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润芳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乳腺外科王嘉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4.1
乳腺外科张亚芬
主任医师 教授
3.8
乳腺外科席春芳
副主任医师
3.6
乳腺外科杨璇
主任医师
3.6
乳腺外科王玉仙
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梁琴
副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赵兴娟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5
乳腺外科张静
副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卢晓婷
副主任医师
3.5
张志玲
副主任医师
3.5
乳腺外科王亚珏
主治医师
3.5
乳腺外科王江芬
主治医师
3.5
乳腺外科李杰
主治医师
3.5
乳腺外科张旭冉
主治医师
3.5
乳腺外科郝燕霞
主治医师
3.5
乳腺外科霍文捷
主治医师
3.5
乳腺外科周锦
主管护师
3.4
每每出门诊回来,都感慨颇多,门诊的病人真多,是乳腺疾病发病率提高?大家重视程度加大?我不得解,疑惑都有可能。从妙龄少女到耄耋老人,尽管大家的诉求是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带着紧张焦虑甚至是深深的恐惧。如何让人群的多数不要这么紧张,医生在思考,我想更大的努力需要人们自己努力,您的乳房您作主,当今资讯这么发达,每个病人都能决定自己的乳房该怎么办? 首先 乳房疾病能不能早发现,您说了算。 乳腺癌同所有的恶性肿瘤一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预后越好。如何能早诊断,就得靠您自己。我想如果等自己触摸到肿块来就诊肯定不是最早期了。要有健康体检的意识,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避免良莠不齐的体检反而耽误病灶的发现。要有合适的辅助检查,是选择钼靶还是彩超?钼靶比彩超更高级吗?这样的问题在门诊被前来就诊的患者无数次提及。我想超声对于年轻的女性,未婚未孕的女性,腺体比较致密的乳房,筛查发现的结节进一步随诊,以及想要区 别肿块的囊实性的、观察乳管病变的时候,超声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年龄大于40岁的女性,如果有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可能大于35岁,想要进行乳腺癌的筛查,钼靶的优势更明显。众所周知,钼靶发现的异常钙化是诊断早期癌,尤其是导管内癌的主要依据。而超声检查对钙化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不是说钼靶是比超声更高级别的检查,二者具有互补的作用。因此什么年龄检查乳腺,选择何种检查,您说了算 其次 乳腺癌怎么治疗,您说了算。 如果不幸,检查发现了乳腺肿块,如何治疗可能是一个需要技巧科学安排的事情。 需要找您所在区域的乳腺专科就诊,专业机构能提供给您更全面的诊断技术,更个体化的手术手段。 量体裁衣,不要盲目的打听周围手术过的亲戚好友,因为每个人肿块的大小、位置、肿瘤特性不同、发病年龄不同、所接受治疗的时代不同,所导致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治疗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往前推30~40年,罹患乳腺癌的患者可能很少能避免乳房切除毁形的结局。而现在,只要患者自身条件符合, 肿块和乳房的比例合适,在保留乳房的同时治愈疾病,已经在临床广泛普及推广,手术技术很成熟,大宗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保留乳房在乳腺癌治疗的安全可靠,应该是“熊掌鱼肉可以兼得”。 对于不符合保乳条件的乳腺癌患者,乳房再造技术可谓是另一福音。乳房再造能带给您一新的乳房,有效的避免了乳房残缺给社交、生活带来的不便,融洽您的夫妻感情,让大家能“挺胸抬头”重新面对阳光。 您的乳房您作主,科学安排检查,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不再焦虑,不再恐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完美、自信。我想每一个明天都会是美好的一天。
解密乳腺超声、钼靶、MRI报告 原创: 陈园园 服药精灵 今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服药精灵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陈园园 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刘 婷 审核: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叶 萍 医生,BIRADS 3类是什么意思呀? 医生,BIRADS 0类是良性的吗? 医生,我前几年检查报告都是3类,这次怎么变成2类了呀? 医生,有钙化,不会是恶性的吧?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及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乳腺检查已成为广大成年女性体检的必查项目,然而拿到天书般的报告时,常常一脸蒙圈儿:每个字都认识,可就是不知道啥意思... 今天小编就用人话解密“天书”报告,通过“三步法”教会大家找关键点,分分钟学会解读乳腺的超声、钼靶、MRI(核磁共振)报告。 一份正规医疗机构的乳腺超声、钼靶、MRI报告主要由标题、基本信息、影像表现(描述)、影像诊断/意见、检查医生等五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医院和检查医生是由您就诊时选择决定的,在此不作赘述。 一看基本信息 很多人可能会困惑这有啥好看的呢? 