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主任医师 教授
心身医学中心主任
精神科杨彦春
主任医师 教授
4.0
精神科李哲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袁翠
主治医师
3.7
精神科杨友松
主任医师 教授
3.7
精神科王子祥
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邹志礼
副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刘英
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程鹏方
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李静
主任医师
3.6
周晓波
主治医师
3.6
精神科李洁颖
副主任医师
3.6
精神科黄雨兰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杨俊华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李慧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杜光会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叶志君
副主任医师
3.5
精神科闵文蛟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汪瑾宇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何影
主治医师
3.5
杨玥
主治医师
3.2
精神科王婧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高海燕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陈旭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徐理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邱剑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张耀尹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蒋富贵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张旭
主治医师
3.5
精神科李明美
主治医师
3.5
王子祥
主治医师
3.5
普通内科袁靖
主治医师
3.2
普通内科袁璐
主治医师
3.2
精神科李少平
医师
3.5
精神科梁润
医师
3.5
精神科龙彤
医师
3.5
精神科陆巧
医师
3.5
精神科李娟
医师
3.5
精神科柯程仁
医师
3.5
精神科谭阿蕊
医师
3.5
王姝瑶
医师
3.5
中西医结合科刁华琼
医师
3.1
本文约5700字,阅读需要8分钟摘要:中国有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么?他们在哪里?当今中国是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国家,高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剧变导致人们出现心理适应困难和各种心身症状,各大中城市因心理疾患(或心理问题)而寻求心理医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心理健康”、“抑郁症”、“焦虑症”等名词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熟知的词汇。人们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创伤”也成为了一个抢眼的电影主题。然而,当人们开始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开始寻求专家的帮助去面对的时候,就会遇到如何寻找合格心理医生的问题,很多“资深”的求助者在这个问题上都有深刻的体会:寻找一个能治好心病的心理医生恐怕比寻找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还要困难!哪些人算做“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是老百姓通俗的叫法。在行业内,有几种人属于“心理医生”的范围:心理咨询师(counselor)、心理治疗师(psychotherapist)、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以及一部分受过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社工人员(social worker)和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他们的区别是:心理咨询师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问题较轻的人,特别是不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在婚恋、学习或工作、社交上遇到的一些情绪困扰。目前在中国大陆的心理咨询师在非医疗机构执业,《精神卫生法》出台后,心理咨询师不能对来访者进行精神科诊断和从事所谓的“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心理问题较重但不是精神病的人,特别是已经构成一些心理疾患诊断的人,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这些疾病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能觉察到自己有心理问题并愿意寻求专业帮助。在中国大陆的“心理治疗师”一般在医院心理科工作,但是目前在卫生系统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设定,心理治疗师属于卫生系统的“技师”系列,与放射科技师类似。临床心理学家一般具有心理治疗的能力,同时做一些相关领域的科研,他们通常在高校从事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病理学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一些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医学心理学的教师也属于此类。精神科医生主要对严重的精神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进行药物治疗,他们其中较少的一部分同时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专业训练,因此在精神专科门诊也从事心理治疗(受过严格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医生一般不给自己的心理治疗患者开药或者会让其他精神科同事给同一个患者开药,严格区分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科医生的角色)。社工人员是做社区健康促进工作的专业人员,在美国,家庭和婚姻心理咨询是起源于社工人员的。在中国大陆,接受过系统心理治疗专业训练的社工人员很少,一般分布在一些较好的社会团体、民政系统或非政府组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这些“专家”如何介绍自己,只有受过专门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人员才可以算做是“心理医生”。合格的“心理医生”通常是如何培养的?