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威
副主任医师
3.9
骨科尚希福
主任医师 教授
3.6
骨科赵其纯
主任医师 教授
3.6
骨肿瘤科蔡善保
主任医师 研究员
3.7
骨科李旭
副主任医师
3.6
骨科朱晨
主任医师 教授
3.6
骨科张文志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骨科孔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骨科范广州
主任医师 教授
3.5
足踝外科俞光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6
尤涛
主任医师
3.5
骨科方诗元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骨科李守民
主任医师 教授
3.5
骨科韩恩荣
主任医师 教授
3.4
骨科王叙进
主任医师 教授
3.4
骨科孔繁锦
主任医师 教授
3.4
骨科胡业丰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骨科许翔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骨科纪小枫
副主任医师
3.4
骨科徐玮
副主任医师
3.4
史国光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骨科禹德万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骨科朱亚林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骨科章锦
主任医师
3.4
骨科张光平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骨科鹿亮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骨科李钟奇
副主任医师
3.4
骨科王英明
副主任医师
3.4
骨科孙成祥
主任医师
3.3
骨科黄炎
主任医师
3.3
姚刚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刘彬
副主任医师
3.3
骨肿瘤科高大柱
主任医师
3.5
骨科于洋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马锐祥
主治医师
3.3
骨科贺瑞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张贤祚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胡飞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段丽群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葛畅
副主任医师
3.3
夏睿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吴科荣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3
骨科倪喆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徐磊
副主任医师
3.3
骨科杨家赵
副主任医师
3.3
骨肿瘤科秦慈南
副主任医师
3.4
骨肿瘤科方策
副主任医师
3.4
骨科付代杰
副主任医师
3.3
骨肿瘤科谭东
副主任医师
3.4
脊柱外科胡俊
主治医师
3.3
一个朋友家里人,走不了多远腿部就开始疼痛,休息一下会好转,继续走路又会出现疼痛。之前症状比较轻微,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最近走百来米左右就出现腿部剧烈的疼痛。老人腿部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也没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通过检查,发现这个位老人患有腰椎管狭窄症,这种疾病是怎么回事呢?腰椎管狭窄是怎么回事? 我们的脊柱是一个很好的脊髓保护装置,容纳了我们的身体里面最大的神经组织脊髓。打个比方,我们的脊柱相当于一栋房子,这个房子有几面墙壁:前方的椎间盘,后方的椎板和小关节突,还有两边的椎弓根,其他的地方被韧带所覆盖。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上面的正常结构,例如小关节突退变,黄韧带增生,相当于墙壁增厚了,房子的空间就比较小。在某些病理情况之下,例如前方的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房子的空间急剧减小,甚至有的时候。房子的地基出了问题,出现倾斜。这些都会使房子的容积大大减少,墙壁开始挤压里面的神经组织。这时就产生了椎管狭窄。椎管狭窄最常见的是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有什么临床表现? 腰椎管狭窄常见的症状是,行走时下肢的疼痛会明显加重。最典型的表现是行走某一段时间后下肢的力量减弱,会有严重的大腿到小腿疼痛,不得不蹲下来休息一段时间。