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
主任医师 教授
院长
感染内科张大志
主任医师 教授
感染科主任
感染内科王志毅
主任医师 教授
4.4
感染内科胡鹏
主任医师 教授
3.8
感染内科周智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感染内科石统东
主任医师
3.7
感染内科石小枫
主任医师 教授
3.7
感染内科刘杞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感染内科赵有蓉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感染内科曾维琼
主任医师 教授
3.6
蔡大川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感染内科兰英华
主任医师 教授
3.6
感染内科康娟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6
感染内科黄英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感染内科陶鹏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5
感染内科刘毅
主治医师
3.4
感染内科杨轶轩
副主任医师
3.4
感染内科凌宁
副主任医师 讲师
3.4
感染内科雷宇
副主任医师
3.4
感染内科王娜
副主任医师
3.4
罗敏
副主任医师
3.3
感染内科何华
副主任医师
3.3
感染内科钟珊
副主任医师
3.3
感染内科赖宁
主治医师
3.3
感染内科李世颖
主治医师
3.3
感染内科邓欢
主治医师
3.3
好久没有写自己的心里感受了,很多时候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总是静不下心来。有时又觉得文字似乎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确实让我很揪心,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有必要让大家看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男性患者,75岁,患有糖尿病,1年前发现肺上有结节,怀疑周围型肺癌,保守治疗,情况尚好。2021年1月,因病入呼吸科,CT检查发现肺上结节扩大,约4cm*2cm大小。医生建议患者手术切除,患者家属也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问了6个医生朋友,其中5个建议做手术,1个反对,担心有基础疾病,年龄大,出现并发症,结局不好。结果家属采纳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10余天,患者出现了感染,于2021年1月29日转到了ICU。在此时,患者家属通过朋友认识了我,我仔细看了病情,看了胸部CT片,根据综合指标,判断有严重感染。与家属交流,如果患者经过治疗,能够出ICU才有可能恢复。经过5天的积极治疗,患者各项指标好转,拔除了呼吸机,出了ICU。但是由于患者有基础疾病,又经手术打击,出来3天,呼吸不能维持再次进入ICU。家属问我的意见,我说基本没有希望了,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很难恢复了,但家属仍然坚持治疗,作为医生我理解患者家属的心情,但是从专业角度,认为是无用功。昨日再次看患者的检查结果,多器官功能衰竭,血压不能维持了,ICU医生建议切开气管、肾透析等,家属再问我的意见,我再次平静说出了我的看法,加之,这个春节的折腾,家属最终放弃这些积极手段,今天2021年2月21日下午4时拔管后半小时,患者去世了。这个患者就当初的肺癌,如果不作手术至少维持1年没有问题,做了手术,感染花了那么多钱,人财两空,怎么理解?患者、家属有自己的想法,医生有自己的认识和建议,但是患者和家属该听谁的呢?男性患,68岁,一般情况好,没有基础疾病,发现肝占位,怀疑胆管癌,大小约3cm。进入外科,计划手术,进一步检查发现肺上有占位约2cm。外科有两派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胆管癌手术效果不好,有两处,不考虑手术。另一种意见,肺上与肝上同时做。患者家属很相信我,说听我的,我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刚开始,我也认为患者家属很相信我,就说了我的意见,保守治疗,不作手术,可以放疗控制局部病灶,胆管癌对化疗也不敏感,而且副作用大。