以上这些专业人员无论名称如何叫,但是要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均需要一个类似的选拔与专业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如下:第一选拔合格的心理医生在进入职业培养过程前,需要有基本的选拔:(一)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心理学专业的学士学位(第一学位);或(2)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医学学士学位(第一学位);或(3)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心理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并提供国家教育部认可高校的心理学系以下课程的修课合格证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或(4)获得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其他学士学位,并提供国家教育部认可高校的心理学系以下课程的辅修合格证明: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二)没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严重的人格障碍、精神病、躁抑症;(三)在识别他人情绪和认知的能力上没有严重缺陷,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内省能力、共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第二专业培养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培养过程包括四个部分:(一)课程:主要学习基础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约需要30-40门相关课程(900-1200课时)的学习(包括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二)实习:在老师的督导下至少从事1-2年(200小时以上的个体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实践;(三)接受自我体验:就是接受心理治疗,这个是合格的心理医生为了从事这个职业必须要接受的一个特殊的培训过程,因为只有接受了足够的心理治疗后,心理医生才可以觉察自己的问题,不把无意识中的个人问题带入自己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就像外科医生进入手术室要做好消毒一样。在德国,凡是要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工作的人,无论什么治疗取向或学派的(德国的一个专门的科学委员会认定的科学心理治疗流派有四个: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治疗、认知和行为治疗、人本主义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社保支付费用的是前两个),都至少要接受120小时以上的自我体验,否则拿不到从业执照。第三继续教育这个是心理医生保持职业能力和资格的必要途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智力工作,行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心理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需要经常接受专业学习和督导,同时通过各种专业活动(被治疗、团体互助小组等)保持自身心理健康。第四职业伦理监控对职业伦理的学习和遵守是一个心理医生在整个职业生涯期间都需要做的。在美国和欧洲,对心理医生的职业行为都有严格的伦理规定,中国大陆这个方面刚刚起步(大陆的第一个专业伦理守则见:www.chinacpb.org)。从以上流程不难看出:培养一个合格“心理医生”的困难程度与培养一个心脏外科医生的困难程度是相当的。我国大陆的“心理医生”都在哪里?“心理医生”在中国属于一个21世纪的新兴行业。自2002年国家劳动部(现在合并为人社部)设立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后,大陆范围内获得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证书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但由于多数获得证书的人员专业受训严重不足(一般仅接受过3-6个月的短期应试训练)、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过程的心理咨询师可谓是“凤毛麟角”。中科院心理所的调查表明:这些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的人员中,真正从业的比例在1-3%。目前,我国大陆从事“心理医生”工作的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在各个地区的精神卫生中心、各级医院临床心理科的医生。这些业人员大多数是医学背景,少数具有卫生部认可的“心理治疗师”资格。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服务形式目前主要以精神科诊断以及药物治疗为主。在我国不足2万名精神科医生中,仅有少数精神科医生系统接受过一些较好的心理治疗的专业培训(如知名的有:德中心理治疗学院的各类培训班(简称中德班)、中国——挪威精神分析培训班、香港林孟平教授主持过的心理咨询博士生研修班,中美精神分析协会CAPA培训班等),能够进行比较规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但是这些医生的人数不多,其余的都只能“见面就开药”或者对求助者做“教育工作”。第二类就是各大学心理学系的教师或心理咨询中心的从业人员。他们多数具备心理学或教育学知识,理论好于实践,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为主的各类神经症患者,服务形式主要是心理咨询或辅导,但除了少数参加过上述的较为系统的心理治疗实践性的培训外(如上述的培训项目),多数人缺乏系统专业的培训,面对大多数心理障碍的患者,没有深入治疗的能力,有的人甚至做的就是“政治思想工作”。第三类是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公司、私人开业者、各类心理热线以及福利机构。这些机构的从业人员目前人数较少,但有增加的趋势,他们知识背景比较混乱,主要来自教育学、社会学、哲学、文学、管理学、商学、法学、传播学等各种不同的背景,有的甚至不具备高等学历(但一般具有劳动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他们的服务形式主要是心理咨询和热线服务,其服务对象主要面向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人群,而服务质量也最为参差,出现极端的职业道德问题情况也最多(如利用求助者满足自身的各种心理需要、甚至与求助者发生性的关系等严重违反职业伦理的行为)。目前仅有极少数在中国大陆私人开业的从业人员具有较好水平,但是私人开业在中国大陆尚不具有法律依据,一般都是挂靠在某咨询机构从业。值得庆幸的是,我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方都看到了一些80后的同行成长起来了,一些在个人开业,也非常专业。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专业合格?当今的中国,买牛奶的时候要需要消费者睁大眼睛,找心理医生的时候也一样。那么,如何识别你的心理医生是否专业合格呢?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识别:第一,学历及专业课程的学习:一般来说,获得心理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位、再加上较为系统的心理咨询或治疗专业课程的学习,这个是做一个合格心理医生的先决条件,前者证明其有学习能力,后者证明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第二,接受专业督导和实习的经历:合格的心理医生在其专业受训经历中,必然有较长时间的实习和接受督导的过程,一般不会少于1年(200个做心理咨询的小时数)。