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茂昌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口腔科陈传俊
主任医师 教授
3.5
口腔科张志宏
主任医师
3.4
口腔科程靖
副主任医师
3.3
口腔科王来平
主任医师
3.3
口腔科武瑾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口腔科周媛
副主任医师
3.3
口腔科俞长路
副主任医师
3.3
口腔科洪礼琳
副主任医师
3.3
口腔科朱祖武
副主任医师
3.3
朱伟政
主治医师 讲师
3.3
口腔科陈梅梅
副主任医师
3.2
口腔科李容新
副主任医师
3.2
口腔科罗运
副主任医师
3.2
口腔科周瑜
副主任医师
3.2
口腔科彭晖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刘红红
副主任医师
3.2
口腔科高绍濮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丁鳌
主治医师 讲师
3.2
口腔科白冰
主治医师
3.2
崔凤娟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刘扬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余婵媛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韩倩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刘靖祎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蒋盼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王祎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叶菁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宋晓兵
主治医师
3.2
口腔科王霜剑
主治医师
3.2
马骏
3.2
口腔科项先旺
医师
3.2
口腔科卞颖颖
3.2
口腔科金振宇
3.2
口腔科金晶
医师
3.2
口腔科陈佳
医师
3.2
口腔科刘海君
医师
3.2
口腔科周航天
医师
3.2
口腔科章礼玉
医师
3.2
口腔科潘成琼
医师
3.2
吕静
医师
3.2
正畸科王小娟
医师
3.6
小孩子容易出现“短舌头”?有些地方又称为“襻舌”。大家可能都有所耳闻,有些家长在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剪了舌系带,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类似情况,需不需做手术。那么今天就围绕舌系带,给大家来解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舌系带过短? 2.怎么判断孩子是否有舌系带过短? 3.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舌系带修整手术? 4.舌系带修整手术如何做,要注意什么? PART1 什么为舌系带及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俗称“舌筋”,是张口后翘起舌头时连接在舌头与口底的一薄条状组织。虽然只是一条小小的系带,可它对舌体运动、说话发音、面部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舌系带是延伸到舌尖或接近舌尖的。在舌逐渐向前生长的过程中,舌系带会相对向舌根部退缩。如果孩子在2岁后舌系带仍没有退缩回正常位置,那么就可能存在舌系带过短。 PART2 怎么判断孩子有舌系带过短? 如何确定孩子有没有舌系带过短呢?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孩子用舌头舔舐,往上是否能舔到上嘴唇或人中穴,往下是否能舔到下嘴唇,也可以用冰淇淋,测试孩子能否伸出舌头轻松舔食。 舌系带正常的孩子可以轻松完成舔食动作 或者让孩子把舌头伸出来,看看是否存在舌尖形态呈“W”或舌尖上抬困难的情况。 异常的“W”舌尖形态 PART3 哪些情况下要做舌系带修整手术? 孩子说话不清楚,发音不准确,要不要剪舌系带? 答:说话不清楚,发音不准确又称构音障碍。舌系带过短限制舌的运动,确实会导致孩子发卷舌音(zh、ch、sh、r)、舌边音(l)困难,但是儿童语音系统的构成是复杂的,除发音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外,还涉及到视力、听力、心理、神经发育、智力水平、语言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单纯因为说话发音问题就直接剪舌系带、以期得到纠正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办法是先咨询儿科医生或专业语言师,找到构音障碍的病因、排除其它因素后,再考虑舌系带手术。 