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翠芳
主任医师 教授
科主任
产科魏敏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4
产科陈建华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3.3
产科刘谦
主任医师
3.3
产科孙艳梅
副主任医师
3.3
产科鲍燕
副主任医师
3.3
产科刘玉凌
副主任医师
3.3
产科吴莲芝
主治医师
3.2
产科李春燕
主治医师
3.2
产科吴德斌
主治医师 讲师
3.2
黄琴
主治医师
3.2
产科鲍引娣
主治医师
3.2
产科彭良玉
主治医师
3.2
产科刘明娟
主治医师
3.2
产科江燕
主治医师
3.2
产科李隽
主治医师
3.2
产科刘春旺
主治医师
3.2
产科罗亭
主治医师
3.2
产科雷帝
主治医师
3.2
产科杨青
主治医师
3.2
黄博
主治医师
3.2
产科陈欢
医师
3.2
产科李倩男
医师
3.2
RH阴性血的妇女怀孕注意事项,本文主要讲解RH阴性血抗体效价检测。第一、孕前准备:Rh阴性的妇女怀孕前,需要到血液中心或指定医院作ABO和Rh血型鉴定,并且做一次孕前血液免疫学产前检查(血型抗体检测)。稀有血型的女性不可轻易流产,以免流产导致产生抗体。其他的其他的优生优育检查和大众血型的人没有区别,基本上按妇产医院的要求做就行了。①如果是第一次怀孕,一般不必过于紧张,从怀孕5个月开始进行一次血液免疫学产前检查(血型抗体检测),然后到孕7个月和孕9个月时各做一次抗体检测,产后半年左右再做一次复查抗体就可以了。第一胎极少在孕中就产生抗体,可以在产后72小时内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如果在在孕26-28周时就注射一次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产后再注射一次则保障效果更佳。抗D免疫球蛋白是预防针,用以预防产生抗D抗体的,那是保障自己的生育权益和以后输血保障献血权利,所以在没有产生抗体前就要打并不是等到有了抗体再考虑打,抗D抗体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以预防为主是关键。(如果在孕期查出产生抗体看下面的孕期监护)②如果既往有过流产和生育史,需要从16周开始检查血型抗体,此后每月一次抗体检测,(特别是28周后是抗体产生的关键时期),然后产后半年左右再做一次复查抗体。如果在此期间都没有抗D抗体产生则在孕26-28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产后72小时内再注射一次。(如果在孕期查出产生抗体看下面的孕期监护)③ Rh阴性妇女体内抗D效价为零时怀孕最好,如果已有抗体一般不能超过1:8。曾经分娩过新生儿溶血病的准妈妈,体内的抗体仍处于较高值时不适宜即刻怀孕,因妊娠的中晚期胎儿可能发生严重的胎内贫血,引起胎儿水肿及死胎。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事先服用具有抗体免疫抑制剂作用的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浆交换或血浆去除治疗,促使体内抗体效价下降至低值再受孕,目前能降低抗体的方法不管是中药还是血浆置换术等,都不是百分百的行知有效,所以预防抗体产生很重要。第二、孕期监护:①定期对孕妇进行免疫血液学产前检查(血型抗体检测):一旦证实有抗体存在,应立即到对稀有血型生育有专业研究的先进院进行治疗,这个很重要。如果有在孕中就发现产生抗体的情况,必须2周检查一次,观察抗体是否升高。如有升高情况当抗体效价大于1:16时则对胎儿有影响,可以结合B超检查胎儿有无水肿、积液和动脉贫血现象。当抗体升高到1:64以上时则可做羊水检查:测定450nm波长密度光密度值高,脐静脉穿刺,查胎儿血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胆红素水平及抗人球蛋白试验。如果抗体效价>128时,可视情况进行血浆置换术。胎儿严重贫血时可行胎儿宫内输血及考虑产后换血治疗。②胎儿宫内输血,少数Rh系统不合的胎儿过早发生溶血,为了纠正胎儿的严重贫血,挽救胎儿,应除了孕妇血浆置换外,结合及早进行胎儿宫内输血。这些都需要到有具备这些硬件设施条件和相关操作经验的先进医院进行,一家专业又负责的医院相当重要。第三、分娩后处理:①如果母体在孕期没有产生Rh抗体,胎儿情况良好,可按一般新生儿常规处理,但应密切观察有无进行性黄疸发生的可能。②如母体内Rh抗体过高,则新生儿往往在胎儿期已经受到损害,可提前剖宫产。③ 新生儿出生后应做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明确新生儿是否有RhD、RhE或其它Rh溶血病,注意黄疸出现的时间、胆红素升高的速度及患儿贫血的严重程度,注意高胆红素引起核黄疸。如果有进行性黄疸加重,应采用新生儿换血,同时给予光照和药物治疗。改善胎儿水肿,降低胆红素浓度、纠正贫血改善缺氧和防止心衰。 如果怀孕前或已知母亲产前抗体效价高时就应毫不犹豫选择去能进行孕妇血浆置换,胎儿宫内输血及产后新生儿换血又对稀有血型生育有专业研究的医院,不可掉以轻心。 阴性血型女性分娩后新生儿都应及早检查血型同时做红细胞抗人球蛋白实验,明确新生儿是否有溶血,是RhD、RhE或其它Rh溶血病。
