁食物比较适宜。补铁莫过量过量容易造成铁中毒,可能直接腐蚀胃肠粘膜,以致出现呕吐、腹泻、黑便、腹痛和胃肠炎等症状。锌缺锌症状1.食欲减退:挑食、厌食、拒食,普遍食量减少,孩子没有饥饿感,不主动进食;2.乱吃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咬指甲、衣物、啃玩具、硬物、吃头发、纸屑、生米、墙灰、泥土、沙石等。3.生长发育缓慢,身高比同龄组的低3—6厘米,体重轻2—3公斤;4.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发烧,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出虚汗、睡觉盗汗等;5.指甲出现白斑,手指长倒刺,出现地图舌(舌头表面有不规则的红白相间图形);6.多动、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差;7.视力问题:视力下降,容易导致夜视困难、近视、远视、散光等;8. 皮肤损害:出现外伤时,伤口不容易愈合;易患皮炎、顽固性湿疹;容易缺锌的高危宝宝1.怀孕期间锌摄取量不足的孩子。孕期对锌的需求量约为100毫克,其中大概50%被胎儿吸收,而胎儿对锌的需求在孕晚期达到峰值,如果准妈妈的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锌食品,势必会影响胎儿对锌的利用,使体内贮备的锌过早被吸收,孩子出生后就易出现缺锌症状。2.发生早产的孩子。早产将导致孩子失去在妈妈体内贮备锌元素的黄金时间,造成先天性锌不足。3.非母乳喂养的孩子。母乳含锌量极丰富,可达正常人血锌浓度的6~7倍,这个数值更是远远超过了营养价值极高的牛奶,更重要的是其吸收率高达42%,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企及的。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是非母乳喂养,就更应该注意是否缺锌了!4.偏食多动的孩子。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因爱动每天随汗液排出的锌丢失量可达2-3毫克,如果恰恰你的孩子又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那难免要中招了。5.体弱多病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孩子往往食欲减退,动物性蛋白摄入较少,导致食物中含锌量不足;有些孩子因生病长时间依赖单纯性静脉输液也易出现锌摄入量不足。6.另外还有一些个别的孩子,如消化吸收功能不好,容易腹泻的孩子也容易缺锌。缺锌原因锌缺乏症状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常见,缺锌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导致锌元素的摄入量不足。锌从生理功能上来说主要是促进生长发育。如果宝宝缺锌就会使得宝宝的机体生理功能产生紊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少年儿童的缺锌率高达60%,这60%的儿童每日锌摄入量不足世卫组织推荐量的一半,也就是说每2个孩子中就有1个缺锌!补锌方法1.多吃含锌多食物:瘦牛肉、猪肉、羊肉、鸡心、鱼、牡蛎、蛋黄、脱脂奶粉、小麦胚芽、芝麻、核桃、牡蛎豆类、花生、小米、萝卜2.食用一些补锌补品常见补锌制剂的比较:第一代无机锌——代表产品“硫酸锌”:有明显副作用,现市场基本已经淘汰。第二代有机锌——代表产品“葡萄糖酸锌”、“甘草锌”:吸收率一般,副作用略小,对于肠道功能发育不全的儿童不适宜。第三代生物锌——代表产品“蛋白锌”,吸收率高,蛋白锌中的锌含量很低,蛋白质和锌结合相对牢固,在胃中不会析出锌离子,不会造成胃肠刺激。硒缺硒的症状主要侵犯心脏,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及心脏扩大,最后导致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大骨节病主要病变是骨端的软骨细胞变性坏死,肌肉萎缩,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在土壤中低硒的地区,还发现一种医学上称为“肌肉综合症”的病人,表现为肌肉疼痛,行走乏力。补硒方法缺硒可以通过食补、药补两种途径来完成补充。人体补硒应根据对身体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遵照“缺多少硒补多少,不缺不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原则。日常生活中含硒较多的食物有海味品、肉类(特别是动物的肾脏)以及大米、谷类等。