指导其实习的督导老师应该是在业界内被认可的,因为好的师傅容易带出合格的徒弟。第三,接受自我体验的小时数:无论这个心理医生多么聪明或有名,接受心理治疗(被治疗)是必须的。一般来说,一个心理医生接受心理治疗的小时数与其对人对己的心理觉察能力是呈正比的,这是一个合格心理医生的必要能力。在大陆,接受过较长时间心理治疗的心理医生是很少的,因此这个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志。如果一个心理医生告诉你他从来没有“被心理治疗”过,那么你还是不要走进他的诊室为好。第四,是否被专业社团认可:通俗的说,是否为这个职业的“圈内人”。因为“圈内人”多遵守职业伦理(如果严重违反职业伦理就会被清除,这是非常没有脸面的事情)。目前比较可靠、有口碑的专业社团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www.chinacpb.org)。被这个专业社团接受是需要较高要求的,并且要遵守职业伦理,因此凡是能被这个系统接受的心理医生一般比较可靠,至少不会对求助者“乱来”。比如:由于职业伦理的限制,心理咨询师一般不会给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做所谓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在行业内叫做“避免多重关系”。在被媒体参访或参加公众媒体活动的时候,说话会很小心,会避免谈及自己来访者或患者的私人信息,更不会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从事催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专业工作,因为这样无法保护来访者的隐私,甚至会对来访者或患者带来伤害。记住:合格的心理医生会提供或告知求助者他的学历、专业受训背景(包括被治疗的时间)、专业资质以及收费标准等详细信息,而获知(并在心理医生帮助下有效理解)这些信息是求助者的基本权力。如果这些信息你无法从你的心理医生那里得到,那么还是不要去冒险的好。谁想被送进“手术室”后无法再健康地回到亲友身边呢?附:你有权利了解你的心理医生的如下信息1、学历背景: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方向?注:本科是心理学或临床医学最好,研究生是临床心理学或者咨询心理学方向最好。2、专业受训背景:是否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有哪些?注:系统接受过以下培训的更好:德中心理治疗学院的各类培训班(简称中德班)、中国——挪威精神分析培训班、香港林孟平教授主持过的心理咨询博士生研修班,中美精神分析协会CAPA培训班,或者被以下有口碑的国际组织认可的培训项目: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国际心理治疗联盟(IFP)、美国心理咨询协会、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分会。3、这位心理医生被个体督导的小时数?被团体督导的小时数?督导有哪些是被行业认可的督导师?注:系统接受过被权威专业社团认可的督导师(名单见:http://www.chinacpb.org)的个体督导的小时数越多越好,其次是团体督导小时数。4、这位心理医生在督导下实习的咨询或治疗小时数?(指和病人面对面做咨询的时间)注:越多越好。不应该少于200个督导下与病人面对面做咨询的时间。注意:最好是个体督导下的临床小时数。5、这位心理医生自我体验(被心理治疗)的小时数?(与他的治疗师面对面做咨询的时间)注:一般来说越多越好,好的心理医生被治疗的小时数不会少于200小时;完全没有此项的最好不要接受其服务。6、这位心理医生的专业资质?注:具有国家人社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不能成为考虑指标,因为他们通常仅仅具有3-6个月的应试性培训,不具有连续从事心理咨询的能力。通常判断心理医生合格与否需要看1-5的问题是否可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注册系统(http://www.chinacpb.org)被认为是行业内的ISO-9000(质量认可系统),如果是其被认可的注册心理师或督导师,更具有专业质量(前5个问题涉及的方面在注册认可前具有规定和标准),同时他们接受《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伦理守则》的约束,会按照这个伦理守则做专业的事情,如果出现伦理问题也有专门的“伦理工作委员会”进行调查核实给予相应处分。附2:初次见面的时候,求助者对心理医生的观察也是一个指标遇到以下情况可以立即判断出这个心理医生不够专业:(1)建立咨询关系后,要求与你交朋友或类似行动(比如:约私下见面喝咖啡等);(2)第一次见面整个过程中这位心理医生说的话比你还多;(3)咨询前你无法获知以上1-6问题的任何信息,见面询问1-6问题也不给予正面回答的。(4)咨询场所(或咨询设置)不安全,比如随时有电话或人进来打扰;咨询地点经常更换;因为医生的原因你们咨询时间经常不稳定老更改。(5)如果你确定找的是心理咨询师(不是精神科医生),见面就推销各种产品(包括药品)的情况。(6)第一次咨询后,要求你一次性付清所谓的一个“疗程”的费用的。合格的心理医生会采用后端收费原则,比如:在每次咨询后收取费用;如果是长期的心理咨询,一般是每月或每周最后一次收取当月或当周的费用。(7)长期为你做心理咨询工作,而没有书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协议》(或者类似书面协议)的,这个协议一般会规定好以下方面:知情同意、保密的界限、收费、转诊、伦理依据、休假等议题。此外,经常在各类媒体(电视、广播、网络等)大肆谈论自己的来访者信息,在媒体暴露下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心理专家或大师”,此类人在业内被戏称为“专门害人的家伙”,遇到还是早点避开为好。注明:本文转载自“临床心理”公众微信号,作者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杰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TMS)由Barker等学者于1985年首先创立。TMS基于电磁感应与电磁转换的原理,通过刺激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场作用于颅脑,使颅脑内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使脑血流、脑代谢、脑电、脑功能等发生变化。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MS, rTMS)是TMS的模式之一,rTMS不仅在刺激时对神经功能有调制作用,而且在刺激停止后仍然有明显的调制作用,其对脑内生化反应、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的影响具有维持效应。rTMS在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中被广泛运用,且具有无创、无痛、安全的特点。适应症:(1)抑郁障碍,美国FDA于2008年10月批准rTMS用于抑郁症的治疗。(2)焦虑障碍;(3)双相情感障碍;(4)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阴性症状、认知症状;(5)睡眠障碍;(6)物质依赖。本文系黄雨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指一种完好的状态,个体能够认识到他或她的能力,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压力,能够卓有成效地工作,能够对他或者她所处的社会有所贡献。其隐含的意义是,凡与之相反者,定会存在某一程度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总访问量 2,949,429次
在线服务患者 2,545位
科普文章 18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