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忠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科主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胡克
主任医师 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聂汉祥
主任医师 教授
3.9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丁续红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胡苏萍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长生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小军
主任医师 副教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雪芹
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程丹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词文
主任医师
3.7
陈宏斌
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邹进晶
副主任医师
3.7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涛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旃
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曹霞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余昌平
副主任医师
3.6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毅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赵杨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索涛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瑞云
副主任医师
3.5
罗豫川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梦玫
副主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晓尘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曾少林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郑志水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赵考昌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妍妮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殷静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商敏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海玲
主治医师
3.5
周秀芳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段留路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韵婷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有娜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伍丹丹
主治医师
3.5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赵东
医师
3.5
春天来了,大家纷纷踏青赏花,但哮喘患者要注意,这也是疾病加重或复发的季节。可能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前期治疗不规范,二是与春天致敏源增多有关;三是运动也成为触发因素。那么春天哮喘严重怎么办呢?一、规范治疗很重要:有的病人病情稍有控制就停药,有的病人到急诊科打针止喘后不再做后续治疗,结果都为旧病复发埋下了隐患。有的病人自行购药服用,为后续治疗增加了难度。如有少数患者看到医疗广告后,就买那些连准字号都没有的“粉子药”服用,最初可能有些效果,可时间一长药物副作用就暴露出来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复发后治疗起来很麻烦,因为谁不知道那些药里有些什么成分。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持续性的医护管理和患者的自我管理。不论病情轻或重,患者都应按医嘱用药。不管是减药、停药和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乱用药。二、避免接触过敏源和刺激物:春夏时节致敏源较多,如植物的花粉、床铺、地毯及家具上的尘螨和宠物身上的毛等,患者应找到诱发哮喘的致敏物质,尽量不去接触,必要时还可以改善家居和工作环境。酒、虾、海鲜等食物都有刺激性,会引致过敏反应,使病情复发或恶化。同时避免反复的呼吸道感染。三、运动会诱发哮喘:部分哮喘病人会因运动而发病,尤其是剧烈运动更可能成为触发因素。这通常也显示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故应适当地使用药物,以减轻支气管内的炎症(非特异性炎症,如未合并感染不应使用抗生素)。如果用药后还存在运动引发哮喘的问题,可以在运动前用一些吸入的药物并做热身运动,这类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四、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也很重要:1、避免反复受凉,以免诱发呼吸道反复感染,诱发或加重哮喘。另外冬天的冷空气对哮喘病人也是刺激,部分病人可能因为冷空气刺激而导致哮喘发作。2、避免刺激性气体(如油烟、香烟等)和食物。如果是吸烟的人群,一定要戒烟。3、雾霾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外出时戴口罩。雾霾对正常人的气道都有很大的刺激和伤害,对原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更是有害。4、在医师指导下适当锻炼。
近期气温明显下降,人们很容易受凉,出现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老人和孩子、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慢性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更易因此导致疾病急性发作或患呼吸道疾病。气温骤降也是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时段。 因此建议,随着温度下降,及时添加衣服,有些地方有空调或供暖,导致室内外温差大,衣物应随温度变化应及时增减。尤其原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注意冬季保暖,出门戴好口罩和围巾。 增加营养也能有效提高免疫力。比如,多吃含丰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红柿、白菜、苹果、梨、香蕉等。对于住所及办公场所要适当通风,注意保持空气清新。有些人因为天冷就不愿开窗,混浊的空气增加了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几率。外出时应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聚会,尽量不要和流感病人接触,以减少疾病的传播。还要注意勤洗手,不要用手做挖鼻孔、揉眼睛等动作,以免将手上携带的病原菌通过这些动作而引起感染。 另外,被褥要勤晒,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起到杀菌作用。体育锻炼也很重要,一周至少要锻炼三次,每次30至45分钟,项目可因人而异,如散步、跑步、打球、做操、练太极拳、习剑、跳舞等。但锻炼要注意避开寒冷的时段,户外运动也要注意避免路面结冰引起的伤害,不可过度。