蛋类含硒量多于肉类,如每100克食物中,猪肉含硒10.6微克,鸡蛋含硒23.3微克,鸭蛋含硒30.7微克,鹅蛋含硒33.6微克,人参含硒15微克,花生含硒13.7微克。富含硒的食品除啤酒酵母、小麦胚芽、大蒜、芦笋、蘑菇及芝麻外,还包括许多海产品,如大虾、金枪鱼、沙丁鱼等。补硒的方法有很多。动物脏器、海产品、鱼、蛋、肉类等是硒的良好来源,多吃这些食物可以安全有效的补硒。但是,有些人的吸收功能欠缺,因此就需要服用体恒健硒维康等高活性易吸收的保健食品来进行补充。市面上出售的含硒保健品、食品即硒营养补充剂种类很多。吃这些含硒制品能不能纠正缺硒现象,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含硒量。根据观察:我国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25微克以上有保健作用;缺硒成年人每日食物外补硒50微克或75微克以上,连续服2-3个月,可纠正缺硒。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保健品里不仅仅含有硒,还含有其他成分,如矿物质、维生素等。因此,在服用时,一定要明确其中的含量,结合自己的饮食和所用药物,避免发生过量或与药物相冲突的现象。
案例1年仅3岁的东东,不仅身材比一般小孩大,而且已经长出了腋毛,尤其是生殖器发育的和成人差不多,脸上也长了很多痤疮。经过医院诊断,东东属于中枢性早熟,其骨龄相当于10岁小孩,身高相当于8岁。案例2微信里一位4岁女童的妈妈,讲述了自己女儿的遭遇。她在给女儿洗澡时发现女儿胸部变大,并且孩子也跟她嚷嚷胸部疼。惊讶不已的妈妈带孩子去检查,意外地查出“性早熟”。而医生了解各方情况后,告诉她,“罪魁祸首”是女儿睡觉时候一直亮在床头的小夜灯。什么是儿童性早熟?儿童性早熟是指在青春期以前,即与年龄不相称地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并促进体格发育,一般认为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发育即称性早熟。性早熟多见于女孩,近年来性早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小儿内分泌门诊的最常见的疾病。性早熟一般可分为三大类: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和不完全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1.体质性性早熟即性成熟过程与正常性发育过程相似,只是提前发生和过程进展快而已。80%的女性和约40%的男性性早熟属于这种类型。这类患者开始时身材可比同龄儿童高一些,但骨骺提前闭合,成年后身材十分矮小。2、多发性骨质纤维性发育不良患者中有40%出现性早熟,这类性早熟几乎均是女性。3、肾上腺——性腺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性早熟。患者由于肾上腺先天性缺陷,分泌雄激素过多,致使女性异性性早熟(即女孩男性化)。如果发生在男性则表现为阴茎增大,阴毛、腋毛生长,但睾丸不发育;肌肉发达,但骨骼提前闭合。假性性早熟是由于某些疾病使体内产生了大量性激素,或接受了大量外源性性激素而出现的第二征。常见的原因有性腺肿瘤、肾上腺肿瘤以及口服避孕药的影响等。假性性早熟没有生育功能。不完全性早熟不完全性早熟又称部分性早熟,其表现为某一性体征的早熟现象,如单纯阴毛早现、单纯乳房发育等,其余各项均处于青春期前状态。多见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身体某一部位对性激素敏感的缘故。哪些情况要怀疑孩子得了性早熟?1、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并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症状发展快慢不一。当发现女宝宝有以下情况出现你就要注意了:乳房发育,乳房疼痛,触之有核状物;乳房外观有隆起现象,或乳头突出,色泽有变;身高增长加速;阴毛出现,阴道出现少量分泌物,一般在乳房开始发育2年后初潮。当发现男宝宝有以下情况出现你就要注意了:阴茎增长;睾丸增大;有频繁阴茎勃起现象;阴毛出现,一般在睾丸开始增大后2年出现变声和遗精;身高增长加速;2、有性腺发育依据:女孩按B超影像判断,男孩睾丸容积 4 ml。3、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生长速度加快,精神发育与体格发育之间不均衡。4、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5、可有骨龄提前,导致骨骺闭合较早,生长提前停止,造成最终身高较矮小。儿童性早熟的危害有哪些?1、个儿长不高:由于骨骼发育过快,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没有足够时间发育,最终使其成年后的身高比一般人矮,未治患者最终身高可能为1.55至1.60米。