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突然呼吸暂停是怎么回事?早产儿由于先天不足,各项器官发育不成熟,所以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呼吸暂停就是一个较常见的危急症状。宝宝出现呼吸暂停往往会吓坏爸爸妈妈,到底为什么宝宝会发生呼吸暂停呢?爸爸妈妈要如何进行护理呢? 豆豆是一个早产的小宝贝,在医院住了2个星期后,今天刚被爸爸妈妈接回家里来,夫妇两把豆豆放在之前精心准备的婴儿床上,让她安安静静地睡觉。过了一会,当妈妈再次去看豆豆时,突然发现豆豆好像胸廓和小腹部都没有了之前有节奏性的起伏了,这可把豆豆妈妈给吓坏了,她一边大声地呼叫着豆豆爸爸,一边拍着豆豆,豆豆爸爸闻声冲过来,却并未发现豆豆有什么异常。但夫妻两仍是非常紧张,豆豆为什么会突然呼吸暂停了呢? 早产儿的呼吸暂停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超过20秒或不足20秒,并伴有心率减慢、皮肤苍白或青紫等症状。 新生儿呼吸暂停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发性呼吸暂停,原发性呼吸暂停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大约是20~30%,常见于胎龄小于34 周、体重小于1。 8 kg 的早产儿,在生后3 -5天左右更易发生,并且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其发生的几率就越高,据有关数据统计,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呼吸暂停的几率甚至可高达50%,这是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所致。 另一种是继发性呼吸暂停,引起新生儿时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原因较多,如: 脑缺氧损伤、气道阻塞、胃食管返流、血容量不足、感染、颅内出血和内环境紊乱等,均可导致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 由于反复的呼吸暂停可导致新生儿脑缺氧时间过长而引起脑损伤,或留有脑瘫、共济失调、智力障碍和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发生猝死等危险,故切不可大意,那么,爸爸妈妈在居家护理的时候,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来避免宝宝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呢? 1、多观察新生小宝宝:平常多关注新生宝宝尤其是早产宝宝的呼吸,注意观察他的呼吸深浅度及节律,观察他的心跳、脉搏次数和面色等,宝宝呼吸正常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胸廓和腹部有节奏地上下起伏,而且面色是红润的,但如果宝宝突然出现胸廓和腹部一动不动的,继而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紫,则要警惕宝宝是否出现了呼吸暂停。 2、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还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较差,体温易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可能会导致早产儿发热或体温太低,引起继发性呼吸暂停,因此,婴儿房的室内温度要适宜,最好是控制在24~28℃,湿度保持在50~65%,当外界温度比较低时,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则应注意降温,给宝宝松开包被,注意多喂温白开水等。 3、喂养时体位要合适:新生儿因消化功能还不够完善, 再加上新生儿的胃是呈现水平位的, 上下端括约肌发育还不完全, 喂养时如果体位不当的话容易引起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阻塞气管而引发呼吸暂停。因此,在给他喂奶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呛着他,哭闹厉害的时候最好安抚他使他情绪平稳后再喂奶,喂完奶后要竖着抱孩子,轻轻帮他拍出奶嗝,并取右侧卧位,抬高上半身,以防宝宝吐奶造成误吸而促发呼吸暂停的发生。 4、预防感染: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抵抗力较低,而感染也可诱发或加重呼吸暂停的发生,因此,预防宝宝的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爸爸妈妈在摸宝宝之前,一定要先洗洗手,尤其是从外面回来后,在抚摸孩子之前一定要换衣服和洗干净双手,特别是要注意别让有感染性疾病的人接触到新生宝宝,同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皮肤的抚触刺激:皮肤是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官,而新生儿的皮肤则更为敏感,当用双手对新生宝宝各部位的皮肤进行按摩时,可以很好地刺激新生儿的感觉器官,如头部抚触有助于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呼吸中枢;胸部和背部抚触,可以刺激肺反射;腹部抚触,可以促进肠胃蠕动,促进胎粪的排泄和胃的排空,减少发生呕吐和返流等。因此,在给宝宝洗完澡后,妈妈可以学着帮他做一个全身的抚触和按摩。 总之,当发现新生宝宝出现呼吸暂停时,父母切勿慌乱,应冷静下来,立即给予其适当的物理刺激,如轻拍背部、弹足底、摇动肩胸部等方法来刺激他的呼吸,使他恢复正常呼吸,同时注意保持其呼吸道畅通。 如果上述措施无效,或者宝宝发生呼吸暂停的频率过于频繁时,则最好送往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以免延误了治疗。
早产宝宝喂养特别方案 对于提前降临人间的小天使,喂养常常是困扰父母的大问题。这些早产宝宝比足月宝宝瘦弱得多,身体发育也不理想。怎么能让他们尽快强壮起来,赶上足月的宝宝呢? 给早产宝宝最适合的食物 与足月宝宝相比,要提供给早产宝宝更多的营养素,才能满足身体追赶生长的需要,而且胎龄越小、体重越轻的宝宝,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素越多,选择他们适合的食物非常重要。 母乳 早产妈妈的母乳和足月母乳虽然热量相当,为67千卡/100 毫升,但营养成分是不同的:蛋白质含量较高,适合早产宝宝快速生长的需求;乳清蛋白比例高,有利于消化和加速胃的排空;脂肪和乳糖量较低,易于消化吸收;钠盐含量较高,有利于补充早产宝宝身体丢失的钠盐;其中的钙、磷易于吸收,有利于骨骼的发育;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和牛磺酸,是足月母乳的1.5~2倍,这些营养物质可促进早产宝宝视网膜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母乳强化剂 对于胎龄小、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宝宝来说,母乳提供的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不能满足他们生长的需求,因此,要配合使用母乳强化剂(human milk fortifier,HMF)。 