全世界每年因吸烟死亡达250万人之多,烟是人类第一杀手。有资料表明,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被动吸烟者肺癌的发病风险也为非吸烟者的1.5倍;吸烟者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要大3倍;死于心肌梗死的危险性为不吸烟者的3倍。不仅如此,吸烟还会引起一系列相关疾病,如吸烟可直接诱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牙周病、增加高血压的发病机率、引起胃食管反流、加重消化性溃疡、损害女性的生殖功能等。近年美国圣路易大学医学中心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吸烟可引起视神经前部病变,致视力下降。吸烟还可使卵巢癌、胰腺癌、肾癌、结肠癌和宫颈癌的发病率增高,妇女的骨质疏松症也可因吸烟而加重。吸烟危害何其之多,这主要是由于烟草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数十种物质可致癌。吸烟者吸入香烟过程,是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反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基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在烟草中原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经过燃烧而释放出烟雾灰尘等,都会变成有害物质。烟草点燃的烟雾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气体部分,占据92%,包括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纤毛毒物质。粒相部分占8%,主要为尼古丁和烟焦油。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如果将一支雪茄烟或三支香烟的尼古丁注入人的静脉内3~5分钟即可死亡。国外有报导:英国一个长期吸烟的40岁的健康男子,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到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有人会说,那是他“点子低”。通常吸烟时,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机体吸收。再加上长期吸烟者,体内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尼古丁的另一大害处便是成瘾性,这也是戒烟难以立竿见影的原因。吸烟首当其冲便是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国内外的研究均证明吸烟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密切关系。烟龄越长,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病情缓解甚至痊愈。吸入烟雾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支气管收缩痉挛;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受抑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多。这就是为什么吸烟者痰通常会比不吸烟者多的原因了。而因为吸烟支气管粘膜会充血水肿,局部免疫功能降低,因而吸烟者易感染肺部疾病。而多项调查发现,80%~90%的男性肺癌与吸烟有关,20%~40%的女性肺癌与吸烟有关。烟草中的苯并芘是主要的致癌物质。即使是被动吸烟也容易引起肺癌。烟雾通过吸烟者呼吸道时,口腔和咽喉也有发生癌的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患者中,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会增加2~6倍。而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这是因为吸烟可引起血脂水平升高和脂蛋白分布的变化,包括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率升高,后者系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还发现,被动吸烟的青少年上述比率也增高,他们也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长期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吸烟者高,吸烟与胃溃疡的关系更密切。吸烟者的溃疡面较大且愈合较慢,即使在有效药物治疗下,溃疡愈合也比不吸烟者慢。这主要是因为:烟叶中的尼古丁能轻度损伤胃粘膜,并能加剧乙醇或消炎镇痛药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也能使粘膜中的前列腺素E含量减少从而失去其对粘膜的保护作用,因而易发溃疡病;长期吸烟能使壁细胞增生和胃酸分泌增多,产生自身消化而患溃疡;烟叶中的尼古丁能降低幽门括约肌的张力,使胆汁、十二指肠液易于返流入胃,并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因而削弱了十二指肠腔内对胃酸的中和能力,易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吸烟者膀胱癌的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3倍。这主要是因为烟草中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循环中后经肾脏过滤,然后通过膀胱从尿液中排出体外。在膀胱内它们可以破坏细胞,从而增加癌症的发病危险。20岁之前就开始吸烟的人比稍后开始吸烟的人更容易得上膀胱癌。吸烟是造成人群牙周病流行的危害因素之一。研究人员认为,吸烟者牙龈烟斑的形成,促进结石沉积,局部菌斑刺激也可以使牙周病加重。烟草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烟雾中化学成分还直接刺激牙周组织,造成牙周组织的慢性损害。吸烟不仅危害自身,还会危害他人。有人调查了1000个家庭,发现吸烟家庭16岁以下的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5岁以下儿童,在不吸烟家庭,33.5%有呼吸道症状,而吸烟家庭却有44.5%有呼吸道症状。被动吸烟的妇女如果正使用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心脏疾病发作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而被动吸烟孕妇的胎儿易发生早产和体重不足,婴幼儿期免疫功能降低,容易生病;据统计,孕妇被动吸烟的婴儿致畸率明显增高。大家对福岛的核泄露事故谈虎色变,但对吸烟却不以为然,可是据澳大利亚时代网2008年9月报道, 一天吸一包半香烟的人所遭受的辐射相当于一年做300次胸透。发表在2008年9月《美国公众健康杂志》上的研究成果表明,吸烟包含有一种危险的辐射性物质钋-210,而且,目前尚无法将钋-210从香烟中去除。吸入测试显示钋-210可以导致动物得肺癌。说了这么多,可能还是有人认为吸烟至少有放松身心的好处。那是错误的想法。每个吸烟者的主观感觉确实是舒适与放松。原因何在呢?其实是尼古丁刺激了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而肾上腺素能明显增加人体的应激能力,从而使人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提高,导致主观上的轻松感。但实际上吸烟会使人血压上升,呼吸加快,心率加速,与人休息时的情况恰恰相反。吸烟百害而无一利,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我们敬请您早日戒烟!