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在门诊曾遇到一位拿着外院报告来就诊的女孩,报告怀疑乳腺癌,来时女孩非常紧张,我给她反复查体都没有摸到报告中所说的15*11mm硬块(事实是双乳均未摸到可疑肿块),当我将信将疑地从标题往下看,看到年龄时,惊呆了53岁,原来是拿错了报告,重名!所以拿到报告时我们务必看一眼基本信息,姓名和年龄一定一定要看,确认是我们自己的,再往下看。当然最准确的方式是核对门诊号或影像号或住院号(这个就如同我们的身份证号,绝对一对一)。现在医院或体检中心每天做检查的人特别多,难免有因重名或者其他原因拿错报告的,虽然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就会随之而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会有什么“麻烦”,各位看官可自行脑补,也可以在文末留言哦。 二看诊断/意见 我相信这是大家最期待看的,也常是第一眼就去看的,尽管好像根本就看不懂!这部分描述格式常常是:病变位置+病变数量+病变性质+BI-RADS分类+建议措施,但很多时候我们最关心的病变性质是通过BI-RADS分级来传达的。 BI-RADS分级是神马呢? 它是美国放射学会为规范乳腺影像学报告而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共分七类。0类:说明此次检查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够完整,无法评估病灶性质,需结合其他检查后再评估。1类:未见异常,即没有发现病灶。2类:有异常,考虑良性改变,无恶性可能,建议定期随访(如每年一次)。3类:良性疾病可能,恶性的可能性小于2%,需要缩短随访周期(如3~6个月一次)。如果经随访2-3年发现病灶稳定,可降级为2类;而随访发现病灶增大或进展,升级为4类。4类:怀疑恶性病变可能,需要活检明确。此类又根据恶性的可能性细分为A、B、C三个等级,4A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低,恶性可能性为2%-10%。4B类:怀疑恶性可能性中等,恶性可能性为10%-49%。4C类:怀疑恶性可能性高,恶性可能性为50%-94%。5类:高度怀疑为恶性病变(几乎认定为恶性疾病),恶性可能性为95%以上,需要手术切除活检。6类: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总结一下:0类需进一步检查才有可能判定出良恶性;1、2、3类一般不考虑恶性,需适度随访复查;4、5类考虑恶性肿瘤可能,需积极活检,明确性质;6类已确诊恶性。 三看描述/表现 诊断部分言简意赅,但是要了解病灶的形态、大小、具体位置等情况就要看描述了,尤其是某些机构报告不规范,在诊断部分没有BI-RADS分类,这时候描述部分就尤为重要了。 超声上描述良性病变常用“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无血流或稀少,活动度好”等字样;而“不规整,边界欠清,周围有浸润、扭曲,回声强弱不等、分布不均,血流丰富,活动度差”等词常用来描述恶性病变。 钼靶需特别关注钙化,“不定性、粗糙不均匀、细小多形性、微钙化、细线型或细小分枝状”等词描述的钙化有恶性可能,为可疑钙化,而粗大钙化为良性钙化。另外描述恶性病变的词还有“结构扭曲、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毛刺”等。 MRI描述在超声、钼靶基础上增加了增加了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一般良性病变多为上升型曲线,恶性表现为下降型,可疑恶性为平台型。 当然,上述只是从影像学中判断乳腺疾病的良恶性程度,具体情况还需要临床医师结合查体、个人病史、家族史等来综合分析判断。
患者治疗过程中最先接触、最主要接触的应该是主治大夫,那么病理科医生会和患者发生怎样的关系呢? 答 大家在就医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是临床医生,可能大家对病理科也非常陌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在中国医院病理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已经连续七年排名第一。 病理科分为很多不同的亚专科病理,其中包括乳腺病理、妇科病理、消化病理等等。 那么病理科、病理医生是干什么的呢?简单的来说,病理科就是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些非常细微的变化,从而作出疾病的诊断。 所以对普通百姓来说,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病理科医生判断病变性质,比如良性或恶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大家在进行了活检或手术以后会拿到病理报告,而大家对病理报告都非常陌生,不知道要怎么解读这一份病理报告,从而会有相应的问题要咨询到病理科医生;其次,病理科医生还会和临床医生、手术医生、放化疗医生对病理报告进行很多沟通。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周都会举行一次关于乳腺多学科团队的病例讨论。对一些相对比较少见的或者诊治比较棘手的、疑难的病例,由外科医生、病理科医生、放化疗医生、影像科医生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问 就是说我的主治大夫可能拿着我的病理报告,对他不懂的一些内容也会请教到病理科的医生? 答 是的。对大部分的病理报告来说,临床医生的后续治疗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有一些少见、罕见或者非常疑难的病例,临床医生对这些名称也不是太熟悉,或者需要得到病理科医生对后续治疗的建议,所以我们始终需要保持在一个沟通过程中。 问 我们一直在提拿到“病理报告”,这个“病理报告”到底是指什么呢?比如对于我们女性朋友来说,关注自己的乳腺,常常会去做B超、钼靶,有的时候拿到报告上面有一些加号、减号,或者小于号、大于号。那么这些算病理报告吗? 答 拿乳腺肿瘤为例,我们平时做的钼靶检查、B超检查和磁共振检查,拿到的是影像学报告,不是最后的病理报告。