母乳强化剂含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按照一定的配比加入母乳中,喂给宝宝吃,不能直接冲水喝或加在奶粉里。在早产宝宝能用纯母乳喂养时,就可以添加母乳强化剂了。一般按标准配制的强化母乳可使热量达到80~85千卡/100 毫升。 早产儿配方奶 这是为早产宝宝设计的在住院期间专用的配方奶:含有的热量是80 千卡/100 毫升;蛋白质含量高;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60∶40或70∶30,可供应足量的胱氨酸;脂肪中的中链脂肪酸占40%,易于消化吸收;亚油酸含量高,有利于促进脑细胞的生长发育;碳水化合物中40%为乳糖,60%为多聚葡萄糖,在供给宝宝热量的同时,不增加血渗透压;钠含量增加,保证宝宝肾排钠量增加的需要;钙含量为正常母乳含量的3倍,使钙∶磷接近2∶1;强化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母乳永远是首选 尽管早产配方奶有母乳的许多优点,如蛋白质、糖、脂肪等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同时适当提高了热量,强化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但缺乏母乳中的许多生长因子、酶和IgA等。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生物学功能,母乳都应该作为喂养早产宝宝的首选。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 这是专门为早产宝宝在出院后过渡期使用的,热量和营养成分介于早产配方奶和婴儿配方奶之间,含有的热量为73千卡/100毫升。早产宝宝吃这种配方奶,比吃普通婴儿配方奶追赶性生长更快,骨骼发育也更加强壮。 早产儿配方奶和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不能超长使用,否则会造成宝宝超重、肥胖及其他营养不均衡等不良后果。当早产宝宝的追赶生长达到可以喂婴儿配方奶时,就应当换用婴儿配方奶了。 婴儿配方奶 这是为普通足月宝宝设计的配方奶,含有的热量为67千卡/100 毫升。早产宝宝胎龄较大,出生体重超过2千克,没有严重并发症和营养不良高危因素,如果妈妈没有足够的母乳,可以直接使用婴儿配方奶。 不同情况,不同喂养建议 1.母乳喂养:出生体重超过2000克,没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宝宝,出院后应该首选母乳喂养。和喂养足月宝宝一样,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妈妈注意饮食营养均衡。 2.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极(超)低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尤其是出院前评价营养状况不满意的宝宝,需要强化母乳喂养到胎龄满40周。 3.早产儿配方奶喂养:适合人工喂养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宝宝,需要喂到胎龄满40周。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体重增长不满意,可以采取混合喂养,将早产儿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4.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适用于人工喂养的早产宝宝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5.婴儿配方奶喂养:适合出生体重大于2000克,出院后体重增长满意的人工喂养早产宝宝,或作为母乳的补充。 如何给早产宝宝喂奶? 因为早产宝宝吸吮力弱,吞咽和呼吸动作配合还不够协调,在喂养时需要特别精心。 母乳喂养的宝宝 直接吸吮妈妈的乳头会比较费力,宝宝容易劳累,常常吃一会儿就需要停下来休息,这是很正常的,妈妈要多一点儿耐心。如果妈妈的奶水很多、流速很快,常会造成宝宝呛奶。这时妈妈可以用手指按住乳晕周围,减慢乳汁的流速。 由于母乳的前奶和后奶成分不同,前奶蛋白质多些,后奶脂肪多些,所以要让宝宝吃空一侧乳房,再吃另一侧。 人工喂养和母乳+母乳强化剂喂养的宝宝 奶嘴的孔太大会呛着宝宝,太小又会造成吃奶费力,所以妈妈可以观察宝宝吃奶时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奶嘴。配方奶冲调后,不要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以防变质。吸出的母乳如果宝宝一次吃不完,需要放在冰箱里冷藏。奶瓶、奶嘴等用具要严格清洗,每天消毒,因为早产宝宝比足月宝宝更容易发生肠道感染。
小儿发烧 正常新生儿肛温在36.2度-37.8度之间,腋下温度在36度-37度之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度,腋温超过37度,即为发热。发热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当这些病原菌侵入机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为保护机体,可作出各种保护机体的反应来抵御病原菌,发热就是其中的一种抵御反应。发热并不是一个坏现象,说明机体正在与病原菌作斗争,所以很消耗人的体力,病人就会嗜睡、乏力。 造成宝宝发烧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几度算发烧? 当小儿肛温>37.8℃,或舌下温度>37.5℃,或腋下温度>37.4℃是为发热(fever)。耳温枪所量的温度与肛温相近,均称为“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如何正确量体温?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 5.肛表要先润滑: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肛门内2公分即可。 6.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之间,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不宜遽然诊断为发烧。 一发烧就要马上退烧吗? 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诊断,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形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此外,发烧本身还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发烧是不必急着退烧的。 不过,多数医生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如何自行帮宝宝退烧?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在线服务患者 1,42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