2、肿瘤征兆:一少部分性早熟儿童的病因可能是因颅内肿瘤压迫所致,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危及患者生命。3、性行为提前:性早熟儿童的心理发育与身体发育极不匹配,加上患者生理年龄小、社会阅历浅、自控能力差,容易导致其性行为提前,从而引发怀孕和性疾病传播的危险。 4、性格压抑:性早熟的孩子可能因为自己在体形、外表上与周围小伙伴不同,过早地背起沉重的思想包袱,产生自卑、恐惧和不安情绪,对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5、埋藏社会隐患:性早熟的孩子身体发育很快,他们更向往模仿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比如性爱和暴力。他们也因此比一般孩子更容易发生“危险”,比如早恋,甚至产生堕胎、性犯罪和自杀等社会问题。6、心理障碍: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会让儿童觉得自己与周围人不同,极易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很可能在其成年后都留有遗症。7、疾病威胁性早熟本身就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只不过,患儿自身的内分泌失调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即有轻重缓急之分;有些性早熟是由于体内出现肿瘤引起。预防孩子性早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一般来说,对于继发性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肿瘤所引起的真性或假性性早熟均是无法预防的。外源性雌激素或雄激素摄入性的性早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应该严格管理家中的药品,不让孩子接触到,而且要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和不明食物,以避免给孩子造成伤害。1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量环境激素: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一个要适当控制饮食,然后避免营养过剩,避免吃油脂过多的食物,肥胖孩子发生早熟机率比较大。要忌服含有性激素的营养品、保健品,像蜂王浆、花粉、蚕蛹、鸡胚、动物初乳。还有避免使用反季蔬菜和水果,因为用的催熟剂比较多,这是从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2大人应妥善存放避孕药物、丰乳美容产品:家长对于幼儿来讲一些避孕药物要妥善保管,避免让幼儿误服,忌用成人化妆品,或成人丰胸的东西还是要注意一下。3夜间睡觉避免孩子光照过度: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身体锻炼,夜间睡眠的时候,好多家长怕孩子害怕睡觉开夜灯,我们还是希望把夜灯关掉,这些生活中的小细节还是要注意一下。国外做过类似的光照实验,显示光照时间长的孩子,比光照时间短的孩子,发育要早要快。实验指出:人的大脑内部有一个松果体,其特点会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而褪黑激素则会抑制性腺激素的生长。夜间人体进入睡眠状态,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分泌,到了天亮后一遇光源就会停止。而晚上如果开灯睡,光源下的褪黑激素就会减少分泌了,性腺激素就会上升,儿童若受过多的光线照射,会减少松果体的褪黑色素的分泌。引起睡眠紊乱后就可能导致卵泡雌激素提前分泌,从而导致性早熟。4亲子洗浴观察孩子发育情况:父母应常与孩子一起洗澡,这样,大人不但可以在很自然的情况下了解孩子的成长,随时观察孩子发育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促进亲子交流。5规律性体检及时早发现:6岁以上的孩子建议最好每年体检,一旦发生异常,可以及早发现,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温馨提示:让孩子经常看一些成人电视节目、影片或者上黄色网站也是容易诱发孩子性早熟的主要因素。因此,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娱乐时间,安全的使用网络、电视、传媒信息等预防孩子性早熟,让孩子健康成长。
总访问量 1,554,779次
在线服务患者 2,312位
科普文章 43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