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玲
主任医师
儿科主任
儿科刘春江
主治医师
3.9
儿科陈芳
主任医师
3.4
儿科杜华
主任医师
3.4
儿科温志红
主任医师
3.4
儿科何爽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戴艺
主任医师
3.3
儿科刘振玲
主任医师
3.3
儿科王耀菊
主任医师
3.3
儿科甄宏
副主任医师
3.3
陶美姣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黄雀伶
主任医师
3.3
儿科黄欣秋
主任医师
3.3
儿科梁珍花
主任医师
3.3
儿科陆元奉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邓寅业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代艳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何鹏
副主任医师
3.3
儿科熊文虹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黎艳基
副主任医师
3.2
李柳青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韦敏敏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吴彩莲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洪梅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谭颖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徐志诚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何海玲
副主任医师
3.2
儿科覃蔚
主治医师
3.2
儿科黄萍
主治医师
3.2
儿科欧阳昌任
主治医师
3.2
覃艳艳
主治医师
3.2
儿科林静
主治医师
3.2
儿科杨彩琼
主治医师
3.2
儿科王随力
主治医师
3.2
儿科谢钰雁
主治医师
3.2
儿科赖武超
主治医师
3.2
儿科吴丹
主治医师
3.2
儿科张迪雯
医师
3.2
儿科冯冬冬
医师
3.2
儿科罗裕有
医师
3.2
凌光满
医师
3.2
儿科韦树超
医师
3.2
儿科赵雅俐
医师
3.2
儿科李福兵
医师
3.2
儿科宋坤岭
医师
3.2
儿科陆春久
医师
3.2
儿科傅夏菲
医师
3.2
儿科黄海萍
医师
3.2
儿科庞小容
医师
3.2
儿科黄芳利
医师
3.2
目前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发作的常用方法,是在发热时及时服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 (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等小儿常用的退热药。且要求是在发热早期,一旦体温升至38℃,即立即服用之。 同时应该及时来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既往曾经有过高热惊厥的病史。医生则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给予药物来预防抽搐发作。 绝大多数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不需药物预防,但对具有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包括有多次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发热时短程使用安定等,或长期服用鲁米那或丙戊酸钠。 具体地来说,对大多数有复发病史的热惊厥病儿,仅短暂应用安定口服或予鲁米那钠肌注即可,方法是在发热的头24小时内每4小时含服安定1次,效果较好且可靠,但缺点是用药后出现的精神萎靡和嗜睡可能会妨碍对引起发热的原发病的诊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口服鲁米那并不能够很好地预防高热惊厥发作,这是因为鲁米那这样的口服用法至少要数周才能达到有效而稳定的血浓度。 对于复杂型热惊厥且具有下列癫痫危险因素的患儿: 1.热惊厥复发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多次发作; 2.惊厥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 3.热惊厥发作1周后EEG异常者。 则有可能需要长期用药来预防热惊厥的反复发作,2岁以下应首选鲁米那,2岁以上则首选丙戊酸钠,其疗程一般在1年半左右。
高热惊厥由于其临床特点、防治方法和预后的不同,临床上将其分为两型:单纯型和复杂型。据国内报道热性惊厥后癫痫的发生率:单纯型为2~3%,而复杂型为15~20%。 热性惊厥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包括: 1.热惊厥复发5次以上或24小时内多次发作; 2.抽搐发作持续20分钟以上; 3.发作时体温低于38.5℃,发作前已存在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 4.有围产期异常(产伤、窒息等),惊厥家庭史阳性; 5.热惊厥发作1周后EEG仍有异常。 其中4、5两点尤为重要。
单纯型热惊厥不影响智力发育,但如果反复发作或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则可以引起惊厥性脑损伤,从而可能对智力造成影响。 热性惊厥后发生脑损伤的临床指征是: 1.严重的、频发的热惊厥发作史; 2.热惊厥停止后出现一过性神经-精神症状,如Todd假性麻痹、感觉障碍、视力障碍、失语等; 3.发作间期EEG异常; 4.热惊厥后出现智力障碍或无热惊厥发作等。
总访问量 3,372,006次
在线服务患者 36,799位
科普文章 225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