休息以后疼痛就会有明显的好转,但继续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是由于神经组织受压,活动的时候神经组织缺氧加重所引起疼痛。在弯腰或者蹲着的时候,椎管的容积会相对扩大,休息后神经的营养供应会得到恢复,从而疼痛减轻。这种疼痛是非常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医学上有个特有名词,叫间歇性跛行。出现间歇性跛行怎么办? 大部分出现了这种情况的患者,都是由于腰椎管狭窄所引起,要尽快到医院就诊。腰椎管狭窄比较痛苦,平时尽量避免体力劳动,减轻可能存在的腰椎间盘突出,减少后方的小关节突增生韧带肥厚发生的可能性,避免椎管更进一步狭窄,造成神经组织严重压迫。注意平时的姿势。避免蹲着、坐着、弯腰这些不合适的姿势。这些姿势会加重腰背部及腰椎间盘的负担,导致腰椎退变及腰椎间盘突出。适当进行行走。行走的时候注意行走的速度不要太快,控制好步幅。参考:一招缓解腰背部疼痛。可以适当做一些腰背部的功能锻炼,做好这几个动作!对伏案工作人群,腰部疾病患者尤其有效。
今天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腰椎间盘突出到底能不能完全治愈?这个朋友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有三四年了,一直致力于保守治疗,想恢复到以前的健康身体。这个问题困扰他很长时间。这也是我们所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都最关心的事情吧。 我们每个人想要的最完美的完全治愈,肯定是想要恢复到和以前正常的椎间盘一样,完全一样没有损伤。就像皮肤受伤以后完全恢复,一点疤都不留。有没有可能这样呢? 椎间盘分为中间的髓核部分(Nucleus pulposus)和外周的纤维环(Anulus fibrosus)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时,中央的髓核组织会从外周纤维环的薄弱部分突出。这个时候存在有3个问题,第1个是本身髓核内部结构改变,水分丢失,细胞坏死,髓核中的蛋白多糖和硫酸软骨素骨架丢失。第2个是纤维环破损,外周的结构产生薄弱。第3个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引起腰腿痛的症状,需要还纳或者溶解使其不再压迫神经。要想完美治愈的话,这3个问题都需要解决,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第3个问题比较好解决。由于突出的椎间盘水分丢失,营养供应丢失,其大小会缩小;突出的椎间盘相对于身体来说属于异物,身体也会逐渐的将其吸收,或者是通过炎症反应逐渐的将突入椎管内的椎间盘消解。身体通过休息以及减少不合适的姿势,也会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一部分。所以通过一定的治疗,突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会逐渐减小。这些都是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症状好转的原因。比较麻烦的是第1和第2个问题。髓核组织中存在的细胞比较少,增生速度也慢,想要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很困难。至于破损的纤维环修复只能是靠斑痕组织修复,无法恢复到以前的结构。 所以,完美的完全治愈非常困难。 …… 那好吧,我们退而求其次,把完全治愈的定义定义为椎间盘突出的腰腿痛症状消失了以后再也不会再出现,这个能否做到呢? 这里要强调一下,椎间盘突出,通过治疗,症状消失并不意味着椎间盘就完全回纳了。临床上椎间盘症状,腰腿疼消失了以后,很多患者椎间盘突出其实还存在一部分。破损的髓核组织和纤维环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这种情况下,如果椎间盘承受一定的外力,就很容易再次复发。临床上经常见一些患者腰椎间盘病史有好几年,中间经常是休息一段症状就好转,然后去工作,症状又出现。反反复复的发作以后,椎间盘再还纳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而且周围的纤维环也会越来越薄弱,最终可能会需要手术治疗。 所以,想要达到症状不再出现的完全治愈,首先需要椎间盘突出基本恢复。腰椎间盘突出,通过各种方法治疗以后,突出的髓核缩小,破坏的纤维环部分也通过瘢痕达到一定的修复。在这种情况之下呢,临床的症状会得到很好的缓解。要达到这种状态,通常需要休息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各位朋友们在腰腿疼症状减轻之后,不要掉以轻心,还需要积极治疗。 第二是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之前已经说了,椎间盘的修复达不到原先正常的状态,修复的髓核纤维环相对于正常的椎间盘会比较薄弱。如果平时再做一些使椎间盘承受压力比较增大的姿势或者运动。很有可能剩余的髓核组织从薄弱部分再次突出。这也比较好理解,正常的椎间盘如果保护的不得当,都会出现损伤,出现椎间盘突出,就别说这种已经有过突出通过治疗修复以后的椎间盘。所以,更需要注意保护。如果日常生活当中保护的好,确实可以达到椎间盘不会再发的状态。 那么需要注意哪些情况呢? 