病理报告一般是针对活检标本或者手术标本的报告,这份报告是病人最终治疗的依据。 问 我们患者拿到病理报告,都希望对里面的一些关键的数据有所了解,而对于主治大夫来说,他也特别看重这一张病理报告,听说乳腺癌非常看重病理报告,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答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张乳腺的病理报告当中,大致会包括哪些对临床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首先需要确定病变的性质,也就是这个病变是恶性还是良性。如果是良性的病变,无需进一步治疗或后续只需随访即可,而恶性病变需要后续一系列的治疗。第二,同样的病变性质其治疗方式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乳腺癌,它的治疗方式就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但是乳腺还有其他恶性肿瘤,比如乳腺淋巴瘤,它的治疗方式是以化疗为主,而不是手术为主;另外还有恶性分叶状肿瘤,则是以手术为主,多数不进行放化疗。第三,病理科还要为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比如有的病人需要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病理科医生需要判断切缘是否阴性。 另外大家也可能遇到,同样是乳腺癌的病人,有的预后很好,但有的很快就复发转移,甚至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那么哪些病人预后会比较好、哪些比较差,信息也是来源于病理报告。 病理报告虽然看上去是简单的一张纸,但实际上包含了各种跟临床治疗相关的信息,可以预测治疗反应,还包含了病人预后相关的信息。 HE ER(+) HER2(3+) PR(+) 问 当我们看到这些符号的时候,到底意味着我的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我该怎么处理呢? 答 我们还是以乳腺癌为例。在病理报告中,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原位乳腺癌还是浸润性乳腺癌。原位癌局限在上皮基底膜以内,相对来说是非常早期的癌,几乎不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者远处转移,所以原位癌病人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化疗。而浸润癌已经突破基底膜,侵犯到乳腺间质,有可能发生淋巴结的转移或远处器官的转移,它的治疗就不是简单的局部手术治疗,还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问 原位癌和浸润性癌是否也可以通过肿瘤大小来判断? 答 可以说是有一定相关性的。肿瘤越大,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对原位癌,我们要充分取材来确保它不存在浸润。 问 病理报告中形容肿瘤大小的T1、T2这样的字符大概是怎样的标准呢? 答 简单来说,这是肿瘤的T分期,依赖于肿瘤原发病灶的大小。肿瘤分期的判断有三个标准(TNM),其中第一个就是肿瘤的大小。肿瘤越大,T分期就越晚。当然在分期中不仅仅要看肿瘤大小,还要看有没有淋巴结转移(N)、是否远处转移(M)。(→戳蓝字读肿瘤 “大”等于分期“晚”?切莫“自我分期”误病情了解肿瘤分期相关科普) 问 那么报告中如何体现淋巴结的问题呢? 答 在淋巴结处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病人做了前哨淋巴结的活检,结果都显示阴性的话,就没有必要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了。如果是做了腋窝清扫的病人,病理报告显示0/16,意思是说取了16个淋巴结,没有淋巴结发生转移;如果是2/16,则是有两个淋巴结发生了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决定乳腺癌病人预后好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大家应该特别关注。 问 很多病人会提到,医生看了我的病理报告之后说需要做手术,肿瘤边缘也需要一并切除或者活检,这是为什么呢? 答 乳腺癌有不同的手术方式。有些病人会做全乳切除手术、有的则是保留乳房的手术。对于保留乳房的这部分病人, 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肿瘤切除干净。这在病理报告中体现为“切缘”是否阴性,因此保乳手术的病人可以关心病理报告中各个切缘的状况。 问 医生提到的“免疫组化报告”是什么? 答 大家最先拿到的报告是形态学的诊断报告,包括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的类型、分级、淋巴结的状况、切缘的状态、是否侵犯到淋巴管血管等。同时,浸润癌患者必须要做另一项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其目的是确定病人的分子分型。目前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分为四个亚型:腔面A型,腔面B型,HER2阳性型,三阴性型。腔面型乳腺癌预后较好,HER2型和三阴性型预后比较差,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目前的治疗手段比较少,基本上以化疗为主。HER2阳性的乳腺癌除了化疗以外,还需要提供靶向治疗。所以免疫组化的作用就是把浸润性乳腺癌的病人进一步分类,报告上表现出来的也就是大家看到的加号、减号,表示病人究竟是哪一个分子分型,同时反映了后续治疗应该以哪一种治疗为主,预后怎么样。 通俗地说,我们在显微镜下看的、给出的报告还不能把乳腺癌分成三六九等,所以我们需要用免疫组化这个更好的工具来把乳腺癌更加具体的分类,更好的对付它。 问
总访问量 9,507,064次
在线服务患者 15,566位
直播义诊 7次
科普文章 133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