给患者家属充分谈了国内外治疗进展,也为他们相信了,可是去放疗时,其他医生问他为什么不化疗,联合治疗效果要好些。患者的女儿再次来与我交流,我看出了她的意思,我明白了,如果继续我的意见,患者病情加重后,她会想如果当初做了化疗不是更好嘛?于是改变了自己的主意,让她听肿瘤科的意见。结果化疗一个疗程,患者反应很大,受不了,于是患者停止了化疗。这时患者女儿再一次相信了我的说法。带他父亲去旅游了一次,对症治疗,3个月过去了,一般情况还稳定。男性患者,48岁,石柱农民,因主动脉夹层入某大医院。因术后25天,发生肝衰竭,通过朋友来找我,计划转来我科治疗肝病。患者女儿告诉我,手术后一直住ICU,医生说不能出来,病情变化不好抢救。而且,患者女儿告诉我医生说的其它问题都解决了,只是肝衰竭。我问了一下治疗费用,她告诉我已经倾家荡产,已经花了25万,到处借钱,现在借不到了,但是还是要继续治疗。出于高度的同情心,我同意她父亲转过了,希望给他最大的帮助。可是患者过来一看身上还有6根管子。这么大的手术,基础病没有处理好,连ICU都不能出来,怎么可能治愈肝衰???我明确告诉患者家属没有希望,患者家属告诉我说当初不忍心放弃,后来越陷越深,手术医生告诉她有希望恢复。患者家属听了我的意见回当地了,我不忍心回访结果。对于一个农村家庭,借了那么多钱,这样的结局,对于生者,精神上、经济上是多么沉重的负担。 这是最近遇见的几个患者,情况不一样,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及其家属必须面临的问题,关键时候该如何决策?感到迷茫。
各位病友,我的门诊挂号费将要上调。本人2006年就提了正高职称,按照当时的条件就应该升为博士生导师,阴差阳错没能如愿。2019年终于评上了这个称号。医院将根据这个称号调整挂号费。从内心讲得到这个称号是件高兴的事情,毕竟是多年努力、奋斗的结果,但是可能给部分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考虑到这个问题,我在此提醒我的新老病友,如果我在上门诊,无论你们挂的什么号,如果希望到我的诊室就诊都可以,但是最好不要声张,不然对那些挂正号的病友不公平。 我将继续秉承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为每位患者做好诊治工作!。
这是我在微信中看到的一篇文章,觉得很有道理,供各位病友参考。一、找对医生1首次看病选综合医院首先是选医院,建议病情尚不明确的患者首选权威综合性医院,而不是专科医院,前者覆盖的疾病范围更广,如果有需要,它们会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2名医不等于好医生所谓名医,当然就是指有名的医生,但有名并不等于有真本领,看病也不同于追星。有些名医靠自我宣传,凭着社会上的主观评价,名气越滚越大;有些名医善于和媒体、领导和各界人士打交道,最容易得到同行之外的好评;还有的医生读了好几个学位,主要精力放在申请科研课题,发表论文上。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实力型的临床医生——也就是说会看病的医生。要了解一个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听同行的评价。有需要的话,不妨先到一个分科较少的小医院就诊,和医生进行坦诚的交流。比如一个亲戚要做白内障手术,我会去向眼科医生咨询,如果有两个医生告诉我,张大夫做这类手术很在行,那基本上不会有错。3小医生不输老医生选择医生看病的时候,不要盲目迷信“老专家”。有些出专家门诊的老专家,经验虽然很丰富,但由于脱离临床一线工作时间很久,对于疾病治疗的观念和方法比较陈旧,很多新治疗办法,他们不一定知道。医生的黄金年龄是40~60岁。找医生看病最好优先选择找这个年龄段的,他们的经验、体力都在巅峰时期。而且每位医生的专长都不一样,多查查,选择专业性强、治疗经验丰富、口碑好的医生。4看医生像“谈恋爱”看医生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合适就处下去,不合适就换一个。如果是慢性病患者,要是觉得跟这专家聊得来,治疗效果也不错,那就跟这个专家定下来,不要随便更换医生,要专一,别“花心”。久而久之,医生对你的病情也熟悉,而且医生对老患者有了解,每次看病不用重复叙述太多。不过如果跟医生脾气不对头,沟通不愉快,或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也不理想,这时就要换一个医生。二、关于挂号1先挂对号如眼睛不舒服就去找眼科,牙齿出血就去找口腔科,拉肚子就找消化科医生给瞧瞧。第一次上医院,如果不明确该上哪个科室挂号就诊,可到门诊咨询台询问。