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访观察对于无任何症状,无生育要求的病人可选择随访观察,3-6个月复查一次超声,随访过程中,子宫内膜息肉可能随着周期性子宫内膜的脱落而自然脱落。2.药物治疗后半周期孕激素或口服短效避孕药,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切,不常规推荐此治疗方法。3.手术治疗一般选择在月经干净一周内为最佳手术时机。(1)刮宫手术:既往常采用刮勺轻刮宫腔一周后,组织钳夹出息肉组织,此方法由于为盲刮,息肉可能无法刮净或息肉根部残留,容易反复复发。(2)宫腔镜下5Fr器械切除:对于单发小息肉,可采用5Fr器械切除,抓钳自息肉根部抓出或者剪刀自息肉根部切除。(3)电切环或电钩电切:对于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时,多需采用电切技术。有生育要求患者息肉切除多切至子宫内膜功能层,保护子宫内膜,但容易复发;无生育要求者需切至基底层降低复发率。(4)宫腔镜IBS刨削系统或Mysure系统:与传统电切相比,减少能量切割对子宫内膜的损伤,更适合有生育要求的女性。
一、概论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怀孕前未患有糖尿病,在怀孕时才发现血糖过高的一种妊娠期特发的合并症。是由于妊娠期胎盘产生的一些激素、细胞因子等导致胰岛素抵抗,尤其24周后“胰岛素抵抗”增强,血糖开始二、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注意:OGTT前一天晚上至少禁食8小时,OGTT期间需禁食、禁烟、静坐。三、糖尿病的危害四、血糖的监测每天监测4次血糖(早晨空腹、三餐后2小时),如果胰岛素治疗还需加测夜间血糖及三餐前血糖。一旦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按照糖尿病饮食标准严格控制饮食一周后开始监测血糖,家里自备血糖仪,连续监测3天,如血糖大多数时间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到两周监测一天。五、糖尿病的治疗(一)饮食管理原则:控制总能量;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列;少量多餐,分餐饮食;高纤维饮食;低脂少油、少盐饮食。1、控制总热量2、均衡营养3、分餐饮食4、各类食物使用规则(1)可以自由进食的食物(2)需要控制食用量的食物(3)需要适量摄入的食物(4)需要少量摄入的食物(5)不要食用的食物5.饮食常见问题及处理(二)适当运动进餐30分钟后开始运动,运动时间20-30分钟,运动方式选择步行。(三)胰岛素治疗如果通过饮食调节和适量运动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必须外源性地加用胰岛素,不同孕周胰岛素用量可能会有改变,医生将根据您的血糖水平进行调整。六、产后随访产后6-12周进行OGTT随访血糖是否恢复正常。附录:食谱举例
一、子宫腺肌病是什么?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子宫多均匀增大,呈球形,分为弥漫性生长和局限性生长(子宫腺肌瘤)。活检剖面可见肌层明显增厚、变硬,在肌壁中见到粗厚的肌纤维带和微囊腔,腔内偶见陈旧性血迹。多发生于三十到五十岁的经产妇,可能与多次妊娠、分娩以及人工流产等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生长所致。二、子宫腺肌症有哪些症状?1、月经量增多和经期延长(40%-50%);2、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25%);3、其它:35%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合并不孕。三、子宫腺肌症怎么诊断?1、经阴道超声:超声可见子宫均匀增大,回声不均,可见栅栏样回声;子宫腺肌瘤则表现为子宫不均匀增大,局部隆起,病灶内呈不均质高回声,无包膜,界限不清。2、核磁共振:弥漫性子宫腺肌症的MRI在T2WI上表面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局限性子宫腺肌瘤表现为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影,边界模糊。3、CA125:80%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明显升高,CA125水平与子宫大小呈正相关。四.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个体化选择:1、期待治疗:用于无症状、无生育要求患者。2、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症状较轻的痛经患者;2)GnRHa: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和近绝经患者可使用GnRHa治疗,GnRHa可使子宫缩小,减少月经量,同时能缓解痛经,但停药后症状复现。3)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器(LNG-IUS):可促进内膜萎缩和间接抑制内膜增殖,从而使月经量减少,同时LNG可使病灶萎缩,从而缓解疼痛。对于子宫增大明显或严重痛经者,可先采用GnRHa治疗3-6个月后,再使用LNG-IUS。3、手术治疗:1)对于年轻或有生育要求患者可行病灶切除术或子宫楔形切除,对于子宫腺肌瘤可试行子宫病灶挖出术;2)对于月经量多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子宫内膜去除术;3)对于症状重、无生育要求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4、不孕患者的治疗:1)对于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可用GnRHa治疗3-6个月,停药后有一定妊娠率;2)对于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可考虑手术挖出病灶,术后也有一定妊娠率。3)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年龄较大者,应及时使用助孕技术如IVF-ET等促进妊娠,在IVF-ET前使用GnRHa做预处理。
总访问量 1,743,911次
在线服务患者 3,243位
科普文章 6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