2. 很多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常常乳头疼痛,剪舌系带能缓解吗? 答:通常婴儿的衔乳姿势是舌伸向前上,位于上下牙之间,以口覆盖乳晕,上下挤压乳房吮吸乳汁。如果舌系带过短则宝宝不能伸舌向前,一方面导致牙直接接触乳头,挤压形成疼痛,另一方面这种不正常的衔乳姿势让舌头不能完全裹住乳晕,导致漏奶、哺乳效率下降,婴儿很难吃饱,从而被动地延长了哺乳时间、提高了哺乳次数,这就更加重了乳头疼痛,甚至引起皲裂。同时,在哺乳疼痛的问题上,妈妈们的哺乳姿势也非常关键,即使宝宝舌系带正常但哺乳姿势错误仍可引起乳头疼痛(目前最受推荐的哺乳姿势是半躺式哺乳法)。总的来说,如果在哺乳姿势正确时仍旧乳头疼痛,同时宝宝又存在舌系带过短,那么舌系带手术可以有效缓解这种症状。 正确的哺乳姿势时母亲乳头应深入婴儿口中,婴儿的舌头应处于前伸位置 3. 孩子舌头下面发现有白色的溃疡,喂奶时哭闹不安,和舌系带过短有关吗? 答:这种溃疡又称李-弗氏溃疡,是下颌乳中切牙萌出后不断地摩擦舌腹所致,与舌系带过短、喂奶时舌不能充分上抬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建议在治疗溃疡的基础上施行舌系带手术。 李-弗氏溃疡,类似希腊字母“φ” 4. 听说舌系带过短会引起牙齿排列不齐、面部发育畸形,是真的吗? 答:舌系带的附着点过于靠近下牙的牙龈乳头,可能导致下颌中切牙间隙;舌系带过短让孩子在吞咽时舌头置于上下牙之间(成熟的吞咽模式应是:舌尖抵住上牙或腭前部推食物向后,协同咽部肌肉完成吞咽),下巴不能良好闭上,形成开?;面部发育畸形的问题牵扯到面部肌动力平衡的建立,舌肌只是其中一环。简单来说,长期被过短舌系带限制的舌头不能上抬到上腭,上颌骨得到的生长刺激不足、发育不全,同时长期处于低位的舌头又给下颌骨施加了一个向前下的力,使下颌骨发育过度,最终可能出现下牙位于上牙之前的大下巴现象,又称“地包天”。 红圈:下颌中切牙间隙 开? 左图为“地包天”面型,右图为正常面型 其实,除上面所谈到的几个常见问题外,还有几点需要大家了解。舌系带过短会阻挡部分牙齿的清洁,妨碍口腔卫生从而易患龋齿和牙周病;以及影响孩子表达能力和社交表现形成心理障碍。举个例子,临床上常会碰到一些心急的家长,担心孩子说话接吻受影响,带来择偶困难方面的问题。 近些年的研究在舌系带过短的诊断标准、舌系带手术的指征和手术施行的理想年龄问题上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和共识,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根据临床经验,在以下情况时家长可以带孩子来医院咨询: 1. 哺乳疼痛,同时存在舌系带过短的新生儿、婴儿。 2. 下颌乳切牙萌出后,舌腹反复出现溃疡的婴儿。 3. 经保守观察后,语言师诊断确为舌系带过短引起构音障碍的幼儿。 4. 受舌系带限制,舌体不能自由运动影响进食咀嚼的幼儿及儿童。 5. 舌头不能前伸,舌尖呈明显“W”形状想要改善的幼儿及儿童。 PART4 舌系带修整术如何做?要注意什么? 明白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剪舌系带,那么现在就来了解一下舌系带手术吧! 矫正舌系带过短的手术,称作舌系带修整术,是一类常见的门诊小手术,耗时短,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常在麻醉下用手术刀(或手术剪)行单纯切开术或横切纵缝术。除了手术刀,电刀和激光也很受医生们的青睐。 图A、B示舌系带过短的口外和口内的情况 图C、D示将舌系带横向切开,形成菱形创面 图E、F示将舌恢复到正常运动高度,纵行缝合 PART5 做完了舌系带手术,家长在照顾小朋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1. 术后12-24小时内,口中有血丝是正常现象。 2. 避免过辣过烫的刺激性食物,强调清淡饮食。 3. 术后1周半内半流质饮食,如粥、馄饨、小汤包子等,漱口刷牙时注意保护创口。 4. 如口中留有缝线,术后7-10天复诊拆线。 PART6 关于手术的时间,通常来说,大部分婴儿出生时舌系带附着都较高,所以很多婴幼儿出生后都觉得舌系带过短,但是请家长不要着急,通常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舌系带附着会逐渐降低,很多幼儿出生时短,但是到了一两岁时就不短了。另外婴幼儿刚出生体重很小,全麻风险较高,所以通常还是建议患儿可以在18-20个月左右来口腔科就诊,如果确实需要手术,再手术也不迟,因为幼儿大多数在一岁半左右才开始学习说话,所以此时手术并不会影响幼儿发音,广大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最后,希望各位家长们在看完这篇文章,能对孩子的舌系带生长有更深的认识,不会没有根据地担心孩子的舌系带发育,也不会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剪了舌系带,自己领着孩子盲目去做。当然,如果有符合文中所提到的状况,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毕竟专业的问题要留给专业人员来判断和解决。