「湘潭一产妇剖腹产后大出血不幸离世,医生护士不知去向」,这则新闻可以说是今天最热。医生患者谁是谁非?其中真相究竟如何?医患关系如何缓解?对不起,我不是新闻媒体,这些问题我都不会谈到。本文只是想说说新闻中出现的羊水栓塞,大家可以当新闻背景阅读,能长点知识就好,看完之后能感慨一下女人生孩子真不容易,回去好好孝敬母亲疼爱老婆就更好了。如题目所说,羊水栓塞是产科公认的死神。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就是因为羊水栓塞病死率高,无法预测,抢救难度高。临床医学博士徐蕴芸,曾在微博上说过一个病例:「羊水栓塞,协和医院救回过一例,半夜2点好几个大主任守在手术室,光输血就输了一万多。最后孩子和子宫都没保住」。这是在协和,在北京,有最好的医疗条件和最充足的血站资源,换成新闻里湘潭县妇幼保健医院,第一时间能不能调动这么多血都是问题。所以说羊水栓塞是真正的产科死神,而且人类医学至今也未能攻克。有什么比不受控的死神更可怕?什么是羊水栓塞?根据「家庭用药」App 疾病内容搜索,羊水栓塞指的是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现在也有研究认为是一种严重过敏反应。听起来很绕口,说通俗一点就是:在分娩的时候,羊水通过子宫创口进入了母体的血液里。羊水里有什么?胎儿胎脂、胎粪、毛皮之类的杂质都在里面,还有些促凝成分,这些东西进入母体血液,会引发很严重的并发症,全身大出血、全身大面积急性感染,都是有极大可能引发死亡的。就算是正常人,血液里进了杂质,你觉得还会好吗?更可怕的是,以目前的医学技术,没有在产前检查里查出羊水栓塞先兆的方法,所以也就没有研究出足够的预防措施。在胎膜破裂后,病人发作很迅速,往往来不及抢救。这些原因都造成了羊水栓塞的产妇病死率高达 80% 以上。唯一的好消息是,羊水栓塞还是很罕见的,根据人卫版教科书,发病率为 4~6/10 万。这比例虽然低,可是一旦发生,就是任何一个家庭都无法承受的悲剧。看到也有人质疑报道中的子宫切除,羊水栓塞一旦发生,一定要切除子宫吗?羊水栓塞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处理。及时的产科处理对于抢救成功与否极为重要。羊水栓塞如果在第一产程发病,应该进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去除病因。如果在第二产程发病,应行阴道助产结束分娩。如果发生产后大出血,经过积极处理仍不能止血,就应当机立断,行子宫切除术。对宫缩剂的使用意见尚不一致,需要谨慎使用。新闻中的产妇产后大出血,诊断为羊水栓塞,所以医生建议子宫切除,也没有什么不妥。这个时候转院是来不及的,因为要生二胎不肯手术签字,真的是不顾产妇性命的举动。也难怪有人感慨,以后生孩子一定要娘家人在场。羊水栓塞这么可怕,我们就只能看着死神降临?其实我们也是能做一些预防工作的。1、定时做产前检查,除了羊水栓塞,还有一些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妊娠高血压,早发现,早处理。2、高龄产妇、早产或过期产者及经产妇,尤其是胎膜早破、子宫体或子宫颈发育不良的孕妈妈容易发生羊水栓塞,要积极配合医生处理。3、在分娩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烦躁、寒战等不舒服的感觉,要及时告诉医生,以便医生及早发现。4、合理使用催产素,并密切观察。5、选择一家可信的医院,选择之后就要相信医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世界每天约有 800 名妇女死于与妊娠或分娩有关的并发症。2013 年,28.9 万名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及分娩后死亡。导致孕妇死亡的四大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大出血(大多数是产后出血)、感染(大多数是败血症)、妊娠高血压(通常是子痫)和难产。人类医学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孕妇的死亡率虽然大幅度下降,但是孕妇在分娩的时候,依旧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大家需要冷静接受孕妇有可能死亡的现实,媒体更需要冷静。也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终有一天我们也能扼住死神的咽喉。每一位母亲在生孩子的时候,都是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即便如此,母亲依然鼓起勇气与死神搏斗,最终生下我们,在此向所有母亲致敬。
妊娠期,也要运动。运动的目的通俗的说法:是要长胎不长肉,那么最安全的运动形式应符合维持孕妇孕期体重的合理增长且不引起胎儿窘迫和子宫收缩。 (1)首推散步 孕妇可根据场地及兴趣开展合适的运动方式,散步、游泳、瑜伽、健身操、爬楼梯、上肢运动等都是妊娠期常推荐的运动形式,其中散步是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和宝爸一起手牵手,大手握小手,即减肉又增加感情哟 (2)孕晚期应以舒展运动为主,加强盆底肌肉、腿部、手臂等肌肉训练,为分娩做好体能准备。孕37周以后尽量避免水中运动以免胎膜早破而感染。 (3)每次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就刚刚好
总访问量 1,023,293次
在线服务患者 902位
直播义诊 1次
科普文章 26篇
领导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