第一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加重的姿势。比如说长期的蹲着坐着弯腰这些不合适的姿势,这种时候腰椎间盘承受的力量是很大的,有的时候甚至会超过本身的体重。 第二是在日常活动的时候注意一定的防护。比如说搬重东西的时候,保证上身挺直,使用腿部的力量站起来。尽量避免腰部旋转的动作,例如将行李放到车后备箱。将中午放到家里比较高的柜子上等等。 第三是避免剧烈的运动撞击。例如很剧烈的篮球足球等等体育运动。这种剧烈的撞击会使椎间盘产生积累性的损伤。对于已经出现过突出的椎间盘尤其不好。 同时,我们需要增加腰背部的力量,保证正确的姿势。这就是为什么医生经常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要求做一些腰背部的锻炼。这种锻炼呢可以增加腰背部肌肉的血液和营养增加身体对于正确姿势的记忆和平衡感。增强背部的力量,有助于维持平时正确的姿势,避免椎间盘,还有其他组织产生损伤。 希望我的每一个椎间盘突出的朋友们都可以获得完全治愈。
“医生,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之后,会复发吗?” ——每个患者术前都会这么问。 然而,却很少有人问,在手术之后,注意些什么可以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复发? 后面的这个问题,对于接受微创髓核摘除术后的患者其实更有用。一般来说,微创髓核摘除术的复发机会在1/10到1/20左右,但对于每个患者的个体来说,概率其实只是一个参考,尽力减少复发的可能性,才是最重要的。最近有一位年轻的患者,由于椎间盘突出,在外院接受了微创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术后急着上班,活动过度,结果术后三周之内,椎间盘突出又再犯了。坐在诊室的他既郁闷又痛苦。那么,微创髓核摘除术后,究竟需要注意什么呢? 上下床的这个简单的动作,如果处理的不好,很可能对于脊柱产生扭曲力矩,对于手术的椎间盘造成不良影响。正确的动作是,首先需要坐到床沿,接着侧身接近床面侧身躺下,再接下来再从侧身的状态翻身变成平躺,完成躺下的动作。起床的时候,先翻身成侧躺状态,然后用手支撑坐起来。由于手术后卧床时间比较长,猛然的站起来可能会有体位性的低血压,所以在床边坐1~2分钟,再继续站起来。 在日常生活当中也需要注意,一些会增加椎间盘手术位置不必要的负担的动作一定要避免。弯腰穿鞋这样子的动作尽量避免,因为弯腰的时候会增加腰部的肌肉和椎间盘的负担,导致疼痛,甚至椎间盘突出再发。在术后一段时间之内,可以考虑穿比较合脚的拖鞋,或者请家里人协助穿鞋。日常做一些家务,洗衣服等动作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脊柱会有旋转。提东西的时候由于肌肉力量比较弱,肌肉力量不平衡,容易导致腰部扭伤,所以也需要避免。 开车出行已经成为了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微创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以后,通常会有疲劳,反应迟钝等等现象,开车的时候并不安全。另外。在上下车的时候容易产生旋转的力矩。对手术部位的髓核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开车的那时候座椅相对比较矮,对腰椎间盘造成的压力比较大。所以在术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尽量要避免开车。 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也相当的重要。充足的睡眠可以促使恢复。充足的睡眠可以促使机体所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的恢复,对于脊柱及其周围的肌肉损伤的修复,有很重要的作用。睡眠不足的人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疼痛更加敏感,同时对于疼痛的耐受性也下降。而且睡眠不足,会加重身体的炎症反应。这些都不利于术后的恢复。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手术之后,简单的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对于正确姿势的记忆,有助于伤口的恢复。行走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一般手术之后第2天就可以下地,适当的行走。行走的时候注意从5~10分钟开始,避免坑洼不平的路面和复杂的情况。将行走路线上可能的障碍物给收起来,例如小凳子,孩子的玩具等等,以免行走障碍时造成跌倒。开始的时候行走需要有人陪伴,在手术之后三周之内,不建议上下楼梯。 另外,腰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之后,如果出现腰腿疼加重,持续不缓解;伤口红肿,渗出、疼痛、发烧;或者大小便功能障碍的话,说明病情起了变化,要赶快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访问量 15,145,586次
在线服务患者 21,753位
科普文章 2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