口腔癌可能的症状包括:持续不愈的口腔溃疡; 口腔疼痛; 局部肿块; 口腔黏膜上有白色或红色斑块; 咽痛; 咀嚼或吞咽困难; 舌体活动受限; 舌体或口腔其他部位麻木感; 牙体松动; 语音变化; 颈部肿块; 恶病质; 持续口臭。 请注意,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症状并不代表就是口腔癌,相对其他恶性肿瘤,口腔癌发病率较低,其他疾病也可引起相关症状,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
粘液囊肿(mucocele)为口腔粘膜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后分泌液潴留而形成的浅表囊肿。粘液囊肿为口腔粘膜常见病。主要是因轻微的外伤使唾液腺导管破裂;涎液蛋白溢入组织内所致。 其次可能是粘液腺导管被阻塞;粘液滞留使腺导管扩展而成,常发生于唇粘膜,其次为颊粘膜,舌腹粘膜,而以下唇较多见。 粘液囊肿又称粘液腺囊肿,在口腔粘膜下组织内,分布着数以百计,能分泌无色粘液的小涎腺,称为粘液腺,以下唇、软腭、舌尖腹面分布最多。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常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摩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 临床表现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约黄豆大小,呈半透明的无痛小疱。破裂后可流出粘液,肿胀消退,但不久又可复发。多次复发后,囊肿表面常因疤痕而呈灰白色。治疗常以外科手术切除法和碘酊注入疗法。 粘液腺囊肿可发生于三对大涎腺及所有小涎腺,有潴留性囊肿及先天性囊肿两种类型,潴留性囊肿最多见,其常发生于舌下腺及小涎腺,其次为腮腺,颌下腺囊肿非常少见,是由于导管缩窄,或肿瘤、牙结石、损伤、寄生虫等造成导管阻塞所致,这种情况是一种间断的阻塞,在没有炎症时,导管的近心端腺泡扩张,形成潴留囊肿。先天性囊肿多见于腮腺,是由于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深部组织内的上皮成分发展而成,发生于小涎腺的潴留囊肿称为粘液腺囊肿,发生于其余涎腺的囊肿则按其发病部位命名,即舌下腺囊肿、颌下腺囊肿及腮腺囊肿。 1、粘液腺囊肿发生于口腔粘膜下,小(常为黄豆大小),边缘清晰,呈透明小泡状,无痛。多有损伤史(局况咬伤最常见)。破溃后流出粘稠白色液体,肿物暂时消失,但破溃处很快愈合,肿物重新出现。2、大涎腺囊肿(舌下腺、颌下腺及腮腺)为发病部位的肿胀,可有阻塞症状(即进食时肿胀感加剧,进食后逐渐缓解),涎腺导管口不能挤出分泌液,或排出变色变味液体。穿刺可抽出粘稠白色液体。 朱伟政医生友情提示: 目前临床上常说及常见的粘液囊肿,通常是指好发于口腔下唇、舌尖的微小囊肿,一般约绿豆至黄豆大小,多数人有“咬破、挑破后变小,然后过段时间又长出来”的病史,囊肿初始外观多为类似小水疱样,刺破后流出清亮液体,类似唾液,反复几次后增生为白色质韧肿块,无法再刺破或减小,必须手术治疗。 在此敬告各位病友:一旦发现口腔内生长了微小的粘液囊肿,切忌切忌使用针头等尖锐物品去刺破或用牙齿咬破囊肿。因为通常直径在1cm以下的囊肿它都是有可能会自行消退的,前提是没有任何外界刺激;但是一旦你刺激了它,挑破咬破之类的,就会形成局部肉芽增生,然后就会由囊肿逐渐转变为肉芽肿,肉芽肿是无法自行治愈的,此时就只能采取手术治疗了。 目前我们中科大一附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也是手术治疗,对于儿童以及部分青少年等无法完全配合的患者,一般是住院全麻行手术治疗;而对于成人的话可以采用预约日间手术室局麻下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约半小时左右,当日手术当日回家,术后口服2~3日普通抗生素即可,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非常方便。 请注意:粘液囊肿虽为良性肿瘤,但较易复发,尤其是儿童患者,自控力较差,喜欢用牙齿咬磨唇部或舌部伤口,导致术后在原位复发或其他位置再发,必要时需多次手术治疗。
总访问量 3,976,649次
在线服务患者 5,518位
科普文章 44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