2第一次挂普通号第一次就诊,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的看病步骤是一样的,如:详细问诊、查体,做相关的检查、化验等。所以不妨将普通门诊当成“导医台”,等各种检查结果出来后,根据需要再选择专家。3上午九点人最多门诊挂号的高峰一般在7~9时,看病高峰在9时左右,可很多患者习惯一大早看病。如果不是急症,可上午迟点或下午去,有些专家上午要查房或手术,下午反而有时间,这样避开高峰期,看病快,取药也快。另外,每周一、周二患者就诊比较集中,如果想轻松一点看上病,可考虑周四、周五来。还有不少专家周一至周五没有时间出诊,反而会选择在周六坐诊。三、关于就诊1甘做最后一名患者如果看病时发现自己是最后一名患者,千万别懊恼,一般想得到更详细的咨询,除了前五名患者,最后一名患者,医生一般会解释得更有耐心。2怎么叙述病情?一是主诉。医生实际上只想知道您看病的主要原因,医学上称之为主诉,即主要症状加时间。就是你到医院就医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是什么,多长时间,比如腹痛三天,发烧一天,这就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主诉。门诊的时间有限,医生不欢迎杂乱无章的叙述,况且过于详细,根本没用。医生想知道的,他会追问您。二是病史,就是患病后的全过程,包括怎么起病的、啥时开始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有没有诱发因素、有无伴发症状、病后到哪里看过、做过什么检查及有没有治疗等。3带全病例可以少做检查患者要把自己以前的病历本和资料保管好——不带这些资料太亏了!病历本记载着患者的病史和重要的检查、诊断和治疗结果,如果缺少资料,患者又说不清病情,不但浪费就诊时间,还要做重复的检查,所以患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病历,不要看一次病买一个新病历,每次看病的时候都要记得带上。4就诊时少说这几句话!“某医院、某医生给我耽误治疗了!”这话可能给医生留下不太好的第一印象:今天您抱怨了昨天的医生,那么明天您是不是就有可能与眼前的医生发生冲突呀?此时,医生除了看病,可能会多一份顾虑。“我查过这种病,网上这么说……”互联网时代,网上的评论人参差不齐,治疗信息更是鱼龙混杂,不乏有利益集团在招摇行骗。既然您已经来到专业医生面前,就坦然相信医生吧!“大夫,就耽误你一分钟,帮我看看检查结果!”一种症状背后是少则数十种、多则上百种的疾病。一分钟给您确诊?万一漏诊了呢?伤害的只有您!“别人跟我一样的病,人家却治愈了。”如果每个人的情况都一样,医生的工作就不会这么复杂啦!同种病会出现不同症状,同一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每个人的情况也都不尽相同。“医生,你给我做手术不会出问题。”就像上路开车,自己再怎么自律,也不能保证不会被碰。只要开车上路,就有发生车祸的危险。手术亦是如此。四、关于治疗1记住询问医生药物的服用周期具体服用方法说明书会有,但是药物需要吃多长时间则因人、因病而异。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病人会忘记咨询,被迫再次排队就诊。2跟医生说清楚你的经济状况医生和患者是一对“合作伙伴”,是联手“对抗”疾病的“战友”。在和医生交流病情的治疗方案时,要和你的主治医师探讨治疗的花费,实实在在地说明你的经济负担能力,有了这个底,医生才能更好地根据你的经济情况选择适合你的治疗方案。比如,参加新药临床研究,不仅给患者提供了一个免费治疗的机会,也增加了患者可能治愈或提高疗效的机会。3住院后,认识你的医生病房里的医生一般分为三级:一级是住院医师,多是刚毕业的小大夫,经验不是很丰富,但是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二级是主治医师,此人主管几名一级住院医师,如果是外科,很可能是手术时的第一助手,直接参与手术的核心部分;再高一级的是三级大专家,基本都是教授(主任医师)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手术时一定是主刀医生,全病区患者的日常治疗都会由二级主治医师向他汇报,听取他的意见修改治疗方案。所以,最好知道负责患者的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是谁,治疗期间有什么问题及时跟他们联系。由于病房医生要24小时倒班,有时夜班收病人住院的医生,不一定是今后的主管医生,这些都可以通过病房的护士长了解清楚。
总访问量 5,515,447次
在线服务患者 5,213位
科普文章 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